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十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十

明代 释今无

归舟一路起寒鸦,蜡屐闻香已印花。粤峤云林原卤莽,南中词赋本豪华。

接篱斜见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我亦趋归空伫立,山童报客早还家。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厓门感赋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当时十万尽沉尸,幼主孤臣异代悲。身世到今都是幻,江山终古不曾移。

双厓浪打高陵草,万木风摇失古祠。忠义果能移国祚,夕阳斜照有残碑。

上飞来寺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数日逃人外,欣无礼法拘。披衫登古寺,赤脚看江鱼。

亭记归猿迹,门仍拒盗馀。既看风境异,鬓际亦难如。

游华首台兼游诸胜次韵二章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已将芳号许罗浮,胜槩先缘一并收。上界占星开紫府,人间清誉重丹丘。

五湖归梦添吟兴,三径为园识此秋。玉女峰前饶更望,真惭歌板卧红楼。

陈南浦道兄为予图华阳秋色绘成即归金阊赋谢

明代 释今无

一幅山光满素屏,多君共有水云情。未须结社营茆屋,已见谈空拥化城。

千树暮云遮鸟道,半塘寒水浸秋萍。华阳此别将成梦,记别何年共月明。

过山海关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鼓炮三声毕,弓刀十队齐。黑云驱雁入,骏马杂人嘶。

气到惊心短,头因下泪低。亦知前更甚,无奈自凄迷。

宿海州城闻砧

明代 释今无

独立复长吟,孤城急夜砧。不知闺里意,只讶客途心。

萧瑟江关远,洪濛天地深。愁来频不已,辜负启期琴。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十一

明代 释今无

竹窗记得辽阳雪,未必凄清似此多。我亦馀生知有道,等閒无奈后昆何。

黄端四大士祝词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玉麈长挥意气中,白门春色古今同。法交却得如金石,七宝莲花一朵红。

寿金国瑞都阃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白璧无瑕方寸心,十年岭海振清音。行间战垒龙泉壮,夜柝诸门虎钥深。

鸑鷟舞回蓬岛月,麟麒高夺泰华阴。交情千古齐仙佛,意气知君不可寻。

北月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飞埃不到碧霄圆,失队哀鸿畏入烟。须发似明还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

光浮斗柄人何远,影落关山恨独先。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洁酒楼前。

送关甫田

明代 释今无

惜我南归日,怜君北渡时。乱离家渐远,辛苦路多岐。

味道全探古,论文可设帷。八方驰羽檄,努力佐相知。

红叶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一夜秋风涷碧岑,凭栏寂寂怯寒襟。儿啼欲止非同色,霜落犹看费独吟。

横字楞严曾剌股,食砂蝙蝠自归林。高廊莫扫烧寒灶,恐有閒僧后夜寻。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十二

明代 释今无

博望当年漫泛槎,此生萍梗是无家。谁言华表堪闻鹤,那见人间可驻霞。

送刘峡石侍御终养归寿春

明代 释今无

官舟归去粤江浔,北阙陈情见此心。旅食久愁清橐少,高吟长忆旷怀深。

岭头黄叶当秋下,天上青云过眼阴。却较二疏尤洒落,宗人那得散黄金。

寄贺胡正庵明府晋云南邓川州牧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世外相投制锦中,交情即不与人同。鹤翎出洞书常到,月影临山意每空。

渐觉官高侵北斗,可因神骏恋西风。叶榆万里分携日,但对仙坛目远鸿。

王方之出家喜赠

明代 释今无

镆铘又作一筹添,玉海雷轰待雨沾。玉老凤头高自插,侍郎鸡舌夜还拈。

风生静见头陀月,世冷深垂大布帘。莫学衢头痴架屋,千峰期尽脱廉纤。

丘太史曙戒同汪汉翀周鹤田见过王伯子亦忽至自琼州喜赋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捧仙舠,猎猎摩空鹤盖摇。圭组情深怜物外,鹿麋步懒愧高霄。

座中惊散阳春调,钵底盛多白玉瑶。更喜琼南王大令,双凫如鹤到偏遥。

题赵裕子绘卫天山寿山图

明代 释今无

燕然之山雄九边,盘拱玉京如环连。层冰叠雪气蒸郁,千松万柏寒参天。

裕子赵君臂有神,点染纸笔描逼真。命意初不在此山,微得其气已惊人。

裕子八十已过五,骨形如鹤神踽踽。双鬓不减燕然雪,才华跌宕秋江月。

银筒丹井不须窥,笑持荷叶胜刀圭。天山礧砢殆其俦,村头独坐疑沧洲。

万事若能随手歇,置身此幅堪夷犹。

寿寓诸

明代 释今无

死生雁迹共相依,南北烟霜愿不违。南有青山分浪迹,更无红日照征衣。

投林倦鸟声偏好,入袋猢狲体渐肥。一念坐圆千劫月,老人峰下倚柴扉。

诸子作病僧诗予以为非有道之病僧光半因请予赋一律

明代 释今无

蒲团添絮月添寒,窗外花枝不耐看。窗断浮沤难觅剑,珠然风火不留盘。

鸡鸣潮上蓬头湿,人寂更阑夜语乾。宝镜果曾偷听得,木蛇空挂碧云端。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