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郎侍郎致仕

郎侍郎致仕

宋代 释契嵩

平时独高谢,道胜欲韬光。白发辞明主,青山恋故乡。

药畦容鹤到,吟径恐云藏。更爱禅林卧,时来拂石床。

诗人释契嵩的古诗

遣兴三绝 其三

宋代 释契嵩

去年聊驻江头寺,今寄林僧岩下扃。莫谓此身无定迹,人生都类一浮萍。

感遇九首 其四

宋代 释契嵩

天威不到处,干戈动边鄙。将军奋威猛,英雄势随起。

纷纷出榆关,肃肃秋色里。白马冒黄云,清霜厉严旨。

少壮羽林儿,务能莫多喜。好武匪君心,用兵不得已。

寄言飞将军,妙略应无比。志在报君恩,岂为黄金死。

丈夫身许国,慷慨当如此。宁教太史书,轻笑鲁连子。

次韵无

宋代 释契嵩

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

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

汎若耶溪

宋代 释契嵩

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还南屏山即事

宋代 释契嵩

岁晚归来石室寒,松萝岑寂自盘桓。但知林下一年过,不见人间万事难。

招隐有诗题石记,解嘲无说与时看。此心已共空生合,身似浮云不必观。

寄怀泐潭山月禅师

宋代 释契嵩

闻道安禅处,深萝杳隔溪。清猿定中发,幽鸟坐边栖。

云影朝晡别,山峰远近齐。不知谁问法,雪夜立江西。

送卢隐士归庐山

宋代 释契嵩

世事如循环,是非终莫尽。羡尔归深山,任他讥小隐。

黄鹄举已高,白云去非近。天籁归寂寞,何峰弄清轸。

感遇九首 其八

宋代 释契嵩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郎侍郎致仕

宋代 释契嵩

平时独高谢,道胜欲韬光。白发辞明主,青山恋故乡。

药畦容鹤到,吟径恐云藏。更爱禅林卧,时来拂石床。

夏日无雨

宋代 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南涧傍游戏呈公济冲晦

宋代 释契嵩

相引朝来碧涧傍,山林雪尽水流长。未应惊鸟下苔岸,先共观鱼跨石梁。

日淡沙寒鸥自聚,岁阑春入草含芳。鲍昭汤老须同咏,何必人间万事忙。

冷泉独赏寄冲晦上人

宋代 释契嵩

南风掠波溪水满,山中幽人来洗浣。独立溪傍清兴款,更爱泉流芳草短。

平生幽讨贵萧散,世道纷纭何足算。人间五月夏云烦,相约归为君莫缓。

同公济冲晦游天竺兼简呈伯周禅老

宋代 释契嵩

爱此萧然松坞深,诗流邀我此相寻。苍茫寒日才开雾,叆叇浓云又结阴。

安石放怀还剧赏,皎然乘兴合清吟。主人勤驻禅扉宿,况值梅香正满林。

感遇九首 其六

宋代 释契嵩

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

金珂云外响,画烛月中烧。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

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

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

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

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

入石壁山

宋代 释契嵩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

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感遇九首 其五

宋代 释契嵩

苍茫天地间,流光一何遽。曾闻太古人,未见曦轮驻。

才沈崦嵫云,还上浮桑树。山色愁里暝,天形梦中曙。

安知穆天子,龙马神为御。万里速乘风,又向瑶台去。

超遥侣神仙,此理当何故。不向尧年长,永使人间住。

嘉公济冲晦见访

宋代 释契嵩

数曲青溪山数重,山深日暮已鸣钟。忽闻行客门前语,来觅幽人林下踪。

初接风流殊历落,更张灯火倍迎逢。不须便去疑无待,已有黄粮在宿舂。

书南山六和寺

宋代 释契嵩

青葱玉树接溪岑,台阁凌虚地布金。行到白云重叠处,水声松韵淡人心。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宋代 释契嵩

北郭送阳子,日斜归旧居。路泥侵晓润,晦月逼春馀。

桑柘雨中绿,人烟关外疏。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诫题

宋代 释契嵩

高吟远瞩倚云梯,往事经心尽可题。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

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

释契嵩

释契嵩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 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