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览秀楼

览秀楼

明代 史谨

百尺飞楼万仞山,吟边终日捲帘看。残霞拥树作秋色,空翠袭衣生暮寒。

况遇茅君为地主,合教弘景挂朝冠。何时动我登临兴,来倚西风十二阑。

诗人史谨的古诗

秋日写怀次韵 其一

明代 史谨

黄鹤矶头放棹归,野人送酒蟹初肥。坐临白鸟宜高酌,梦断青云已倦飞。

橘柚山林秋色老,江湖耆旧晓星稀。此时最忆平松雨,何处长吟送夕晖。

水边芙蓉

明代 史谨

不随桃李竞春光,开向西风压众芳。恰似湘娥初睡醒,强临秋水照红妆。

游清凉寺次曹文彝韵

明代 史谨

步入烟霞数里深,路之绝顶到禅林。天连蜀道山横翠,日射虞渊浪涌金。

心远不闻花外鸟,风来自响壁间琴。白头子建诗先就,坐向三生石上吟。

早春登楼次金文鼎韵

明代 史谨

历尽崎岖鬓已斑,夕阳楼上倚层阑。关心尚怯瞿唐险,出路休歌蜀道难。

竹本龙钟犹傲雪,柳能媚妩不禁寒。只今四海升平日,何待区区上治安。

武当八景 其四 九渡鸣泉

明代 史谨

深谷藏源远近通,下连诸涧尽朝宗。飞空自响钧天乐,震地偏惊启蛰龙。

阔处倒涵山岳影,渡边多见鹿麋踪。几番过雨扶筇听,髣髴涛声起万松。

次趣上人病中韵

明代 史谨

卧病维摩室,惊闻两月过。故人方外少,乡思枕边多。

古灶燃松竹,香烟出薜萝。兴来聊赋咏,清婉逼阴何。

次郭公子韵 其三

明代 史谨

洗砚池头帖换鹅,翠云轩外晚山多。座中知有金门客,声誉应齐马伏波。

晓过洞庭湖

明代 史谨

渺渺湖光接素秋,雁声嘹呖满汀洲。孤舟唤醒还家梦,枫叶芦花一片愁。

送张子宜赴京

明代 史谨

乐圃先生我乡里,天外相逢官济济。阙下公卿半老儒,朝朝待漏金门里。

君独胡为入瘴烟,王事贤劳同一体。渥洼神驹暂挫辱,蒿莱槁死终为耻。

孔明固弃南阳居,谢傅亦作东山起。冯唐仕汉经两朝,有才不用空老矣。

人生济遇自有时,莫叹沈沦百僚底。今朝重著祖生鞭,直上鹏程万馀里。

匹马寒嘶剑阁风,断云时送巫山雨。岂无词赋拟高唐,长剑还须向天倚。

东望蓬莱缥缈间,龙楼凤阁参差峙。翰林耆旧皆名公,相见论心尽终始。

此时问我烦致申,毋惜安缄寄双鲤。

答王宾旭县宰次韵

明代 史谨

我著烟蓑钓海滨,子还花县谒慈亲。盈亏有数应同月,聚散无凭却类尘。

丹凤楼前辞采仗,紫骝马上看青春。逢人莫问兰亭事,俛仰之间迹已陈。

题墨葡萄

明代 史谨

谁写秋风月下枝,摩挲醉墨尚淋漓。白头常侍心中事,只有凉州刺史知。

答殷尚质次韵

明代 史谨

闻说先生事广成,相逢犹未解尘缨。平芜蔓草天涯路,流水行云物外情。

鸠杖待看他日赐,鸡坛不负旧时盟。顾余亦是瀛洲客,命落人间一羽轻。

元日寓意

明代 史谨

试捲湘帘雪已晴,北风犹作怒涛声。池冰映日铺云母,檐溜乘寒结水精。

归老已无霄汉志,择交因见死生情。扶筇起傍梅花立,数萼含香尚未倾。

题云轩

明代 史谨

一室萧然近翠微,白云为伴日相怡。无心舒卷常依榻,有客登临合赋诗。

冷护青松迷鹤梦,轻随白鸟渡鹅池。春来每凭阑干立,落尽杨花总不知。

奉天殿早朝

明代 史谨

隔花初扣景阳钟,济济千官谒汉宫。香动椒兰浮仗外,身随鹓鹭入班中。

采霞渐出瀛洲曙,玉佩齐鸣上苑风。同祝君王千万寿,声回嵩祝接层空。

春晖堂

明代 史谨

旸谷云关曙色浓,苍苍初日映帘栊。暖升寥廓春无际,花压阑干影万重。

喜奉慈帏荣暮景,还凭大药驻衰容。登堂此日来称寿,愿比虞山第一峰。

题古木回岩楼

明代 史谨

踏遍诸方已倦游,螺峰佳处结层楼。苍厓翠壁相回互,野鹤孤云自去留。

一枕松声都作雨,半帘山色正宜秋。我来顿悟三生梦,不用寻师问石头。

九江周广文松隐轩

明代 史谨

濂溪云孙号松隐,平生爱松不爱窘。一轩深构万松间,掌管林泉事幽屏。

常嗔稚子问生涯,每接山翁醉吟咏。老鹤梳翎立故巢,闲云不雨栖高顶。

昔年约我为比邻,青袍尚被烟霞身。今日经过纵谈笑,坐我石磴如巢云。

涛响应疑九江阔,势高不见庐山尊。乃知梁栋在郊薮,未入廊庙随荆榛。

忽辱高情慰怀抱,日暮开筵面芳草。东风吹雨过林梢,一片徂徕碧云绕。

寄王东白次韵

明代 史谨

东望三茅归兴浓,罗衣元不受霜风。罗歌空谷长骑虎,濯足秋潭不避龙。

炉里有丹双鬓绿,日边栽杏万株红。几番采药云深去,白鹤看家似玉童。

梁台六咏 其四 古城晓景

明代 史谨

草暗颓垣似断峰,孤村遥带夕阳舂。无边烟树重重合,多少人家紫翠中。

史谨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2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