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张子宜赴京

送张子宜赴京

明代 史谨

乐圃先生我乡里,天外相逢官济济。阙下公卿半老儒,朝朝待漏金门里。

君独胡为入瘴烟,王事贤劳同一体。渥洼神驹暂挫辱,蒿莱槁死终为耻。

孔明固弃南阳居,谢傅亦作东山起。冯唐仕汉经两朝,有才不用空老矣。

人生济遇自有时,莫叹沈沦百僚底。今朝重著祖生鞭,直上鹏程万馀里。

匹马寒嘶剑阁风,断云时送巫山雨。岂无词赋拟高唐,长剑还须向天倚。

东望蓬莱缥缈间,龙楼凤阁参差峙。翰林耆旧皆名公,相见论心尽终始。

此时问我烦致申,毋惜安缄寄双鲤。

诗人史谨的古诗

寄助教史九韶 其一

明代 史谨

君卧湘江已十年,我今犹住五云边。溧阳分派元同谱,行李随身各旧毡。

松下长留看院鹤,客边谁送买山钱。隆兴宸翰须珍重,夜夜奎光烛九天。

戏赠刘公子

明代 史谨

我挂朝冠事远游,君居建业近瀛洲。朱颜不作麒麟楦,白日都消燕子楼。

云锁涧松迷鹤睡,雨添春水带花流。今朝已息天台念,仙籍无人肯见收。

题潇湘八景 其二 烟寺晚钟

明代 史谨

山含暝色护招提,隐隐疏钟隔翠微。一百八声鸣树杪,银蟾初上鹊惊飞。

题潇湘八景 其五 平沙落雁

明代 史谨

远落汀洲阵势分,风嘹月唳不堪闻。扁舟多少天涯客,肠断乡关又夕曛。

送屈给事归省鄱阳

明代 史谨

郎官归省诏初颁,玉佩锵锵晓出关。日下暂辞金马署,梦中犹忆紫宸班。

孤帆破浪飞晴雪,五老横空拥翠鬟。喜奉双亲荣暮景,埙篪迭奏舞衣斑。

柳庄为朱德辰赋

明代 史谨

数株婀娜拂云青,一室萧然远利名。人物俨如陶令宅,风光不是亚夫营。

暖烟夹道清明近,香雪飞空谷雨晴。何日杖藜容直造,为君沽酒听新莺。

送朱生回广陵

明代 史谨

路出金陵向广陵,北风吹鬓晓寒增。北山自惯供吟眺,鸥鹭何曾管废兴。

汀畔系舟红叶树,水边归寺白头僧。到家未欲歌招隐,应待虞廷玉帛徵。

荆州关帝庙

明代 史谨

华夏无双士,存亡镇此州。未涓庞德恨,已中吕公谋。

古径松阴合,雄刀杀气收。我来增感慨,日暮更迟留。

游山分得渊明杜甫次韵 其二

明代 史谨

少陵湖海士,诗就鬼神惊。去国同王粲,忧时过贾生。

才名山岳重,富贵羽毛轻。此际无由见,空含万古情。

送陈光远还清平

明代 史谨

雁带秋声出塞云,荻花吹雪暗江滨。荻沽白下桥边酒,来送清平卫里人。

五两风高催画鹢,九溪山险入苍旻。谁知腰下龙泉剑,曾逐文渊洗瘴尘。

谢郭公子送桂花佳茗

明代 史谨

凤团高洁桂香清,远辱深情寄野亭。萤案昼分金粟影,竹炉夜响翠涛声。

小山有赋缘招隐,陆羽无官合著经。多少红尘游冶客,结邻萧艾日沉冥。

题昌阳书舍

明代 史谨

绕舍新栽九节蒲,凉阴覆幔雨晴初。引年不用松乔术,明目宜精孔孟书。

叶长凤毛深雨露,根蟠虬脊重璠玙。我来笑指庭交翠,疑是濂溪旧隐居。

御柳

明代 史谨

暝接长门锁凤池,青青总是向阳枝。花飞阁道春云度,阴转宫廊淑景移。

黛色参差凝雨露,翠条摇曳拂旌旗。一生只被东风恼,不与人间赠别离。

题潇湘八景 其一 洞庭秋月

明代 史谨

波光万顷浸长空,桂子香飘远近风。一夜冯夷眠不稳,广寒移在水晶宫。

煮雪轩为陶别驾赋

明代 史谨

自扫冰花煮月团,恨无佳客驻雕鞍。香浮石鼎琼瑶化,春入诗怀宇宙宽。

学士谩誇风味别,将军不放酒杯乾。庭前一白休烹尽,宜与诗人醉后看。

题松石轩

明代 史谨

青松为友石为邻,石上哦诗不厌频。避雨昔曾来帝子,化羊何处觅仙人。

一林云气藏龙虎,四壁风声走鬼神。采得茯苓还共煮,肯教双鬓白如银。

九江周广文松隐轩

明代 史谨

濂溪云孙号松隐,平生爱松不爱窘。一轩深构万松间,掌管林泉事幽屏。

常嗔稚子问生涯,每接山翁醉吟咏。老鹤梳翎立故巢,闲云不雨栖高顶。

昔年约我为比邻,青袍尚被烟霞身。今日经过纵谈笑,坐我石磴如巢云。

涛响应疑九江阔,势高不见庐山尊。乃知梁栋在郊薮,未入廊庙随荆榛。

忽辱高情慰怀抱,日暮开筵面芳草。东风吹雨过林梢,一片徂徕碧云绕。

寄滁州陈太守

明代 史谨

名重江湖历事多,醉翁亭下驻鸣珂。醉书不负儿童约,五裤重闻父老歌。

目断华山频入梦,心同淮水净无波。他年报政趋金马,驿路争看皂盖过。

出巫峡

明代 史谨

历险下中流,非同雪夜舟。滩声两岸石,枫叶万家秋。

云雨襄王梦,江山宋玉愁。一时经数驿,几日到神州。

水边芙蓉

明代 史谨

不随桃李竞春光,开向西风压众芳。恰似湘娥初睡醒,强临秋水照红妆。

史谨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2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