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哀王御史

哀王御史

明代 宋濂

剪纸难招御史䰟,蛮烟瘴雨但空坟。纵然有石题新篆,谁守扬雄死后文。

诗人宋濂的古诗

题送别图

明代 宋濂

使星一点照闽堧,驿舍春浓酒易乾。官柳似知离别意,故将翠缕拂雕鞍。

题玄麓山八景 其七 飞雨洞

明代 宋濂

飞泉洒成雨,洗尽尘土胸。欲持青芙蕖,去㴞赤鲩公。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 其五 终献奏成和之曲

明代 宋濂

神兮下临,陟降在庭。不见其形,如闻其声。冷风萧然,达于两楹。

礼成三终,神保攸宁。

兰花篇

明代 宋濂

阳和煦九畹,晴芬溢青兰。
潜姿发玄麝,幽花凝紫檀。
绿萝姿芳邻,白谷挹高寒。
玄圣未成调,湘累久长叹。
绿葹虽外蔽,贞洁终能完。
岂知生平心,卒获君子观。
杂以青瑶芝,承以白玉槃。
灵风晓方荐,清露夜初溥。
此时不见知,骈罗混荒菅。
春风桃杏华,烂若霞绮攒。
徒媚夸毗子,千金买歌欢。
弃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愿结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

明代 宋濂

仙人韩伯鸾,弄箫吹紫兰。一吹洞芝长,再吹翠云寒。

红日长不死,何忧芳岁阑。常乘双鹿车,遨游三素端。

有时念下土,临风动哀叹。

题张子璿画林泉幽趣图

明代 宋濂

翩翩公子实仙才,笔下云泉泼翠开。若是人间逢此景,定应呼作小蓬莱。

思春辞

明代 宋濂

美人别我城南去,几见楼头凉月生。南浦沈书寻素鲤,东凉将恨与新莺。

丁香枝上同心结,九曲灯前白发明。花托芳䰟随鹊梦,草移愁色上帘旌。

物华半老燕脂苑,春影轻笼翡翠城。歌扇但疑遮月面,舞衫犹记倚云筝。

因弹别鸐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宫烛不啼偏有泪,湘桃无语自多情。

岩南树密晨乌集,江北潮回暮渚平。幸有梦中能聚首,唤醒恨杀短箫声。

拟古(二首)

明代 宋濂

秋蝉啼枯枝,朝夕饮风露。
岂无百虫食,政以廉洁故。
黄昏鸣声悲,似欲有所诉。
不受丹鸟知,反逢螳螂怒。
陨身亦何辞,吾能改其度。

阅江楼记

明代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于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一 太祖生洛阳甲马营中鲜光满室有香郁然 ...

明代 宋濂

启圣徵,兆载先。炎精降,烂以鲜。破重阴,烛层

镊白发 其二

明代 宋濂

昨日花如绣,今朝花作尘。人身一如花,何为长苦辛。

古今富贵皆黄土,唯有青山解笑人。

题王允冈山斋

明代 宋濂

幽人宅一区,卜筑在阳羡。
铜官矗苍翠,白云递隐见。
溪水抱村流,触石成洄漩。
鹤巢古松枝,鱼<口宴>残花片。
清景乐高闲,雅情任狂狷。
山林足肥遁,轩车忘慕恋。
心静养长年,世荣倏惊电。
寄言谢逋客,重修《逸民传》。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书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书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蛟门春晓图歌

