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王伯子四雅亭

题王伯子四雅亭

明代 释今无

偶亭主人清且贤,弹琴问政何翩翩。黎童蛮女歌来暮,渡海孤僧逢偏早。

文章词赋日相投,一别三年长秋草。去秋又搆四雅亭,衣冠满座百壶倾。

习家池馆日相求,竹林之下风飕飕。棋声诗思皆劲敌,即此可以凌王侯。

中少一幅乞人笔,续貂岂堪容此物。濡毫树底为君挥,胜事留传在翠微。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黄扶升陶昭美苏式容何玉琪过访次韵奉答

明代 释今无

不厌拖鞋礼数疏,江干长得接高车。经多乱世应探道,阅尽时人莫读书。

白发可堪频过雁,黄尘何事苦乘驴。山中无限清凉地,岂独田田几叶蕖。

送张稚公赴北雍

明代 释今无

洞天深锁瑞云凝,饱读遗书阅世情。饱凤欲飞岐岭阔,游龙方出海波清。

鸿鸣晓饱秋风爽,马踏斜阳剑匣轻。又捉短筇江上别,功名终古属儒生。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平生无可信,辽海任飘蓬。学少诗情短,愁多客路穷。

星随千里照,岸到九霄空。亦是酬恩事,毋令泪独浓。

寿万肃庵宪使

明代 释今无

椒酒长斟此日新,楚江云起粤城春。气吞旸谷能窥日,手握阳和解袭人。

雾散海门无鳄渚,星寒瑞色有龙津。三山老鹤群飞处,同向浮丘作诵民。

辽海舟中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一鱼扑船来,舟子持钩掷。万事可失身,人心只好杀。

别张子修

明代 释今无

张子肮脏绝不羁,襟期独与山人知。弯弓跨马聊尔尔,种竹栽麻乃其宜。

吁嗟张子奇不奇,世人皮相何足悲。大宋有僧交子修,崎岖同到琼之涯。

我今事迹复类此,别去情深长相思。

平黎曲

明代 释今无

大块微生事,声教良最仁。椎髻习枭性,剿脔无完身。

异类斥不育,雨露匪不均。珠崖拟弃捐,鳞介难具陈。

德泽更千载,文物冠京津。四水环十邑,五指削天垠。

巢居负深险,豕突雅难驯。画臂肖沉木,弯弓即鬻獯。

鸠集乃叫呼,敢为猬与蚊。虎竹怫分阃,桓桓策六军。

六军信神武,所事在征讨。月竁昔来宾,日际曾奉土。

况兹未重译,蠢尔轻明主。大国德良亏,瑶阶缺千羽。

防风杀二龙,不死见夏禹。大火方西流,日色草木枯。

马蝗煽青燐,金牛暗毒雨。卸甲陟崇阿,免胄散行伍。

料敌何必深,超距欲如虎。溪谷多嶙峋,所事在两股。

树杪出金钲,阴岩潜玉弩。不怨从军难,所虑空村堵。

一鸡响毗耶,驱蜂走神姥。所冀良牧仁,恻然动安抚。

革心归所天,文教被终古。请移铜柱标,相看忘黠虏。

荔支诗 其十六

明代 释今无

临风几度倚仙厨,探得骊龙第一珠。我欲殷勤问王母,不知天上有愁无。

飞瀑

明代 释今无

芙蓉一簇绣难成,日夜龙津泻玉声。白向月明高士意,绿沉碧落绮罗情。

看奇自易生吟兴,命笔真难遣墨卿。欲拟絺衣当溽暑,石头横卧未曾醒。

再题飞来寺壁

明代 释今无

十世为僧遍住山,个中宾主未容删。折芦碧海人犹去,负笈黄梅夜自还。

隔岭暮猿无静泪,近江秋草有愁颜。他年若遂携瓢志,依旧题诗过此间。

东平遇雪

明代 释今无

东平山路石钩连,百里荒凉尽废阡。古庙门前留碧树,行人雪地裹红毡。

天无半日温晴意,人定三冬去住缘。却比梅花寒彻骨,飘摇轻薄客心前。

雪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寂寞掩山斋,萧条见素怀。入城愁马踏,傍涧爱云霾。

晕出淮南管,寒添懒瓒柴。年年对搔鬓,吟咏一无涯。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八

明代 释今无

纵使神仙听亦难,难将此意与人看。可怜易水无端甚,忽为荆轲万古寒。

赠曾慈胤

明代 释今无

欲觅智珠何处是,春花几处玉兰开。如今示汝应收取,只在衣中带得来。

唁知即

明代 释今无

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

寿池月

明代 释今无

十年共建千年刹,一劫同君万劫心。击鼓隔溪犹及响,莫将閒静祝高岑。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 ...

明代 释今无

金鎞触处眼光差,若个人堪赖克家。遍地已无椎拂久,匝天空有水云赊。

轻烟漾柳丝难驻,滑雨封坭路觉遐。珍重黄鹂深树里,逼人心事乱如麻。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寿王仲锡臬宪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玉树玲珑古刹栽,寄根高自托蓬莱。人间春色长无比,一朵优昙日日开。

辽阳怀顿修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

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