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邝敦仁经藩南还二首 其一

送邝敦仁经藩南还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我年半百公六十,别久精神忧共衰。五载相逢只如故,短髯同讶几茎丝。

诗人苏葵的古诗

闺情代五首 其三

明代 苏葵

几树桃花临水头,落花犹逐水东流。妾身不似花随水,十度看花九度羞。

愁城

明代 苏葵

愁城酒力不能开,阅罢南华去又来。晓了罢生同梦觉,如何襟度未规恢。

五更钟漏听将彻,一夜家山梦几回。草色雁声非易遣,夕阳吟啸望乡台。

寄杨学士介夫先生

明代 苏葵

五见飞花卸杏枝,星轺州郡漫驱驰。未宏大道酬清世,敢把虚声托故知。

玉笋班前那复梦,铁桥坡外欲寻诗。如今纵有孙阳在,争奈庸驽借旧时。

奉和陈宪长吉夫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老茹芳菁饮蔗浆,腥荤虽在不贪尝。时情机械慵争巧,古样文章学漱芳。

自信天高心不下,谁知尺短寸能长。空堂人静读周易,却怪营巢燕子忙。

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 其一 泮水春融

明代 苏葵

绿芹香霭杏芳菲,童冠知谁是浴沂。看罢六经芸阁暖,此心元并古人驰。

醉后漫书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闲看秋水思飘然,蕴括洪纤一掬天。荣辱括来还括去,利名谁后更谁先。

倾残竹叶消今日,吟到梅花又一年。若个世人真识我,半如酸子半如仙。

和伍朝信秋官韵

明代 苏葵

走马长安自笑频,狐裘凋弊却宜新。飞天梦兆无双翅,叨禄头颅又几春。

文誉未能供馆阁,丹青宁许到麒麟。冯唐当日徒悲老,季子何人乃为贫。

忝预鹓鸿趋左掖,偶寻骐骥过西邻。大方制作私传样,丽泽风流藉辅仁。

白昼飞觥无市酒,清谈挥麈绝纤尘。西曹青锁劳虚席,南海洪都见故人。

掉臂乾坤怜气迈,忘形尔汝信情亲。月明醉倚金鞍笑,同是天涯万里身。

谒白鹿书院和王元善侍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迤逦匡庐七十峰,天开形胜镇提封。惊看开史栽花处,留得淳熙讲道功。

濂洛远凭溪水接,华阳别有洞门通。豹车三驻斯文地,孟博澄清又下风。

袁州道中偶书

明代 苏葵

山雨不来江水澄,中流一苇晓风清。恐惊流上眠鸥起,不要津头候吏迎。

太史旧书堪送老,司徒遗铎未收声。春宵半作仙家梦,行遇佳山急问名。

游鳌峰宝陀寺

明代 苏葵

独寻僧偶访头陀,若个禅师是鸟窠。秋入个团山色老,雨涵钟鼓浪声多。

点头石在花将覆,结愿香深鹤正过。自笑尘心空未得,敢将禅学诮东坡。

送邝敦仁经藩南还二首 其二

明代 苏葵

故乡别后今八载,百载能堪得几回。梦里菟裘归有计,到家烦报水边梅。

舟泊直沽夜坐偶成

明代 苏葵

醉攀星斗放诗怀,吟看潮生又落涯。先哲结斋如画舫,病夫移舫作书斋。

银蟾出海秋光冷,白鹤横江夜色佳。更忆篷莱东去近,眼昏频自望中揩。

寄万松邵妹丈

明代 苏葵

林泉风致今如何,湖海游人两鬓皤。未有了期炊黍梦,最无干计紫芝歌。

朱陈乡在归心杳,王谢堂深别恨多。曾荷四知旧箴儆,白头宦况自砻磨。

金陵寄故园诸兄弟

明代 苏葵

霜冷天空白雁飞,凤凰台上几沾衣。一灯夜雨心常在,万里秋江梦亦归。

醉客酒杯随处好,入怀人事异乡非。明朝又发金陵道,搔首长吟对落晖。

重阳雨中金舜举宪副惠酒赋以谢之

明代 苏葵

绝胜王宏遣白衣,行人不把菊花枝。开尊人覆舒州杓,乘兴狂歌栗里诗。

佳节可堪风雨误,雅怀全向使君披。明年载酒知何处,应记今年舣棹时。

寄余宗善表弟义官

明代 苏葵

石门寺前分袂时,贪泉曾感赠行诗。西来自把三江照,老去惟凭一鹤知。

每厌朱轮妨梦觉,细看白发卜归期。明朝烟雨竹竿袅,共钓君家十亩池。

哭从兄弟铁峰八首 其三

明代 苏葵

情洽飞来忍别时,十年两度讣音驰。可怜世上浑驹隙,安得天涯不泪垂。

慈孝事多虽未了,清閒日短已便宜。烦于彦达从容道,归老无人共酒卮。

挽程太夫人学士克勤母也

明代 苏葵

司马门中内相贤,词臣堂上母仪全。谁将女范添新传,自体坤贞到莫年。

福履已瞻连八座,恩波仍洒到重泉。丹阳落日青山道,石兽巍峨陋汉阡。

谬掌堂事四越月颇厌烦劳喜得宪长京还交代有作三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懒散如何不是仙,人间亦有洞中天。谁教鸿鹄荣丝绁,自喜骅骝卸锦鞯。

行看晚霞公牍了,醉听朝雨曲肱便。病夫敢比程明道,傍柳随花学少年。

九日夷陵道中

明代 苏葵

旋教篱落种黄花,恰好花时已别家。送酒不闻来水际,寻诗偏恨倚天涯。

渣滩波急诸峰峭,阊阖风高一雁斜。莫道欲归归便得,也曾封事乞烟霞。

苏葵

苏葵

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邮《吹剑集》。► 3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