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池月

寿池月

明代 释今无

十年共建千年刹,一劫同君万劫心。击鼓隔溪犹及响,莫将閒静祝高岑。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送程中秘周量服阕还朝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指花呼石法游欢,肯逐华筵饯宰官。爱我意多投分易,因君路远觉情难。

江淮红树风霜直,京国青云雨露宽。白鹿绕门真读礼,即将孝友答朝端。

古渡渔翁

明代 释今无

归舟古渡头,水急沙力薄。参差水竹沙,石头何磊落。

高浪见渔翁,肤黑发益白。尽日守缯缴,交谈见素朴。

称彼读书人,云是游仙客。家住河上村,近亦走风鹤。

天不眷微生,难以事耕凿。膝边两小儿,食鱼弃鱼骼。

岂知翁力竭,十缯九不获。世路多艰虞,人生苦缠縳。

万事可镜心,兹游信行乐。

先博山老祖于天启甲子书予贱名留从容庵壁间已五十年矣佛生老上座 ...

明代 释今无

多时共住不知名,七十霜螺尚阅经。从此壁间无点画,抬头空阔眼尤清。

荔支诗 其二十八

明代 释今无

金屋何人贮阿娇,望中宫阙自飘飖。劝君合却漂零眼,随我还山劈荔蕉。

寿姚六康明府

明代 释今无

昆山斲结不斲离,碫锋淬锷有所为。芳春兰蕊老秋发,浓香蕴蓄终无时。

大贤况复秉宿志,解断悬缚肌疮痍。惠阳姚君蕴藉深,豪杰气谊贤圣心。

才华赫誉渐过耳,老却竹箭淹南金。宽和髯颊如春温,昔因不类人间人。

国之桢干法门柱,东阿白凤西山麟。属吾师翁早投契,白衣弟子缁幅巾。

四百名峰遗刹地,护之若护睛中尘。赤髭白足频来往,山阴道上欲分身。

秋深结束趋朝右,组带曳腰符系肘。仁心义术希所济,肯厌蹄轮竞趋走。

畴昔逢君燕蓟遥,银缸雪盌凌晨宵。道心尘事两融彻,磈礧廓落沙尘销。

眼空三辅豪华燄,气夺五陵裘马骄。古来贤达各有重,富张杨李皆高僚。

庆君揽揆服官年,沆瀣辉流丽日边。祝君固比金刚体,东南流峙尽浮烟。

春风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郊外閒田十亩宽,竹窗孤坐到更阑。长鸣檐马听无倦,乍过山花不耐看。

浊酒客添烦思满,幽香僧爱石楼寒。微微几阵黄梅雨,随意莓苔上石坛。

无终山下作

明代 释今无

种玉先贤地,驱云过客情。霞光隐高木,碛路射寒星。

马出高天阔,鸿归汉塞冥。何由投绝壑,回望见龙庭。

和澹归韵九首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世机倾动似轻梭,何处堪容赞与诃。何地若能寻上古,补天方信有神娲。

猿啼暮岭魂难醒,浪打高岩石易磨。且系孤舟依峡宿,静看寒月照悬萝。

送何鸣玉宰曲江

明代 释今无

九成台畔见来仪,云际双凫自在飞。云是天孙原巧制,花逢韶石更芳菲。

十年鹾竹称明敏,一路琴声彻翠微。万里乍逢忻送别,白云珠海愿非违。

沈醝使石友过访

明代 释今无

不曾叩齿接文公,已透清言宝镜中。玉佩久悬台鼎望,金貂偏惬芰荷风。

佛分别业禅尤好,道叹王门瑟未工。卧理淮南人诵屈,他年宣室古今同。

送轮洁融办二子归省霅川时在相江道中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双雁南飞却欲回,朔风吹过望乡台。浅予道力怜儿女,深尔江云任去来。

岭路辛勤逢月暗,离颜整顿为亲开。撑持已见衰无力,早晚相寻认死灰。

寿李参戎衷纯

明代 释今无

海屋添筹动地声,金风瑟瑟满仙城。堂悬宝剑霜威闪,座拥文章墨气清。

已见鬓毛追尚父,更看燕颔是星精。山林也感将军谊,为祝寒松百代荣。

羊桥峡

明代 释今无

山龙火藻与文螭,融结真疑造化私。形段未经心目有,神魂直使水云移。

娲皇炼后留馀火,夏后开来岂计时。五色绮罗裁肺腑,叠成千丈峡峰奇。

午夜舟中暴雨

明代 释今无

阴霾结就笑天吴,众壑风鸣夜未徂。众划雷从头上过,雨来人似瓮中呼。

野航支漏唯孤簟,沧海浮珠有画图。想见微明云欲曙,水痕处处隐平芜。

辽海舟中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不识伤心处,征蓬旅泊时。一宵频雨雪,千里尽流澌。

石色看天近,云根出海迟。余生多所慨,自觉愧冯夷。

高澹庵明府解官此赠

明代 释今无

番阳解绶事全非,如水臣心对夕晖。金马道高徒有赋,玉琴典尽已无衣。

新花绕县枝偏长,旧雪填河梦未归。大略自堪民社寄,藜光常照董家帷。

赠梁梧冈

明代 释今无

九十犹如四十时,琴声太古养冰姿。龙鳞欲化松非老,渔海乾残影未移。

可有金丹师葛令,应无閒梦学希夷。平生机事浑无取,只是低低一局棋。

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脚底何曾路不平,薰风秋气往来轻。珠江吞却鄱阳月,百粤长空万古明。

泊始兴城下 其十二

明代 释今无

雨过村茅湿,更收宿雾流。迎人当水鹤,失脚幸田畴。

山税输油子,方言杂楚讴。疑兵兼畏盗,日午未开楼。

罗浮红鸟 其十五

明代 释今无

扬州鹤顶只丝丝,玛瑙杯深玉一池。为问楚宫能舞否,笼归金屋两相宜。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