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题贮云堂

次韵题贮云堂

宋代 释德洪

云踪不容挽,乃曰堂可贮。知谁爱岳色,欲以遮藏故。

岳山冠世境,自昔庐诸祖。道德无鲜陈,世相有今古。

君看马驹儿,乃是僧中虎。

诗人释德洪的古诗

送亲上人乞食三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虽应锋机,不是语句。鸭寒下水,鸡寒上树。不妨办众,推究自己。

一手摸鱼,一手戽水。推开三玄玉锁,揩拭同真十智。

要知天下南台,口含三十六齿。夜归候门立地笑,眼脑痴憨肚里峭。

缘来点铁成金法,白揣与人人不要。

次韵宿东安

宋代 释德洪

淡云缺月两微茫,独酌沽来竹叶香。已把功名比鸡肋,更惊世路似羊肠。

心情老去俱消尽,诗律年来觉倍强。解诵东坡北归曲,此身安处是吾乡。

琛上人所蓄妙高墨戏三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脩叶闹花增秀色,为谁幽径撒秋香。还如此元行藏处,不为无人亦自芳。

次韵壁间蒋侯诗

宋代 释德洪

轩前丛玉是谁种,笑里风姿件件宜。耐久节高真不屈,此情惟有雪霜知。

赠胡子显八首 其八

宋代 释德洪

烟鬟散乱犹梳月,谷口含胡欲吐云。山寺闭门春睡足,可怜凭槛不同君。

毛氏所蓄岩主赞

宋代 释德洪

此像为谁,天中之尊。道传云门,为四尊孙。白帽蒙首,须髯绕颊。

见之清凉,洗烦恼热。以偈为檄,指撝造化。诗乃办两,出于咄嗟。

以境惟心,往复无间。是故死时,亦生之旦。怒猊乳虎,亦生敬虔。

何以致之,真慈则然。南率古□,形如侧磬。稽首定光,千江月影。

沩山轼禅师赞

宋代 释德洪

天骨岩岩,美髯玉颊。冰雪在躬,霹雳为舌。轩昂万僧,众星中月。

视其心胸,山包海容。大沩小兴,振其家风。丛林百世,见者肃恭。

次韵李商老送杲上人还石门

宋代 释德洪

解弹无弦琴,急拍红牙碎。得生睹史天,冤债有头对。

须知泐潭禅,妙出言诠外。猛焰炉中堕指冰,箭锋拄处君休昧。

游庐山简寂观三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庐山觉未老,俨然旧风姿。树石亦仙骨,逢春更华滋。

爪分烟翠层,千丈垂白霓。贪看让争席,舍者尔为谁。

游龙山断际院潜庵常居之有小僧乞赞戏书其上

宋代 释德洪

赵州只有一个齿,潜庵一个恐不趐。虽然下下都咬著,咸酸自分盐醋味。

龙兴古寺曾闭门,断际云孙第十世。劝人莫信马大师,一口吸尽西江水。

钦禅者乞偈

宋代 释德洪

三世如来所说,开遮或擒或纵。一切微尘句偈,只明众生日用。

譬如一室千灯,其光不杂不共。无色天女击鼓,四大部洲头痛。

一切智智清净,开合不成痕缝。钦禅一等行脚,莫听虏子取奉。

若说有法可传,但作眼见鼻孔。

书资国寺壁

宋代 释德洪

行藏独许青山见,议论犹容乱石闻。勿谓衲盲贫胜我,溪分明月谷量云。

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残书半摺立风檐,欲步还慵睡未忺。忽忆故人谈笑处,擘莲尝芡禦炎炎。

同敦素沈宗师登钟山酌一人泉

宋代 释德洪

钟山对吾户,春晓开烟鬟。白云峰顶泉,绀碧生微澜。

经年未一酌,对客愧在颜。两翁亦超放,瘦策容跻攀。

大千寄一瞬,境静情亦闲。是时天惨憺,佳处多遗删。

立谈共嘲谑,豪气破天悭。临川冰玉清,风流继东山。

兹游适所愿,但恨无弓弯。东阳丘壑姿,痴绝胆亦顽。

孤坐巉绝处,掉头不肯还。天风吹笑语,响落千岩间。

归来数清境,但觉毛骨寒。从君乞秀句,端为刻斓斑。

简缘居士赞

宋代 释德洪

言似简缘公,法身有比并。不似简缘公,法身有少剩。

平生赤吉历,两眼光迥迥。舍得大士打门椎,掣肘归去叫不应。

开个铺席在街头,有药只解医禅病。

余方登列岫爱西山思欲一游时皋上人来觅诗作此

宋代 释德洪

西山层翠长倚天,我来正及社燕前。城中高阁时纵倚,妙语已复凌芳鲜。

方将结伴未有侣,而子乃敢犯众先。会当披云乱峰顶,却下濯足寒涧边。

遥知笑语山答响,诗句时作何必编。就岩折桂亦细事,海棠烂熳烧晴川。

归来仰屋念清境,夜未央兮犹不眠。此诗未到已如见,戏为图画人间传。

陈莹中由左司谏谪廉相见于兴化同渡湘江宿道林寺夜论华严宗

宋代 释德洪

范韩醉倒眠荒丘,撼之不应民始愁。天生公副天下望,雷霆声名塞九州。

立朝严冷传铁面,坐令鼠辈惊鱼头。上前论事伤太直,逆鳞投笏来南陬。

长沙共渡一水碧,中流笑语惊沙鸥。湘西古寺夜对榻,高论自破千人浮。

华藏法界在掌握,遇缘即宗甘自由。世惊海隅在万里,我视阎浮同一沤。

坐中忽举毗卢印,印海印毛皆遍周。大哉此法本无碍,从公一游容我不。

睡起又得和篇

宋代 释德洪

幽梦惊回烟雾帐,清泉起弄雪花盆。风檐斜日一区蚊,淮水雨开萦练净。

钟山云卷露龙蹲,痴禅刚道属乾坤。绿发笔端能吐凤,雪髯胸次尚盘霓。

道山归去定何时,身外声名徒暴曜。梦中忧患自临巇,乌靴长恨涴尘泥。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92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