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契嵩
去年聊驻江头寺,今寄林僧岩下扃。莫谓此身无定迹,人生都类一浮萍。
感遇九首 其七
空虚澄远烟,霁色含秋景。思君每盘桓,驻目千峰顶。
明月初团圞,可照美人影。美人来不来,云霞渺林岭。
岁暮还西坞寄公济无
乘兴溪边去,仍从林下归。梅香带春信,日色暖人衣。
白发思还远,清流遇更稀。野禽宁会意,相顾向柴扉。
次韵和酬
襄阳习子不贪官,欲友幽人拟道安。冒雪履霜临岁杪,攀萝挽翠到云端。
初论浮世惭年老,久对清规苦夜寒。空感知音何以报,但誇山水富君看。
同公济冲晦宿灵隐夜晴
不睡还烹北苑茶,寒灯落尽适未花。夜深雨过山形出,天静云空月色佳。
且喜僧窗晴似昼,莫论人世事如麻。况陪支许皆能赋,岂厌留诗在碧纱。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日出野旷明,肃然访道生。杳渺湖外去,散诞云边行。
秋高天宇净,脱叶飞纵横。乘风度林岭,转觉衣屦轻。
时闻缥缈间,微飙传鹤声。知与仙家近,逸思泠然清。
须臾转幽谷,紫府芝田平。仙童走脚报,松子来门迎。
接袂语且笑,所欢非欲情。丹脸人未老,道貌天已成。
开筵罗玉粒,盘餐馐紫英。绸缪似交旧,洒落怀抱倾。
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欲有重寻约,还忧变高名。
季春寄友生
湖上无烟昼,人间寒食时。阴晴春易变,花月候难齐。
未畏青蛙乱,先愁紫蕨衰。云山向渐热,相访勿应迟。
次韵无
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
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
遣兴三绝 其三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北郭送阳子,日斜归旧居。路泥侵晓润,晦月逼春馀。
桑柘雨中绿,人烟关外疏。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感遇九首 其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山中早行
前山经夜雨,独往步春泥。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
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
早秋吟
山家昨夜房栊冷,梧桐一叶飘金井。长天如水净藏云,明月含晖变秋景。
桂枝花拆风飘飘,谁在高楼吹玉箫。人间不见槎升汉,天上将看鹊作桥。
年少征人在何处,白露沾衣未归去。海畔今无漂母家,江南谁与王孙遇。
徘徊月下空长吟,吾徒自古难知音。欲上高台问明月,明月何不照人心。
次韵奉酬
翛然林下隐,吾道异夫君。习忍如幽草,观身类片云。
人情无意染,鹤唳有时闻。谢客诗怀寄,怜君此兴勤。
汎若耶溪
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山亭晚春
山庭晚来静,林石自巉岩。犬去吠人语,花飞恣鸟衔。
晴烟熏茂草,煦日蔼高杉。更喜团圆月,清光下碧岩。
同公济宿天竺寺赋闻泉
几晏林间宿,初闻况夜晴。漱寒醒客梦,飞响应山鸣。
深涧松风静,幽人石室清。谁人能为我,写此入琴声。
入石壁山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
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感遇九首 其一
海水晦夜清,秋色涵蓬壶。有叟双龙公,铁网罗珊瑚。
风云浩容与,怅恨何所图。欲问天上人,可换明月无。
游大慈山书昼上人壁
谷里侵云寺,寻幽到深处。春过寒花开,人来啼鸟去。
岂期草庵客,日暮此相遇。
诫题
高吟远瞩倚云梯,往事经心尽可题。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
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
释契嵩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 60篇诗文
对喜鹊
寄承天元老
感遇九首 其二
感遇九首 其三
南涧傍游戏呈公济冲晦
嘉公济冲晦见访
遣兴三绝 其二
寄怀泐潭山月禅师
三高僧诗
怀越中兼示山阴诸明士
感遇九首 其四
山中早梅
冷泉独赏寄冲晦上人
感遇九首 其九
寄晤冲晦
连得公济出山道中见示二篇鄙思枯涸奉和不暇且乞罢唱
浙江晚望
送公济冲晦出山兼简驻泊李思文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
山舍晚归
感遇九首 其六
送卢隐士归庐山
题径山寺
公济冲晦出山次日奉寄
郎侍郎致仕
又次韵奉寄强令
新岁连雨不止因寄公济兼简贤令强公
同公济冲晦游天竺兼简呈伯周禅老
还南屏山即事
夏日无雨
洗笔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
感遇九首 其五
次韵奉和
书毛有章园亭
山中自怡谢所知
书南山六和寺
送章表民秘书
寒食日雨中
遣兴三绝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