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飞来寺 其一

上飞来寺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数日逃人外,欣无礼法拘。披衫登古寺,赤脚看江鱼。

亭记归猿迹,门仍拒盗馀。既看风境异,鬓际亦难如。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送鲍云从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柳色攀尤好,此心无歇时。山随征马去,风逐锦帆披。

鼓角天衢阔,星霜地轴移。閒时衔杯酒,寄我慰相思。

乙卯小雪梦也与赵铁源典闱从敝院还遂抱恙欲不果花田之游予适亦感 ...

明代 释今无

绕潭霜菊正相宜,好景依人不暂离。何事维摩称卧病,亦同衰秃及秋悲。

远怀览胜情终急,短杖迎江步已迟。况复笳声传海国,几人文酒得追随。

予欲登飞来寺顶至半山亭怯风不能行不挂超汉自显三子掖之而下

明代 释今无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本师诞日

明代 释今无

师定念游子,遥知父母心。望云天际远,曝日石门深。

香影浮阶砌,猿声彻野林。无穷长跪祝,惟有此微忱。

子夜诗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皑皑孤城月照人,角吹一夜起烟尘。廿年将帅恩非薄,百队貔貅气欲伸。

马踏官街惊睡犬,刀临屋角泣灵神。黄金死士君闻否,方信冯驩用处真。

李母太夫人寿词三十韵

明代 释今无

象阙金台际,瑶池紫气中。百年开盛紫,一代产豪雄。

鹤发游湟水,龙门揖巨公。得闻祥瑞略,喜载碧丝筒。

孟母何多让,陶门事即同。鸡声方啧啧,春日正融融。

世职金堂峻,朝天玉佩丰。武貔霜戟冷,文德紫貂崇。

日月山河迥,风沙朔漠通。艰难臣节在,珍重阮途穷。

箕尾骑能上,龙髯挽易工。菱花鸾影瘦,噩梦燕巢空。

举案人何在,提孤手未慵。茹荼心独苦,磨玉意难蒙。

四翮双雏奋,孤旌两叔巃。严师虚位久,慈母断机功。

银印闽山白,斑衣庾岭红。半生松柏操,万里水云朦。

道合湟民戴,恩知母训隆。德濡方缓缓,智略定悤悤。

乙丙烽烟扰,城楼雾露笼。三光难变色,一郡足持戎。

子母蚨飞外,安危泪独浓。掌中看爱子,气直跨飞虹。

已见投醪饮,还闻杕杜风。恰当称上寿,允矣协丝桐。

五福看成六,诸孙抚更丛。紫榴开午月,雪地数归鸿。

石脑来蓬岛,金丹出绛宫。云璈声自远,欢喜绕帘栊。

送别常师吉

明代 释今无

翩翩不独盛豪华,洒翰还能灿墨花。万里楼船供綵服,百年事业走骝骅。

天存钟鼎真堪勒,地阔烟云亦自赊。此别何年再握手,相逢箬帽乞官衙。

辽海舟中 其三十一

明代 释今无

谈天有邹衍,渡江无祖逖。谁识浮杯人,月下一枝锡。

将米从蛋户换得鲤鱼一尾重二十斤鲇鱼一尾重三十六斤放生

明代 释今无

方乞桃花米,先将换活鱼。红云生锦浪,绿背拔青蕖。

万事浮生似,孤舟且慰予。龙门他日起,风雨慎村庐。

寄怀刘焕之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仙城羽檄不停驰,野鹤无因问路岐。折柬两招秋叶里,布帆应挂仲冬时。

廿年知己心先醉,万里雕戈力独支。纵有昆崙谈剑客,一杯寒露属襟期。

泛昆湖

明代 释今无

劫灰髣髴到炎蒸,湖水湖山气自澄。倒影暗窥天宇阔,回飙直射地痕青。

分形愈觉峰峦秀,过客偏惊虎豹狞。何事汉家穿凿甚,楼船无路入长汀。

赠吴梅梁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明月流光碧海宽,大千入手只如丸。雄才自得灵山气,不羡仙人有大丹。

送悟寂归寿昌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眼前秋色岭头梅,广陌征尘一并催。好去不须频忆我,祖山一定是归来。

奉和孙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门渡海幢登地藏阁韵

明代 释今无

远甸孤台未寂寥,词人作赋动高霄。廿年木钵空栖舜,八彩眉毛好颂尧。

此日材华拖一绶,他时声迹最群寮。鹿园幸接阳春雪,目对霜花暑气消。

篁村探梅后月夜泊舟龙溪江口同澹归乐说觉薰乘消汝得纯铸分赋得天 ...

明代 释今无

尚有馀香袭晚天,大江明月泊归船。望穷空际疑霜隐,坐起寒潮见鹤眠。

星斗到襟浮不稳,云山老我未孤骞。陆沉无限情难遣,只在相看两鬓边。

送王允调侍御还京

明代 释今无

骢马星行领部时,又随纶綍返京畿。飞霜官路闻猿语,晴日江船曝豸衣。

道力自深能蕴藉,高名常在有光辉。又怀大泽施何处,目对离情意尽违。

过桃城

明代 释今无

策疲薄暮到桃城,又是南来一日程。只见身寒知絮薄,忽然梦醒是驴鸣。

酒旗未易沾行色,夜月偏宜照此情。那似长安骑马客,风尘虽浊意尤清。

祝祠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綵云千顷鹤千群,杂沓笙璈下界闻。唯有凤城周处士,蟠桃筵与蔡家分。

辽海舟中 其七

明代 释今无

船内然孤灯,船外飞细雨。默坐数浪声,回头见苍鼠。

寿旋庵都寺六十

明代 释今无

百岁是人皆草草,惟君六十事堪称。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