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瑞柑诗

瑞柑诗

明代 王鏊

洞庭千树绿,化逐鹤林仙。寂寞荒园里,累垂宝颗骈。

扬州伤锡贡,合浦诧珠还。瑞应凭谁纪,灵根自此传。

诗人王鏊的古诗

苦雨二首

明代 王鏊

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望望惜雨乾,事秧胡大缪。

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山头争出云,不断如饙馏。

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

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

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

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

赠琴士杨凌

明代 王鏊

家藏无长物,犹有一张琴。独抱中空节,能含太古音。

老来唯信手,妙处不传心。归去北山北,秦筝世所钦。

送陈员外于章分司芜湖

明代 王鏊

东风吹浪碧粼粼,君去分司正值春。闻说为关非旧日,却思省试是比邻。

官曹正对芜湖好,饮兴初尝采石醇。若遇经过烦借问,行船多有洞庭人。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十一 朝孝陵

明代 王鏊

碧城睥睨斲山根,山势东来耸独尊。天上龙文成五彩,地中乾象应三垣。

平成万世功思禹,冠带于今制改元。圣烈神谟三百册,小臣瞻拜复何言。

至徐州口占四绝 其三

明代 王鏊

五月舟行齐鲁间,黄尘能富水能悭。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

和秉之送菊菊有杨妃西施之号 其一

明代 王鏊

先春罨土槿编篱,同对年来亦好奇。自笑老夫心力懒,黄华随意著高枝。

雨中对梨花四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谁道园中少物华,桃花开尽到梨花。霏微小雨添颜色,不用人家锦障遮。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浮世纷纷总未真,古今谁者是閒人。黄扉紫阁辞三事,白石清泉作四邻。

得失往时俱属梦,是非从此不关身。致君尧舜皋夔在,且许巢由作外臣。

素履诗

明代 王鏊

考祥元视履,厥初慎元咎。纷华非所忻,贞靖自吾守。

遂止谅不能,欲进夫岂苟。黼黻焕彰施,白贲乃其旧。

赠曹铭

明代 王鏊

冰崖雪壑想崟嵜,别后时从梦见之。邺郡清门今尚在,襄陵遗泽亦堪思。

主家留客琅玕旧,震器惊人鸑鷟奇。八景分明似吴下,南音何必效钟仪。

夏日应制 其二

明代 王鏊

峥嵘日脚火云红,竹馆荷亭坐晚风。天下馆为无暑地,月中宁有广寒宫。

冰颁玉井恩施溥,露忆金茎渴思空。多少苍生方病暍,为霖须仗傅岩翁。

费伦同七十少同砚席者也

明代 王鏊

少小相随同队鱼,年来白发映乡闾。追思往事都如梦,閒看浮生好是虚。

某水某丘游钓处,一觞一咏笑谈馀。与君再结丹丘伴,还见蟠桃结子初。

试院赠外帘吕推官

明代 王鏊

棘垣深锁夜厌厌,每听钟声识外帘。咫尺相看成不语,两心对越幸无嫌。

青镫晃晃官曹接,白战沉沉号令严。一月春光人不见,归来庭草落红纤。

送张学士廷祥之南京

明代 王鏊

除书一纸墨淋漓,同向彤廷舞蹈时。实录两朝无字愧,高名四海是人知。

东山强为君恩起,南国多因母老移。门对钟峰无一事,日高睡起好题诗。

送杨琴士

明代 王鏊

秋月城头夜

秉之齿落有诗且羡予齿之牢和其韵以慰之且自慰云耳

明代 王鏊

兄弟一气耳,谁强谁独衰。弟齿齾更落,予发白且蓰。

朝来览明镜,鬅鬙乱如茨。咄哉此二疾,自古谁能医。

太公口含两,张苍一无之。年皆过百岁,天岂云独私。

人生真大梦,世事如奕棋。社栎散乃寿,自全本支离。

兄弟幸在告,为乐当今兹。湖山共追逐,杖藜未须支。

头童与齿豁,韩公浪云悲。西山朝气爽,不妨拄空颐。

辽城怀古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小桥㶁㶁空流水,往事悠悠秖断垣。冠盖六州皆石晋,河山百战又金源。

黍离不尽行人恨,木叶空归杜宇魂。千古登临成一慨,幽燕今日是中原。

岁暮有怀木斋阁老因寄

明代 王鏊

东山谢傅近何如,尚忆同游玉署初。岁月阅人双短鬓,功名过眼一蘧庐。

剡舟有兴空回棹,塞雁无缘得寄书。闻道西湖好风日,几回命驾复踌躇。

六十初度自寿四首 其四 踏莎行

明代 王鏊

紫阁黄扉,蟒衣玉带。功名至此人人爱。挂功一日赋归来,閒情又在功名外。

明月逍遥,白云自在。别是人间閒世界。起来把酒酹青山,年年与汝常相会。

石公山试剑石

明代 王鏊

悬崖峭壁立千尺,有洞虚明忽中坼。吴王宝剑乌能然,恐是巨灵神斧劈。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