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苏升
种竹未成阴,萧疏协素心。篱边初著笋,叶处已鸣禽。
月入风翻影,春过暑不侵。閒来听夜籁,恍惚若闻琴。
题张太学澹庵
清标不肯逐浓华,开舍萧然仲蔚家。满架遗编馀岁月,虚亭袭目尽烟霞。
耽幽独听林间鸟,乘兴谁看砌上花。澹泊多君能济美,平泉何事作豪奢。
玉隆宗侯惠手刻印章诗以报之
西山爽气净嚣氛,中有高人玩白云。谢却有情耽染翰,投来何物不超群。
芙蓉照水供毫色,雁字排空入篆文。咫尺秋风丛桂在,但从诗句觅慇勤。
戊午立秋
夏雨过新秋,凄清到枕头。柳条仍带喜,荷叶莫须愁。
世事应无定,吾生自百忧。葛巾亦无恙,空负酒人游。
赠玉隆宗侯游鹅湖诸胜及访翁明府
轻风寒浦觉泠然,客子飘飘向洞天。到处名山堪眺咏,但逢香刹可参禅。
王乔清署通仙籍,陆羽遗林访茗泉。自是探奇情不浅,定携宝箓落云烟。
宿青溪观
晚去寻村路不平,青溪道上已逢迎。群山半染浮云色,孤月时明新雨晴。
天宝石泉帘自白,秦人蜡炬水空横。相逢乱指神仙迹,一夜罗浮梦未成。
偶成和云西宗侯次韵
残春天色半晴阴,偶立閒亭伤客心。啼去黄鹂复相过,生来青草几时深。
歌成白雪应留和,酒忆高阳独不禁。最是王孙行乐好,马蹄过处足幽吟。
搆亭种竹
小亭经始日,种竹已森森。数武藏幽赏,孤尊与啸吟。
萧疏摇月影,苍翠覆檐阴。偶坐听微籁,何如宓子琴。
忆故园 其八
玉河桥畔柳条析,翠色依稀欲染人。安得竹林行乐者,暂时相赏一相亲。
舟泊庐陵玩月同兄汝载弟孺白分赋 其二
暑气销清夜,逢村即泊舟。孤云归岭散,新月入江流。
酒以亲知合,诗因官事休。自今惟种秫,何日始重游。
题同年李仲达孝思亭册 其一
风木志馀思,犹龙节行奇。仰桥空致敬,树背每怀慈。
戏舞留残彩,嬉啼忆小儿。天高何以报,长诵蓼莪诗。
寿同年刘疏河长兄
旭日射华堂,祥烟绕一方。灵椿披露渥,棣萼带秋光。
自识金门隐,遥瞻紫气长。看君多寿岂,频酌莫辞觞。
长至前七日饮霞峰夜侯宅
西园开宴近芳辰,卜夜寒樽意倍亲。千载夜英推李白,一时豪侠重陈遵。
飞来郢雪谁堪拟,未动莩灰律已新。自笑令堂难浣俗,咏君佳句可怡神。
西昌送子曼兄归应举
世上相亲只弟兄,异乡长傍见真情。还家却恨三千里,奋翼犹看九万程。
青鬓不愁知遇短,白眉宁得与齐名。堪怜仲智徒攻火,清梦池塘草自生。
亲友送余度岭诗以别之
共上邮亭落日低,晚风频送鹧鸪啼。多情所见惟杯酒,有意还看傍马蹄。
月暗岭头云漠漠,雨馀溪畔草萋萋。只今歧路重携手,无数飞帆尽向西。
长安夏夜
帝城亦炎热,起坐向青霄。乍见檐前月,时闻楼上箫。
呼童窥绿醑,启户出中宵。待得南风入,微微动柳条。
幼晋宗侯从麻姑山来访用韵答赠
飘然何事出仙都,带得烟霞映座隅。才比季方为友弟,贤如中垒自名驹。
神泉岂是人间有,鸿宝曾藏枕里无。世上王孙谁可似,定从海外遇麻姑。
舟泊庐陵玩月同兄汝载弟孺白分赋 其一
既出群滩险,欣逢夜月清。波澄惟有白,山色自分明。
疏柳风微拂,归乌夜不惊。转怜骨肉近,无阴异乡情。
己未九日同徐丰城见初寅丈陈南昌君冯年兄登龙沙
龙沙一曲枕城隈,今古登高酒数杯。日暮紫霞山外落,秋深红叶寺边催。
最怜南国归鸿蚤,羞见东篱有菊开。作赋只今公等在,北风还为孟嘉来。
夜泊池口
江长鼓棹重逡巡,向晚维舟曲水滨。物色晚乡新俗眼,风光何地不娱人。
暂邀池口三更月,一入长安万斛尘。怪杀渔歌喧未已,偏从吾辈傲投纶。
既度梅关
北风吹雪满前山,路入新桥第一湾。物色渐于乡土异,酒杯长傍岭云閒。
献书漫抱当年虑,抚景空嗟世俗顽。回首梅关天共远,相逢愁见佩刀环。
苏升
苏升,字孺子,号紫舆。顺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官新建知县。有《读易堂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事又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卷七五。► 98篇诗文
赠董文仲山人
汶阳遇雨
西城夜望
归舟夜过飞来寺
七夕负约答张奉新礼所
茅亭新成口占
杪秋萧雁宕丈招饮学中即席赋 其一
送禹庭朱公归义乌 其三 三歌曰
重阳后三日饮彦成宗侯宅
上座师成太史 其一
北行苦雨
秋日饮夷庚宗侯园
送禹庭朱公归义乌 其一 一歌曰
夜宿芦沟
白下江风
署中竹园偶成 其二
己未元旦入朝 其二
西昌觐行送季文兄南归
入觐留诸宗侯
秋夜署中与兄汝载话别诗以赠之步其留别诗韵
北行杂咏四首 其四
赠金陵蒋绍先
野人献鲙
西施泛五湖图
玉岭驻车 其二
送禹庭朱公归义乌 其二 再歌曰
杨子江
之官新建留别诸子
晚泊丰城
看水灾
王母贞节诗
北行风尘
曹母贞节诗
玉岭驻车 其一
秋日龙沙与万元白年兄小酌得秋字
龙沙寺酌汪鲁望孝廉寺中独多莲柳
北上留别碧江诸子
庐陵夜望西山
玉岭晓起 其一
庚申立秋
寿王君万年伯母
秋夜客散偕南昌令杨介孺登楼风急望江
忆故园 其二
余生平喜食梅日啖数百未厌也四月以之官度岭恨时晚矣偶驻车谒张公 ...
丁巳署中七夕
赞宇陈生在金陵为贾矣而手不释卷其志足嘉也诗以赠之
玉岭晓起 其二
秋日风雨酌兄季文偶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