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瀛洲图

瀛洲图

明代 孙承恩

西阁宏开列俊髦,百年文运此时遭。坑焚试看秦天子,容易乾坤属汉朝。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百字令 其二 寿夏桂洲阁老和坡翁韵

明代 孙承恩

上天纯佑,为社稷、生此中兴人物。巨器宏才更风流,挺立千寻绝壁。

冠世文章,包人度量,襟抱同冰雪。试论今日,何人堪比奇杰。

还羡秉笔黄扉,笑谈机务了,英猷横发。仰止皋夔,树芳声、千古谁能磨灭。

退食逶迤,开怀延国士,吐餐握发。望公何似,碧天永夜孤月。

读邯郸野老卫河谣小述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落日肩舆古道西,急风残叶乱乌飞。入门剪烛邮亭上,细读邯郸野老诗。

与友人草堂小酌

明代 孙承恩

闲居寡晤语,二妙喜过从。倒屣竹径间,焚香草堂中。

呼儿具鸡黍,杯盘愧匆匆。所贵意味真,岂在品物丰。

云阴暑气微,左右动凉风。但恐日夕至,不计樽罍空。

话言及出处,惜我性乖慵。人生贵自适,颛蒙讵能同。

酒酣起纵步,银蟾已生东。长揖送二妙,矫首冥飞鸿。

抵家

明代 孙承恩

春风荡白日,晨鹊噪庭树。游子岭表归,欢笑喜仆御。

我行昔中秋,丹枫落江渚。归来易岁华,冉冉柳飞絮。

颜色渐老苍,急景不少驻。人生苦难保,骨肉喜欢聚。

上堂拜慈亲,入室抚婴孺。浮荣何足言,一笑解百虑。

同襄阳守张士弘过习家池六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襄阳传得谪仙歌,江水无情落逝波。千古昔人行乐地,谁知今日我来过。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 贾浪仙

明代 孙承恩

冥思犯尹,夺册忤君。寄兴清苦,刊落华纷。人亦有言,士附青云。

识拔昌黎,子乃有闻。

黄莺儿四首 其一 风

明代 孙承恩

阵阵扫浮埃。汎虞弦,上楚台。飘飏兰蕙吹罗带,残云捲开。

明月送来。赵家姊妹难禁耐,透人怀。千金无买,宋玉赋应裁。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二十六 周公

明代 孙承恩

穆穆元圣,道光八夤。九罭颂德,重译归仁。思兼勤施,经制大备。

太平之业,赉及万世。

淮河舟中四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淮水日南逝,吾行正北舟。欲将双眼泪,寄向淮中流。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 其四 野菊寒泉

明代 孙承恩

幽花照寒泉,秋光翠欲滴。扁舟彼何人,遥遥渡空碧。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七十 魏太祖

明代 孙承恩

老瞒奸雄,才具明略。威加海宇,力振山岳。魏业巳固,汉鼎潜移。

比迹文王,吾将谁欺。

借韵戏拟大言一首

明代 孙承恩

天为积气地积块,四极八埏作肩背。泰华卓荦奠两案,江河萦纡横一带。

扬斗柄兮酌天浆,截鹏胔兮作殽脍。手擎日月弄明珠,足蹑山河嫌细碎。

独骑凤皇参帝庭,坐掣蛟龙畜溪濑。搦长矢兮射九乌,挥雄剑兮倚天外。

浩浩独入无穷门,浑浑自与元气会。已将万古等须臾,更蹴三山填渤海。

雨中过颜东郊五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草堂极潇洒,水竹多幽深。主人有好怀,展席俯清吟。

时花弄芳姿,好鸟啭佳音。薰风泛丛兰,飘飖涤烦襟。

二子双玉立,劝我酒重斟。适意岂在酒,我病况靡任。

人生合并难,晤语惬素心。数觞已陶然,一笑忘古今。

宿功德寺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招提岁晚偶淹延,落木萧萧风色严。一榻和衣眠不稳,坐看明月度高檐。

客有歌李太白泛洞庭湖诗拟赋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洞庭南去接潇湘,鸿雁来时天雨霜。目极湖心云雾里,只疑此处见英皇。

相思洲

明代 孙承恩

断肠曾有峡,漂神曾有滩。如何此经行,使我忧万端。

江阔风浪急,逆上舟行艰。况兹饶瘴疠,云水昏漫漫。

故乡渺何许,身落千万山。不闻乡土音,惟见鴂舌蛮。

王事苦未竣,我行何时还。感念少游语,悒郁不可删。

王母蟠桃图为中丞张明崖母夫人寿六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鹤背扶摇九万风,眉山深处有仙宫。黄封携得深杯献,人面蟠桃相映红。

舟中闻时事有感五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明庭抗论意弥坚,只分微躯毕九泉。笃信亦知成底事,却尤前哲误诸贤。

院中观莲四首次少詹黄太泉韵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若耶仙子下丹丘,笑倚寒漪净不流。沆瀣和香澄玉宇,星河乱影转琼楼。

六铢荏苒凉轻沁,万玉玲珑翠欲浮。迢递梦魂何处所,商飙吹老五湖秋。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一 宋理宗

明代 孙承恩

允矣贤德,俨然儒绅。表章正学,崇重关闽。虚名独存,实践未有。

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