明代 宋濂

瀛海无垠,波涛吐吞。涵浴日月,参契鬼神。怪山如云自天坠,万丈壁立蛟为门。

南有金鸡之俯啄,北有猛虎之雄蹲。值狞飙兮奋扬,束怒潮兮腾奔。

掷玉毬兮干霄,洒轻雾兮飞尘。雪山冰崖之可怖可愕兮,帆樯簸荡不可遏,恍疑下上于星辰。

晨鸡一鸣海色白,层霞绚彩光如璊。纵横闪铄缚不定,海神推上黄金盆。

灵境飘摇在世外,髣髴直至扶桑村。何人结屋于其间,云是甬东才子开琼关。

云间吹箫双鹤下,坐聆环佩声珊珊。有时共谈三十六洞之秘笈,绿文赤字可以镌苍顽。

猿拾花兮春片,鱼泳昼兮晴湾。日媚嫣红桃点点,风入凉翠松翻翻。

中襟濯尽万斛之黄埃兮,不知声利是何物,便思紫府跻真班。

黄鹤山人列仙儒,九霞为冠青绡裾。手提五色珊瑚株,幻出一幅真形图。

令人毛骨动飒爽,思乘灏气超清都。清都中有十二楼,往来尽入琼姬俦。

金符玉节锦臂韝,白台度曲弹箜篌,双成按拍歌莫愁。

我愁正孤绝,我兴欲飞越,矫首东望神光发。蓬壶春残瑶草殷,麟洲芝生翠环结。

我爱仙人萼绿华,面如莲花双鬓鸦。几年相期饭胡麻,至今不来云路遐。

何须龙虎鼎中求丹砂,何须天河稳泛牛斗槎。但令坎离交媾翻三车,气毋不动生黄芽。

我赋蛟门歌,细看铜狄时摩娑。长绳孰为羁羲娥,白石应泐金还磨。

不学长生将奈何,不学长生将奈何。

寄方编修以愚并简徐大年

明代 宋濂

方君足文史,二十即决科。州县治文剧,史馆仍编摩。

须知轩冕荣,莫换山水癖。钓清一川舟,揽翠千峰屐。

岂徒糜岁月,且复注春秋。书法严衮斧,笺记分薰莸。

虽然落湖江,政自忆京辇。雪尽马蹄乾,花簪貂帽浅。

十龄不能见,一旦忽奇逢。楚泽蛟龙雨,秦淮雕鹗风。

红灯梦未残,明月家何处。典衣沽酒别,蹈雪骑驴去。

匆匆千里意,沉沉三月馀。可怜天边雁,不带山中书。

怀人隔秋水,题诗写山石。若见徐徵君,须言共相忆。

和苏编修㳺东明山诗

明代 宋濂

东明胜槩实佳哉,图画天然八面开。云影入帘纷似絮,峦光染袂绿于苔。

学书犹忆临池写,采药曾经带雨栽。祗为鱼龙期变化,致令猿鹤互惊猜。

数茎白发虽侵镜,百鍊丹心不作灰。中使传宣承顾问,东朝进讲每低徊。

月移禁掖藏书署,花压瀛洲视草台。岂意衰龄沾异渥,因兹胜赏得重陪。

丁宁杉桂无奇句,约束溪山属骏才。倚杖指林寻故迹,赐衣湿雨借新焙。

名编递玩丛如笋,嘉卉当筵粲若杯。松鼠沿窗行且偃,山禽窥客去仍来。

但知笑齿时频启,何事愁肠日九回。寄语山灵休厌我,看花莫待作诗催。

古辞四首 其四 古曲

明代 宋濂

思君不可见,忽见阶下花。此花君手植,如见君容华。

嫣然索予笑,不语意自佳。花容方窈窕,因君愈妍好。

见花情尚多,见君将柰何。

哀王御史

明代 宋濂

剪纸难招御史䰟,蛮烟瘴雨但空坟。纵然有石题新篆,谁守扬雄死后文。

琴操二首 其一

明代 宋濂

有穹者霞,其色楚楚。朝宜弋于林,暮汕于渚。役车骎骎,胡弗之休。

视彼江水,彭然东流。

画楼歌

明代 宋濂

画楼殷殷贮白娇,紫骝行春杨柳桥。
手中鹦鹉酒晕潮,连环带解口痕消。
黑甲西来若风雨,踏成一片无情土。
白日未落绝行尘,瓜洲渡头鬼唤人。
宋濂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16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