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六 汉武帝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六 汉武帝

明代 孙承恩

盛气当阳,雄才御世。嘉乐唐虞,狭小汉制。振举百度,征伐四裔。

烨烨明明,恢我王治。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东园八咏 其一 读书堂

明代 孙承恩

虚堂亦幽幽,藏修任昏旿。研精典籍间,俛仰见前古。

君家有书香,努力期接武。不似东邻翁,唯堪贮歌舞。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九 汉章帝

明代 孙承恩

肃宗恺悌,长者之风。政厌苛刻,论从雍雍。综缉艺文,服膺帝道。

厚泽深仁,简册有耀。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四 咏城居

明代 孙承恩

甍连复井络,犬吠杂鸡鸣。西风帘幕静,返照楼台明。

授衣及新凉,家家动清砧。垂帘酒肆列,入市鱼舟腥。

田翁售新谷,野老贩溪菱。人归阛阓空,昏鸦噪埤城。

题张阳峰太史卷

明代 孙承恩

唶唶复唶唶,集我檐前鸣。严翁且至止,棨戟临门庭。

两年隔天涯,瞻云每茕茕。今朝拜膝下,高堂溢欢声。

翁既载欣慰,有子沐恩荣。昔著青衫别,今来锦衣迎。

儿亦载欣止,承颜慰私情。昔别固康强,今来倍精明。

子归亦忻忻,中庖出珍烹。僮仆亦忻忻,趋跄奉杯觥。

孙枝复荣秀,兰芽睹宁馨。怡怡子父欢,天伦乐难名。

相过日无虚,杂遝皆朝英。陈樽与列俎,击鼓还吹笙。

人事苦难齐,此乐鲜得并。因兹感余怀,涕泪沾冠缨。

蔡林屋考绩北上别予以诗用韵答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倾盖名闻旧,谈文愧老成。才高推鼎甲,心莽得夷庚。

意趣卑流俗,门墙列俊英。草玄甘尔寂,好德见吾衡。

考绩官评著,还山逸兴生。野猿迎主熟,湖月印心明。

话别增离索,贻诗荷悃诚。迂疏惭造次,珍重此时情。

同襄阳守张士弘过习家池六首 其五

明代 孙承恩

习家池上野花开,昔日衣冠今草莱。为问汉江江上月,几见山翁几醉来。

便面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突兀半空青嶂,依稀远浦渔船。人在翠微深处,鸟飞烟雨溪边。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四 颜子

明代 孙承恩

才优王佐,德跻圣域。既见卓尔,亦几无迹。明哲天纵,纯粹性成。

发孔之蕴,后学式程。

拟古二十七首 其六

明代 孙承恩

今日忽不乐,驾言出遨游。遨游亦何之,迤

送花隆恩归江阴

明代 孙承恩

细云斜日澹秋姿,路出都城策马迟。久客任教尘染袂,到家犹见菊盈枝。

青囊子有全婴术,白首吾深舐犊私。见说重来犹未卜,不堪回首共凄其。

洞仙歌 中秋无月和徐少湖

明代 孙承恩

广寒宫冷,望杳蓝桥路。无奈婵娟被风妒。驾长梯、扫开云翳,放出冰毬,又秖恐、海底骊龙抱住。

有良朋三五。漫倒芳尊,且教迟回唱金缕。洗梧桐露下、衣袂生凉,漏转层城未归去。

雨中过颜东郊五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扁舟荡双楫,溪涧穿窈窕。雨行良不恶,况得所历妙。

依依墟里烟,落落展遐眺。冥濛云树昏,荏苒风竹掉。

高桑布谷鸣,远渚鹳鹤叫。时惟农事急,蓑笠逮翁媪。

小桥曲通村,竹所期遥造。不似山阴翁,匆匆遽回棹。

题便面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秋气日已佳,野色清且虚。小亭尘不到,读尽人间书。

与友人求竹本

明代 孙承恩

老去归来卧白云,诛茆端欲植苍筠。岁寒倚雪当论世,子有千竿合为分。

遣兴十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心事日已多,岁月日已逼。况此抱病躯,焉得好颜色。

并附家居泛白龙潭诗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海天空阔净无云,枫冷澄潭落叶闻。水北天南无限意,一杯今夕吊龙君。

送张侍御巡盐淮南

明代 孙承恩

张君西江英,秀色出天表。名声凛台端,玉立真皎皎。

浩荡四方志,溟渤一杯小。淮壖有新命,冥鸿羡轻矫。

斥卤穷东南,国计岂毫杪。岁久法滋玩,流弊剧澜倒。

伤哉醝丁艰,轸念心悄悄。流移骨髓枯,存者颜色槁。

贪墨诛求遍,豪滑侵渔巧。以兹弊百出,未易一一了。

君诚济时才,柄用苦不早。通融有长策,至理在探讨。

冰霜肃奸宄,阳春辑流殍。恩威两得所,夙蠹期一扫。

秋风吹萧萧,旭日照杲杲。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

园居漫兴 其二十七

明代 孙承恩

楚客千畦蕙,侬家二亩蔬。草根随意长,无事欲亲锄。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八十五 魏高祖

明代 孙承恩

睿性夙成,君德纯备。外扬武功,内饬文治。礼乐脩举,民物阜丰。

蔚然可观,太平之风。

梦家

明代 孙承恩

环玉溪边风日晴,千花万花相间明。笑侍慈闱献春酒,不知身在赣州城。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