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幽踪 其二

幽踪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漫把秋花较若何,祇应人月比姮娥。日华映面空脂粉,云叶裁衣厌绮罗。

骨秀未容粗领略,情高常苦费猜摩。今生幸不谐鸳牒,暂遇犹愁折福多。

诗人孙原湘的古诗

内人指甲

清代 孙原湘

不爱匀黄不染丹,生来偏喜近豪端。只因久惯拈花后,落剪依然气似兰。

自持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未须惆怅但闻香,修到香中愿已偿。欲报深思难著迹,每窥微笑越周防。

花前苦劝耽诗瘦,灯后坚辞被酒狂。除却衾窝同梦外,尽抛心力效鸳鸯。

为兰风题天上人间图即以志别 其六

清代 孙原湘

碧浪红槎事渺冥,杨花未必见浮萍。分明掌上珍珠颗,何处天宫作小星。

水嬉同泛

清代 孙原湘

卷起东风雀舫帘,戏临春水照鹣鹣。比肩暗学双星渡,放胆明欺万目瞻。

浓笑索花频恃爱,清谈闻曲转生嫌。延挨别有消魂计,只等船梢上玉蟾。

纪遇 其六

清代 孙原湘

一日何妨见百回,一回经眼一心开。平生已愿低头拜,险计犹心折齿灾。

敢道看花非好色,早知掷果为怜才。遥山眉黛天然秀,那是相如画得来。

秋窗

清代 孙原湘

纸窗芦帘玉放光,朝朝线帖与针箱。腰间欢喜潜松带,骨里鲜妍任毁妆。

画槛凭时禽注眼,绣鞋行处蝶随香。太真瘦了春风面,一种秋魂化海棠。

牡丹下宴集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斜背花枝坐绿纱,恐花羞见面如霞。反教夺尽花颜色,人对花来不看花。

新年即事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恹恹春瘦强支持,定累多情百遍思。特向窗中传数语,要人知道未眠时。

可恨辞八首 其七

清代 孙原湘

破除才尽又萦牵,如此相思命在天。趣入形骸能解脱,欲关情性最缠绵。

蚕丝自缚重重茧,蜡烛空熬寸寸煎。回忆未成欢爱日,一泓清澈在山泉。

谢雪卿挽辞钱子霞姬人 其四

清代 孙原湘

我有伤心不可言,年年肠断木犀天。借他湿翠啼红恨,自證幽兰院里禅。

病耗

清代 孙原湘

深昼间垂窣地帘,双鬟又报病恹恹。巳妨听雨三宵睡,还是看花一日添。

凤子魂灵空澹荡,鹦哥声影亦沉潜。回廊值得移时立,翻恨今朝莫避嫌。

新妆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素娥新换紫霓裳,十二珠帘尽放光。骨节非关金佩响,花枝翻借玉肌香。

夜珠神彩能离合,春柳苗条不短长。内里轻衫齐揭起,天生原爱澹梳妆。

从美人家折得桃花一枝归供胆瓶

清代 孙原湘

折得天台顶上枝,争开已近十分时。祇缘来自倾城处,顿觉生成绝世姿。

物但关情皆可爱,事真入手不嫌迟。人间多少娇红色,不种伊家不耐思。

可恨辞八首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垂帘作节雨萧萧,苦隔相思又两朝。弱线定随情绪乱,寒灯应带泪痕抛。

坐来自分身难近,别后无如骨暗销。记否去年飞雪夜,鸭炉心字共香烧。

生辰日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小阮风情记我家,与君同日好年华。而今憔悴相如病,辜负芙蓉脸际花。

答怨

清代 孙原湘

百尺红楼一寸诚,愿随飞絮入檐楹。焚山终想求毛女,抱柱何辞作尾生。

薄怒音词深似笑,过防心胆易成惊。佯推故却应须会,不负初盟肯负情。

精忠柏

清代 孙原湘

万木畏枯枯则薪,一株独以枯见珍。神斤鬼斧不敢近,忠义之气缠其身。

蛟虬翠郁风波亭,一夜号泣枯精英。奸邪气横正气绝,感愤物理同人情。

不见百口保飞宗,正卿窜身南海以死争。上书讼冤刘允升,横尸棘寺鸣不平。

区区小校犹忠诚,竟欲斩艾邪蒿萌。柏虽草木气至清,肯与贼桧同时生。

死八百年挺不屈,蜕尽龙皮剩龙骨。中有丹心不肯枯,只是春风吹不活。

天欲吹活柏固辞,偷生半壁匪我思。除非痛饮黄龙时,枯枝一一回青枝。

天亦不能彊活之,任其一木乾坤支。表忠但敕风雷司,霹雳老桧分其尸。

吁嗟南渡朝廷小,泥首北风如偃草。只赏西湖花柳妍,浑忘朔漠椿棠老。

构兮构兮木不良,大厦以桧为栋梁,长城如檀翻见戕。

不如此柏有本性,直与精忠同正命。但看枝枝北向枯,木理犹知朝二圣。

从来死贵得其死,不见死而不死树如此。

午梦

清代 孙原湘

长日因循候,閒房寂静时。倦解樊昵侍,计遣阿侯嬉。

委地垂银押,当窗隐画丝。近前来冉冉,却立故迟迟。

佩任湘裙妥,钗从翠鬓欹。蒙茸珍火齐,绰约献冰肌。

侧耳风声过,关心竹影移。喜多翻震荡,力弱为惊疑。

婉转花频就,阑珊蝶已疲。暂推无妄疾,深负有情痴。

吃吃思前度,惺惺订后期。难成偏好梦,惆怅定如斯。

纪遇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蓦地娇羞不自禁,银钩却下绣帘深。寻常难得花枝笑,咫尺微闻玉佩音。

半面向人犹掩敛,回身何事独沉吟。眼波便是秦台镜,照彻狂生一寸心。

题兰绝句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只合离骚一卷书,水仙相伴住清虚。诗人眼底花如海,除却寒梅尽不如。

孙原湘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