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陶安
地虽邻险要,天独厚仁贤。兵革十年久,祖孙三世全。
雀桥云出水,雉岭雨肥田。已遂南归计,令人一黯然。
苦疥
奔走二十年,一身事鞅掌。洁素无疮痍,但鞅肌肤长。
自从去岁来,昼夜苦疥痒。爬搔血濡爪,手足生劳攘。
纤虫穴皮内,蠹我恣所往。恐是心火炎,精神减清爽。
杯茶服苦参,效验不可强。何况民痍多,元气待培养。
当使疾痛除,临风动遐想。
阅兵奏凯 其八 奏凯三
征讨凶残奏凯旋,圣皇功德并尧天。从今汛扫华夷净,海晏河清万万年。
先祖生日
儿时拜舞祖庭前,白发乌纱一老仙。四十四年踪迹远,幼孙涉世亦华颠。
三月二日晟生朝赋诗
上巳前一日,生辰愿百龄。乾坤幸赋质,昼夜必研经。
戴礼承高躅,韩文挹远馨。分阴尤可惜,修业寄幽庭。
和张景中经历三首 其二
春晖云罅漏微明,趁暖游蜂体态轻。溪上闭门车马静,柳风不动绿波平。
铜陵二首 其一
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次韵溪居六绝 其五
客来沽酒醉婆娑,童子垂纶钓绿波。檐外雨晴春树茂,无心勾引鸟声多。
送戴生
姑孰亭前绿藻肥,会稽山上白云飞。四郊兵气频闻警,一榻灯光只梦归。
舟子争潮喧熟路,海鱼修馔奉重闱。姚江在望浑非远,肯踏梭船访钓矶。
次韵画松二首 其二
苍标当入凌烟笔,相去青天不盈尺。独持劲节冬雪寒,长带恩光朝露湿。
回枝忽变老蛟形,托根不向悬崖石。按图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价增十。
镇守太平杨侯致仕
金虎横腰世爵传,功成谢事享高年。营家绿野闲方乐,报国丹心老愈坚。
刀剑于今买牛犊,兜鍪自昔换貂蝉。江城久驻多遗爱,军政承风尚肃然。
枞阳感旧
街衢楼阁几千家,掩映诸峰布两涯。岭海路通来货贝,湖溪水落富鱼虾。
十年兵火人何处,极目丘墟兔可罝。物盛还衰从可必,荣枯但看上林花。
次韵溪居六绝 其一
水长清溪昼濯缨,邻家门巷共新晴。东风偶尔加嘘拂,便见闲花态度轻。
入境
船头鸡未唱,已过数重矶。原野新浮霁,儿童远候归。
好山如故友,高鸟笑征衣。指顾龙湾近,无劳叹久违。
水调歌头 其四 赠王义庵
先生乃儒者,有道出羲黄。袖将攀桂名手,羲作杏林芳。
江月玻瓈万顷,山雪琼瑶一色,开户挹寒光。清气满胸臆,何况有奇方。
鹤凌云,鹏击水,凤鸣阳。平生济物,心在随寓寄行藏。
丹鼎芙蓉紫艳,宝杵芝苓玉屑,坚子避膏肓。神圣可医国,功奏十全良。
次韵嵩溪悼马
帝选龙驹不泛常,特搜下土遣王良。蹑云疾足应先逝,恋主真情恐未忘。
月满瑶池飞驭远,尘栖金勒旧槽荒。如君自有方皋眼,天驷储精午位阳。
送薇
敢依华省地,未结玉堂邻。树石借馀韵,夏秋常一春。
故添荒境丽,似掩老夫贫。时物还迁变,临风感慨新。
慈姥矶阻风
一片归心趁鹤翎,江豚忽起恣吹鯹。篷边山色和云看,枕上风声带浪听。
万事疾徐难逆料,千艘驰逐却争停。潇潇夜半无情雨,忍使寒欺短鬓零。
除教职
孤剑频年两鬓残,飞腾每切寸心丹。喜持黄纸新除重,那厌青毡旧业寒。
杨柳晚风嗟客路,圣贤心事付儒冠。也知衿佩相亲处,日与敷宣坐讲坛。
题墨梅风烟雪月四首 其四
百卉未春先入选,玉堂梦远老侵寻。黄昏耿立无人过,唯有素娥知此心。
首尾吟二十首 其十
达观万象付评量,司造神功挈纪纲。刬尽剑门除割据,荡平滟滪作康庄。
太空日月明无蚀,永夜星辰净敛芒。长愿清宁天地好,达观万象付评量。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首尾吟二十首 其八
次枞阳
秋浦西郭
首尾吟二十首 其十五
石砌方池
送易长卿二首 其二
二月十六日喜晟至武昌
寄潘章甫二首 其二
夜梦作诗二句觉后续之
野人二首 其二
甲午六月旦日登屿山观海
送张学正
重过小孤山
次韵刘彦炳典签感秋七首 其一
溧水湖乡夏末述事二首 其一
陶培之中堂试诗送其归
大风起
河如带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二 寄察德元
过临朐
石假山歌
写情四首 其二
西江月 六月二十日初暑书事
鬼神
次黄观澜韵二首 其二
送李生赴金陵
送易德辉
管生时顺昔从予学今为历官同舟西上
过平江
太常引 晚景
人生二首 其一
咏史十五首 其十 令公
大明铙歌鼓吹曲 其二 奏捷
寓姑苏半塘寺
服药
咏史十五首 其十三 世忠
水龙吟 其二 送李国用赴宗文山长
葆和观
寄题依绿亭
挽发蒙师何益甫先生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一 送安中
偶成四首 其四
重登凤凰台献歌奉进时岁丙午剪除群凶殆尽喜而有作
寓意 其四 蟆㈠
首尾吟六首 其六
有省
泊池口作
寄孔佥宪二首 其一
客子
观澜亭
渔家傲 敬次上所赋
官牌夹夜宿二首 其二
咏史十五首 其十四 武穆
寄潘章甫二首 其一
首尾吟七首 其一
习静
送黄文敬长岱山
宿老鸦港
送师鲁倅庐城
杂谣六首 其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