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秉之齿落有诗且羡予齿之牢和其韵以慰之且自慰云耳

秉之齿落有诗且羡予齿之牢和其韵以慰之且自慰云耳

明代 王鏊

兄弟一气耳,谁强谁独衰。弟齿齾更落,予发白且蓰。

朝来览明镜,鬅鬙乱如茨。咄哉此二疾,自古谁能医。

太公口含两,张苍一无之。年皆过百岁,天岂云独私。

人生真大梦,世事如奕棋。社栎散乃寿,自全本支离。

兄弟幸在告,为乐当今兹。湖山共追逐,杖藜未须支。

头童与齿豁,韩公浪云悲。西山朝气爽,不妨拄空颐。

诗人王鏊的古诗

再次曹定庵宪副见寄之韵

明代 王鏊

九十未及八十馀,惓惓忧国心如初。临池草圣水通墨,隐几心斋室自虚。

海内浪传平子赋,济南谁授伏生书。烦公重有东山望,懒性今从水竹居。

送刘以初下第还常熟

明代 王鏊

三年京邸不窥园,落笔翩翩动万言。颇讶坡翁遗李豸,不同柳子贺参元。

暗中得失真难定,梦里输赢未足论。月窟依然仙桂在,秋风独鹤看横鶱。

题五同会诗后

明代 王鏊

閒情未逐云归岫,佳会初逢日在奎。但许会谟居席末,还如无已在江西。

乡邦自昔谁同会,人事从来苦不齐。南北故交风雨散,我来诗句若为题。

雨中对梨花四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空庭香雪夜生辉,除却梅花见总非。一种风情还自别,始知西子胜杨妃。

送茹銮知唐县

明代 王鏊

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

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

赠全卿

明代 王鏊

年来老眼旋生花,学道无成似煮沙。事业看君初发轫,文章笑我自成家。

怀嵇命驾殊忘远,说项逢人每似誇。乡里衣冠今不乏,且容老子诵南华。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四 友石亭

明代 王鏊

岩岩太湖石,与结终身契。勿学市道交,风波起平地。

和林都宪见素侍用见寄之韵三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俯仰乾坤思有馀,民风渐降已非初。东都气节真堪重,西晋风流好是虚。

慷慨有怀公揽辔,残生无用我耽书。七闽风月谁收管,多在云庄一亩居。

避暑傅氏山庄次陆学士廉伯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鏊

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岁月几何新景象,河山百二旧神京。

初凉道上行人影,斜日村中打麦声。一片渴心何处写,辘轳金井上银瓶。

庭梧七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暑夜卧常迟,摇摇动轻箑。仰啸取天风,风在梧桐叶。

襟带江湖楼为仲山都宪作

明代 王鏊

三江东去五湖西,特起高楼枕碧溪。桐里波光天外小,洞庭山色雨中迷。

人怀范蠡舟难及,地压滕王阁尽低。犹有仲淹忧不忘,倚阑无语到乌栖。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五 水月轩

明代 王鏊

明月堕流水,流光终不定。寒潭彻底清,乃见本来性。

次韵东冈十咏 其一

明代 王鏊

五亩幽栖地,谋生不愿馀。门淹户牖辙,架秩邺侯书。

富贵凭蕉鹿,文章辨鲁鱼。尚馀骄吝在,且欲倩君锄。

岁暮有怀木斋阁老因寄

明代 王鏊

东山谢傅近何如,尚忆同游玉署初。岁月阅人双短鬓,功名过眼一蘧庐。

剡舟有兴空回棹,塞雁无缘得寄书。闻道西湖好风日,几回命驾复踌躇。

奉和谢氏三亭之韵 其一 望海亭

明代 王鏊

方岩缺处著幽亭,岌嶪多应负巨灵。弱水蓬莱真可到,天台雁宕亦分停。

鲎为帆起当窗见,潮作风来吹酒醒。我欲更从高处望,齐州九点雾中青。

题画牛 其二 牛弘

明代 王鏊

背卧斜阳龀短刍,箭锋犹带血模糊。家人不用惊相报,且读床头一卷书。

送杨应宁副使还秦中

明代 王鏊

关西夫子今谁是,杨亿才华少小多。欲试亿根聊尔耳,未收梁栋欲如何。

金銮殿畔频年别,铁瓮城边几日过。已向邻封期晚岁,不须重唱渭城歌。

延哲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于庭前戏作

明代 王鏊

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千岁远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 其一

明代 王鏊

觅句年来无一长,日携白集嗅馀香。一篇携可读几过,诸格今仍得未尝。

当日秦吟能伏李,后来昆体漫称杨。平生却怪韩员外,只识张家奉礼郎。

送陈进士恪知宿松

明代 王鏊

春风江上动牙樯,凫舄南来面若霜。皖水绕城横宛宛,灊山当县正苍苍。

才名小试新磨剑,笔势曾惊古战场。他日宿松还爱我,邻封咫尺是桐乡。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