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 其十六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 其十六

明代 唐顺之

画戟森森清昼闲,指挥只是笑谈间。收将汉地教耕去,捕得蕃酋命纵还。

诗人唐顺之的古诗

闻复官报寄京师友人

明代 唐顺之

姓名不复挂朝参,鱼鸟由来性所耽。箧里鸟经都已废,山中孳草渐能谙。

疏狂自分三宜黜,懒病其如七不堪。深谢故人推毂意,莫将阳羡比终南。

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 其一

明代 唐顺之

枯木寒岩亦未真,走盘珠子自精神。三餐煮籺一生事,屡岁斋僧几万人。

铸冶金容瞻气象,圆通天眼悟根因。欲上伏牛心未了,了心应待再来身。

严介溪相公见示戊午纪年诗次韵四首奉赠 其一

明代 唐顺之

黄阁成功久宴然,问龄才及卜熊年。俯躬忘却丝纶贵,臞貌真疑山泽仙。

赐直内庭频守岁,献谋前席几回天。更待风烟静南北,九重还见锡爰田。

送蒋藩幕赴闽中

明代 唐顺之

结束千金剑,辛勤万里游。诸侯门下客,才子幕中筹。

风岛鲸波涌,寒城蜃气收。自公多暇日,望海几登楼。

小虹桥

明代 唐顺之

采花与汲涧,幽事俱在山。朝向桥上去,暮向桥上还。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 其一

明代 唐顺之

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

答朱刑部士南见寄

明代 唐顺之

清斋偃息灌园余,啭尽春禽又夏初。对客不须妨蜡屐,占年常自检农书。

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宣室正须公等在,野人只合掩荒庐。

卧病作二首 其二

明代 唐顺之

闲情已觉钓非钓,末路久居才不才。烛武本非食肉相,无盐亦被入宫猜。

雍容佩玉身难置,驰骋兵戈心又灰。击剑读书堪自笑,昨非今是好归来。

送褚生滔赴试

明代 唐顺之

久撤皋比绝来往,褚生时复疑柴门。文有波澜堪得髓,座无笙管只清言。

客心落叶秋江绕,别思平芜夕鸟翻。此去期君战胜后,归来正对菊花尊。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

明代 唐顺之

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日试跻攀。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

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

谢病赠别高参政子业

明代 唐顺之

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绾鱼惭分薄,解剑感交深。

目送三河使,身分十亩吟。从兹一相失,长叹隔飞沉。

司训殷龙岩寿诗

明代 唐顺之

白头博士早悬车,鸠杖扶身八十余。甲子暗占绛老岁,今文口授伏生书。

清尊只许通门客,隐几何心出里闾。应笑嬴金无所用,仙郎才藻更谁如。

游马迹山宿许道士房有赠二首 其一

明代 唐顺之

独住水中央,言修不死方。开帘见白鸟,隔院度清香。

机息何妨奕,神全可却粮。偶来分半席,遽使世情忘。

浙中流言王游击丧师二三千者又闻总督默林公将至太仓诗以自咎并以 ...

明代 唐顺之

兵略元非素所闻,疏才多愧荐书勤。自知才相难成事,共笑狂谋易偾军。

雄阃岂堪分玉节,岩扉秪合伴松云。困山绣斧深悬望,伫看神机静海氛。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 其十七

明代 唐顺之

营平谋国最深忠,每与公卿见不同。但使湟中无寇盗,不须麾下有边功。

月下小坐书怀

明代 唐顺之

满庭圆月坐孤松,聊息尘机长道容。
任侠早知同画虎,谈兵晚更笑屠龙。
支离避疾犹分粟,?澼乘时亦请封。
蕙帐故山应待久,尚从长乐听鸣钟。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二

明代 唐顺之

纷纷盗窃尔何知,岸上斫人水上嬉。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题陈推官罗江号二首 其二

明代 唐顺之

三山江畔入云齐,紫气千年锁石堤。便欲学仙从此去,与君同听夜猿啼。

寄周台官二首

明代 唐顺之

南台分署沐恩初,官是畴人世业余。龙吐珠玑天地转,星涂黄赤石甘书。

泰阶平处瞻云阙,玉漏清时直禁庐。应有道人扣关者,试看紫气近何如。

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 其三

明代 唐顺之

自愧迂儒厌俗荤,每游香室藉思熏。别来常似一臂失,话久宁容六耳闻。

人去忽惊函谷履,锡飞无复海东云。怜君铸佛经千亿,欲借余铜一铸君。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3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