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孙原湘
桂叶双眉秀绝尘,飞觞喝月斗千巡。彦回枉杀髯如戟,沉醉东风让太真。
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其三
荥阳第宅旧平泉,券写簪花记昔年。莫话东山丝竹事,惹侬双泪落尊前。
金凤曲为周生菘畴作 其三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侬自愿栖金井树,不知郎可是桐花。
戏赠罗仙 其四
推去偏来近又离,摘花擒蝶戏难支。无端误触欢娘恼,翻得温存尔许时。
潇湘楼杂忆 其十三
两情相敬久如宾,却隔重楼迹未亲。望见佯佯先立起,旁人只道避生人。
记忆即书 其九
心性年来倍耐愁,沉潜声影坐楼头。轻风任墼帘钩响,不是郎来不下楼。
双红豆辞 其五
叠笺书恨祇焚灰,剪纸酬神枉费财。一半聪明知误用,两无消息肯传来。
慢凭问卜蓍归妹,悔不能医药作媒。愿学维摩行脚状,替人担病觅人回。
几度
几度寻花花不开,今朝花影下瑶台。天教生日同霜菊,人喜临风似玉梅。
隔院图郎闻笑语,当窗借婢共徘徊。博山炉火情常暖,值得冲寒犯雪来。
屏山
门外鹦哥唤客来,金堂亲揭绣帘开。重裘不改纤腰柳,低髻初围磬口梅。
暗炷甜香笼麝火,潜催苦茗拭螺杯。此身贪与郎依傍,才转屏山又折回。
幽踪 其二
漫把秋花较若何,祇应人月比姮娥。日华映面空脂粉,云叶裁衣厌绮罗。
骨秀未容粗领略,情高常苦费猜摩。今生幸不谐鸳牒,暂遇犹愁折福多。
谢女
五尺轻绡曳佩琚,天然清水出芙蕖。人缘倾国光常敛,仙亦宜家俗自除。
旷世一空脂粉黛,中闺三绝画诗书。若将玉尺量才子,正恐相如愧不如。
自持 其二
不矜风格转超群,委地湘波拂拂裙。逼眼光华花上月,荡心仪态水中云。
任教离间情终合,尽意绸缪界自分。深感琴心通委曲,自怜无福作文君。
琼花阁春宴 其一
琼台缥缈接空冥,面面湘波作翠屏。诗梦一天如雪艳,酒花二月有兰馨。
碧云界断忘人世,红豆拈来尽性灵。风卷玉箫声缓缓,群真都在上头听。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 其二
银烛生花漾翠屏,桃枝扇底玉珑玲。一双同应天边宿,郎是郎官妾小星。
怜才 其二
满楼明月满楼诗,独赏江东第一枝。书罢便誇王逸少,吟成定压沈佺期。
擎荷尽有生怜意,浮麦终无见面时。空忍两行知己泪,碧桃花下雨如丝。
燕子矶望江
石壁翻江势动摇,荻花芦叶正萧萧。青山有意摹三凫,白浪无情送六朝。
帆影不分京口树,钟声如答海门潮。雄心慢击中流楫,且看鱼龙出没骄。
谢雪卿挽辞钱子霞姬人 其三
晴雪难留短命身,秋风诀别太酸辛。要郎记得营斋日,每到生辰是忌辰。
林下 其六
惊才绝艳总缘情,百节疏通百媚生。便到中年乃绝世,但留小影足倾城。
月安眉际三分曲,秋在心头一字横。长笛自吹花自落,不知何事又干卿。
幽怀集兰亭序字 其一
暂同幽晤暮阴天,坐次因知室又迁。言带一丝兰气在,情犹九曲水流然。
觞脩故事娱生日,竹遇春风亦少年。会得管夫人静致,今人殊类古人贤。
梳头词 其一
委地香云散不纷,何曾露盥与兰薰。风前自把轻纨扇,扇与檀郎仔细闻。
湘妃曲 其一
缥缈三湘瑟,空灵八月槎。碧天无界限,秋水是人家。
奇玉雌雄佩,幽兰姊妹花。君山荡空翠,散作洞庭霞。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冬日由昭明台取径登辛峰亭观落日 其三
舟中书感时阻风暨阳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 其四
温梦
帐檐梅花 其一
寒绣词
客有问吾邑者书此答之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 其一
蕊宫花史图并序 其二
银潢
秋词 其一
个人 其一
梳头词 其四
潇湘楼杂忆 其八
新年词 其一
潇湘楼杂忆 其十四
可恨辞八首 其一
幽窗纪事
有女郎临死自焚其诗稿者 其二
长恨辞 其三
慰个人 其一
重次前韵
双红豆辞 其八
杂事 其二
次韵再答
寒妆
金陵女校书谢玉独居秋影楼洗妆谢客余与张香严秀才访之煮茗清谭殊 ...
记忆即书 其二
释猜
病讯 其一
精忠柏
咏美人所制杨妃舌用海汁捣糖霜里玫瑰瓣为之取其形似也 其五
绝世 其二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六
薄游阳羡探张公善卷诸胜舟中书寄妆楼 其二
幽怀集兰亭序字 其二
个人 其四
为兰风题天上人间图即以志别 其二
可中辞八首 其八
闺人养疴辞 其六
知己
赠秀卿 其二
蕊宫花史图并序 其三
艳体一章每句戏藏十六意
金凤曲为周生菘畴作 其一
横霞仙馆杂事 其三
维摩示疾志感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七
横霞仙馆杂事 其五
缚笔词
远归奏记妆楼 其二
天生
题兰绝句 其二
秋窗
排次
晓堂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二十
闺人养疴辞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