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亳都秋兴 其四

亳都秋兴 其四

明代 孙传庭

海上神仙十二楼,珠宫贝阙拥丹邱。紫云宫泛明河晓,白露清分太液秋。

有客逍遥看鹤舞,何人寥落对猿愁。尘游自笑浑无定,又见长空大火流。

诗人孙传庭的古诗

山中杂吟 其二

明代 孙传庭

引水遥通灶,裁山曲抱墙。高楼窥树远,虚牖纳云长。

至日二十韵

明代 孙传庭

谷旦迎长至,昌期应大来。复临三极转,泰履一阳回。

建子周为历,书云鲁有台。严凝初地拆,寥落乍天开。

金翼驰南陆,璇衡指北垓。乾坤终不改,日月故相催。

广漠占风远,元冥识气该。荔生乘岁亚,梅敛待春魁。

真宰殊堪信,浮生漫自哀。有为皆骈拇,不尽是枯荄。

半世吾将老,两仪尔更孩。斋居探混沌,兀坐辟喧豗。

淡取匏樽酌,寒将炉火煨。忝亲多夙夜,报国少涓埃。

久分鱼鸥侣,都忘鹓鹭陪。懒疑能惜病,拙敢望怜才。

意气消三鼓,行藏滞一雷。绪添同绣线,名断异葭灰。

冰雪馀心在,风霜任鬓摧。尽看时辈弃,合付彼苍裁。

亳都秋兴 其二

明代 孙传庭

十年萍梗叹浮踪,一篆忧劳滞宋封。久客益工离乱赋,长愁欲失壮游容。

楼头夜月吹双凤,塞下秋风泣九龙。为忆故人天极北,何时归去日相从。

过访黎尔瞻留饮

明代 孙传庭

相怜何必叹沉沦,小酌扳留臭味真。于我正宜宽礼数,如君岂合老风尘。

自矜藏酒能供客,更喜移花解傍人。忽尔酩酊翻可爱,当筵起舞倒乌巾。

映碧园产并头莲三十首 其八 十一真

明代 孙传庭

净土根深结,应窥未了因。浑忘尔我相,齐现后前身。

不是全空蕴,安能并出尘。妙华宁可说,解到本来真。

郊行有感

明代 孙传庭

涧底冻阴犹漠漠,岸头草色已芊芊。袛缘物理分高下,不是春光有后先。

广宗寺

明代 孙传庭

灵鹫峰南半麓高,护持曾此荷宸褒。残碑漫讶沈苔藓,功德元逾铜瓦牢。

秋夜同杨慕垣贡二山小集醉后闻二山诵曹孟德短歌声甚悲壮漫赋

明代 孙传庭

雨馀官署动新凉,纵饮高呼自酒狂。忽忆昔年歌转啸,相怜此夜慨当慷。

愁听魏武乌三匝,惊见燕京雁几行。尽醉不须悲去日,乾坤万古总苍茫。

同梁大煦工部饮王宜苏吏部园亭 其一

明代 孙传庭

城市开佳胜,登临拟辋川。莓苔新著雨,竹树晚含烟。

水部才谁似,山公兴独偏。何当逃吏事,长此共留连。

映碧园产并头莲三十首 其二 二冬

明代 孙传庭

虚心知有约,一壑解相容。馥馥香如和,翩翩影自重。

台箫齐下凤,津剑并飞龙。混迹污泥里,忻然得所从。

闰中秋夜田御宿大参携樽饮余映碧园 其一

明代 孙传庭

又见长空好月来,明河如洗净无埃。天开河景重飞镜,人聚芳筵再举杯。

铁骑销氛清朔漠,银蟾泻影静楼台。扳留未尽登临意,明日还应醉一回。

送田御宿大参归里 其九

明代 孙传庭

拂袖归秦陇,嚣然故作豪。人情泾水浊,君意华山高。

结客怀燕侠,论诗续楚骚。悲歌亦我事,永矢托绨袍。

邀田御宿李念腾饮映碧园次御宿韵 其一

明代 孙传庭

辟疆环水跨山隅,上客登临意兴殊。似喜一邱能独擅,更怜三径未全芜。

新荷拂座香风度,细柳萦堤翠浪铺。溽暑不知当六月,两君丰致总冰壶。

萧生瑶来自西昌访余商邱十日辞去 其二

明代 孙传庭

匹马匆匆出宋城,主人相爱转相惊。知君欲续平原约,十日追随又远行。

西溪夜泛 其一

明代 孙传庭

浮舟欢赏画楼西,烟树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饮,游仙漫问武陵溪。

涧泉响逐歌声远,山月光随舞袖低。既醉难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题。

九月七日署中小酌

明代 孙传庭

小院惊秋老,天涯忽二霜。干戈连五月,风雨近重阳。

作赋惟乡思,当歌任酒狂。巡檐频感事,丛菊为谁黄。

谒台归逢大雨旋霁

明代 孙传庭

入山何晴佳,归来雨满道。其初始霢霂,倏焉势倾倒。

万壑怒雷奔,弥川涨霪潦。我马不能前,仆夫不自保。

余谓天胡然,应是山灵恼。谓子与我期,已在十年早。

十年始一来,归去何草草。云烟粗领略,深幽未全讨。

倏尔遽言旋,使我意如捣。余乃祝山灵,毋因逋客懆。

有约愿重游,胜迹容再考。向平婚嫁毕,尚图此中老。

应言遂清霁,当空日杲杲。

许亦龄持朱允冈吉士扇头韵索和走笔次之

明代 孙传庭

閒馆清言夜更宜,开襟又到酒酣时。尊前襟雪生长铗,楼外青霞落远陂。

梁苑秋光惊过眼,楚天露气欲沾脾。不知何处寒砧急,银汉迢遥月转迟。

塔院寺

明代 孙传庭

名蓝薄暮挹新晴,云搆天开象外清。月色搆空浮塔影,松涛满谷带钟声。

千年功德扬先后,万圣庄严佑我明。瞻礼不禁心地肃,欲从檀越悟三生。

山中杂吟 其五

明代 孙传庭

树起不见山,云生不见树。来往翠微中,衣湿非关雨。

孙传庭

孙传庭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