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陶安
一巢结在万书丛。营葺半生功。稽古豁然通。任踪迹、幽栖此中。
鹤居松顶,龟藏莲叶,意思亦相同。牖户敞玲珑。是理窟、包涵太空。
观澜斋诗
水德灵且长,滔滔向东奔。忽焉成湍激,洪澜撼深坤。
萦盘势洄洑,汹涌声惊喧。昼涵天日光,暮蒸云雾昏。
斋居在川上,寓目凭幽轩。顾瞻发深省,因知来有源。
道体谅如斯,妙契邹孟言。力学当渐进,达此入德门。
溯流穷其本,功勤矢弗谖。譬彼远入海,万里何惮烦。
东莞道中
鲁地多黄壤,沂源出碧岑。雪残靴迹浅,沙软辙痕深。
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过山方入县,云冷日沉沉。
慈姥港
江矶西走向淮堧,曲港东环半璧圆。啸虎涉川风涌浪,灵虬疏土石为泉。
舳舻稳泊离艰险,昼夜安行接后先。被发道人功独伟,玉堂纪事有谁镌。
送刘仲彬
天堑仅同衣带水,霎时摇过渡头船。半帘霜月留孤馆,两岸江淮共一天。
镜里年华催绿鬓,屋西山色拥青毡。月娥裁得绯衫就,桂子风高待着鞭。
泊松山湖
过道士洑㈠
据床梳短发,飞雾湿征袍。石触回流急,云栖密树高。
买鱼供早膳,服药出陈醪。惜不乘风力,吾行亦甚劳。
书事五首次郡侯韵 其五
海道人多变,高邮使不还。招安须爵禄,恩德重丘山。
志士空怀愤,生民每惨颜。几回思隐遁,结屋钓江湾。
次杨舜中教授韵
模写江山愧乏才,雪堂不见老坡来。炎天素扇诗题湿,晚景朱颜酒挽回。
与子相依淮甸月,栖身还远禹门雷。客中怀抱方倾倒,吏候庭前事又催。
题范氏文官花二首 其二
荔枝绿后绯还紫,金带围腰事亦常。天遣名花作奇谶,一门数世盛文章。
太常引 松风
怪龙涌起半天潮。惊破月明宵。爽籁自然调。来慰藉、山中寂寥。
瑶琴罢鼓,茶铛息沸,一片奏仙韶。两耳洗烦嚣。且莫效、当时弃瓢。
板子矶
山连阵云势,飞出大江干。乱石纹如斲,双峦影共寒。
蟾蜍伴清夜,龙口束惊湍。爱此琼瑶窟,持杯子细看。
赠风鉴雷霆电
雷迅乃成霆,先机烁飞电。震动江海间,洞烛鱼龙变。
君术亦如此,骇物豁神见。舌端声欲鼓,目光照人面。
心与造物游,其名匪徒炫。萧萧蓬鬓斑,客路犹未倦。
敬亭好山色,馀翠落团扇。秋风凄以高,乡心逐归燕。
客途岁晚
风雪一年残,功名半纸难。心劳杯量减,腰瘦带围宽。
草枥牵驴饲,蒿薪煮鲫餐。靴泥聊拂去,旅宿且求安。
秋浦西郭
天风招我游池阳,飞步郭西千仞冈。笑挹九华颜色好,怪来衣似绿荷香。
送汪朝宗四首 其二
王夏诸贤俊,烦君寄好音。数书飞示我,千里见同心。
宾幄谋猷远,经筵启沃深。金华山水地,何日共豋临。
送庸田佥事
庸田使者乘轺车,阅得太史河渠书。姚江农民西引领,庶几来此吾其苏。
伤心今岁夏秋月,甘雨不降禾苗枯。海潮东回救不得,老稚无异涸辙鱼。
曩从官军过州境,编户奔走频供需。计亩敛钱筑城去,役繁未见民力纡。
正逢稔岁亦饥馁,遭此乾暵窘室庐。往年有诏甚宽厚,恩泽至今流海隅。
既蠲湖田主户米,亦减水深长荡租。皇华光临浙江左,忍视疮痏无完肤。
晓霜方寒问道路,冬雨未霁行泥涂。我愿岁丰水旱无,公赋早输私有储。
国家富足民欢娱,且免使者勤驰驱。
沂州纪事
马蹄踏雪入沂州,山拥孤城水左流。瓦瓮春浮黄米酒,铁釭冻结紫苏油。
屏车念旧携宾访,阃幕知名遣使留。酌别东郊人满道,馀情未已立凝眸。
闻上江消息(二首)
题袁氏卧雪堂二首 其二
雪满横山晓冷严,华堂帐暖蔽重帘。纵然邑宰来相见,不似当时举孝廉。
至正戊子下第南归与同贡黄章仲珍雷燧景阳同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呈谦斋内翰
咏史十五首 其十四 武穆
大风起
次汪教授见索茅术诗韵
寄吴左丞二首 其一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六 送春
审虑
次黄观澜韵二首 其二
富池㈠遇顺风
喜伯温景濂辈至新京
先祖生日
寄潘章甫二首 其二
参议李公次前韵二首见示赓歌奉荅 其一
大江东去 送段伯文赴太平帅府经历
凤台晓望
杂谣六首 其六
泊池口作
秋祀三皇
水调歌头 其六 赠台医张氏
秋胡图
为刘博士题画二首 其二
送姚秀才归桃源
有省
咏史十五首 其二 阴侯
九日登高翠微亭分韵得满字
挽汤子允
阅兵奏凯 其六 奏凯一
送汪一初归淳安二首 其一
公子二首 其二
倚柂
寄示晟二首 其二
送邵克忠赴武冈照磨
次韵嵩溪悼马
惠山观泉
写情四首 其四
水龙吟 三首 其一 寿青溪主者
金缕曲 夜宿省中有怀贺久孚
白莲社图
郡史林景山见寄赓县尹王庭槐诗因次韵二首一简王尹林掾一以自述 ...
杨山矶
苦斋 其二
山东山行至绝顶
和张景中经历三首 其三
浔阳道中二首 其二
送文元粲游学杭城
咏史十五首 其十一 光弼
过枞阳
雪洞
拣叶
岁暮即事
碧云亭
寄示从子旻
咏苏守义妻齐氏
至安庆闻廖玉溪宪副等东下
雁鹊二图 其二
悼故妻喻氏(壬寅卒于黄州官舍)
泊慈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