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公洁尚总戎

寿公洁尚总戎

明代 释今无

带砺高天府,簪缨显将星。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

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

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紫庭尊节制,绿发重经营。

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

玉海寒吹静,金门夜舞轻。既看云作锦,还倚玉为屏。

雨露先文德,干旌合至诚。凌烟腾卫霍,涷蕊傲霜冰。

庙算师黄石,英才诞白精。鹫峰原有嘱,莲域岂无情。

宝树频衔鹤,春光会啭莺。诸天齐福力,四海集威名。

佛地珠还朗,波旬钺可惊。彭篯谁得似,丹井缕烟生。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章江

明代 释今无

旌旗密处见高幡,赢得归山水石繁。龙象气高红日泠,冰霜道在紫云屯。

全无机事谋耕凿,剩有微言讲寂喧。客里又当明月际,思量一夜未曾完。

寿刘焕之 其十

明代 释今无

昆崙碧树自青葱,神雀高飞不着踪。夜半天南吹玉笛,无人侧耳过洪濛。

寿任崧翰道尊

明代 释今无

喜见台莱杂呗声,珊瑚洲畔綵云平。珊从四郡窥仁德,寿对千峰惬野情。

一角金铃飞独响,三君硕望照时清。薰风万里松涛壮,两峡高空涌月明。

甲寅杪秋予客句曲崇明寺大席道兄频惠佳食且促膝谈心甚感知己赋此 ...

明代 释今无

华阳胜地又相过,古寺逢君感慨多。人似淮阴惭布衲,饭如香国见维摩。

楚云尚重衡文鉴,天马终腾拔宅窝。知己天涯敦气谊,天涯况复正干戈。

莫炯心走都门三载谒诠部考选得官归琼海过别诗以送之且讯诸社好 ...

明代 释今无

别去常常恋此情,明开道眼博浮名。几年便可悬金印,万里真难走玉京。

御苑柳阴随地绿,琼山海色照人清。丹黄烂熟循良传,岂谓匡时计未成。

与诸子登飞来寺至半山怯风而返

明代 释今无

三年重此驻扁舟,一样登临两样愁。一尽已无高峡气,情深空对大江秋。

丝丝短鬓朝霜薄,黯黯寒云下界浮。因向此中思半响,人间那得几淹留。

贺高总戎移镇高州

明代 释今无

十年琼海建旌旄,奠安黎庶赖良图。专征岂特腾茂伐,甘棠之树已先高。

南极威声驱溟渤,关西巨望称贤劳。风云吐气有馀奇,胸中兵甲谁可窥。

圯上曾闻有法传,匡时异绩看巍巍。绣靴画鼓拥康庄,福星今又借高凉。

歌颂万家安寿域,控弦千里凛风霜。念我曾蒙颇牧知,情深载笔即吹篪。

玉帐帡幪气自温,柳阴借荫心怡怡。三年别去长相思,又来弹铗诵新诗,首图麟阁效心碑。

罗浮红鸟 其十三

明代 释今无

搔首无人默对时,却嫌春树太离披。锦云欲覆先惭薄,只恐东风吹较迟。

和澹归韵九首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即使重裘也觉寒,推蓬枕畔见层峦。去憎乱石堆高岸,归爱轻帆吼夜湍。

无数云霞迂笑傲,几多鸥鸟自蹒跚。近怀不是重重恶,一月那伤行路难。

辽海舟中 其三十八

明代 释今无

夷险在一时,独坐心仍乐。待旦风浪恬,无穷悲泪落。

次韵答沈融谷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语罢如经雪里行,相期先有道人情。圆伊自可成三点,烟水无劳越百城。

圭组不忻身外重,嵩华自入眼尘轻。郊居已是君能赋,犹恨前人有此名。

送张稚公赴北雍

明代 释今无

洞天深锁瑞云凝,饱读遗书阅世情。饱凤欲飞岐岭阔,游龙方出海波清。

鸿鸣晓饱秋风爽,马踏斜阳剑匣轻。又捉短筇江上别,功名终古属儒生。

乙卯小雪梦也与赵铁源典闱从敝院还遂抱恙欲不果花田之游予适亦感 ...

明代 释今无

绕潭霜菊正相宜,好景依人不暂离。何事维摩称卧病,亦同衰秃及秋悲。

远怀览胜情终急,短杖迎江步已迟。况复笳声传海国,几人文酒得追随。

黄端四大士祝词 其八

明代 释今无

支遁真同许掾游,如今芳迹在浮丘。银缸几度羲皇话,却笑彭篯易白头。

寿祖印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搦管为文先气节,裁诗亦自爱閒情。花栏药圃焚香后,吟彻西邻月未生。

至麻步

明代 释今无

石匠遗馀荫,云根拥独牢。戒心惊虎兕,麻步见旌旄。

水急青天破,松长白鹤高。物情徒顺适,人外复波涛。

黄扶升陶昭美苏式容何玉琪过访次韵奉答

明代 释今无

不厌拖鞋礼数疏,江干长得接高车。经多乱世应探道,阅尽时人莫读书。

白发可堪频过雁,黄尘何事苦乘驴。山中无限清凉地,岂独田田几叶蕖。

赠杨沛若秋捷

明代 释今无

琥珀香光亦异葩,月中姓字国人誇。胸排锦绣遮银汉,笔架珊瑚夺綵霞。

舞象正开金菡萏,乘槎忽捉玉虾蟆。师门最喜侯芭敏,心法传探上苑花。

送胡绢庵郡丞赴秦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黄河策马到潼关,却似梅花岭外还。一县政成留姓字,千秋交谊重人间。

临岐道路迎红叶,济世风云起白山。西岳芙蓉多秘迹,好从方士授金丹。

赠梁梧冈

明代 释今无

九十犹如四十时,琴声太古养冰姿。龙鳞欲化松非老,渔海乾残影未移。

可有金丹师葛令,应无閒梦学希夷。平生机事浑无取,只是低低一局棋。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