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彭阁老还江西

送彭阁老还江西

明代 王鏊

白麻新拜内尚书,黄阁沉沉仰步趋。四海谢安何日起,一年司马要人扶。

相门北阙存衣钵,祖帐东门入画图。知有寸心犹捧日,不殊廊庙与江湖。

诗人王鏊的古诗

送茹銮知唐县

明代 王鏊

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

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

庭前牡丹盛开

明代 王鏊

一年花事垂垂尽,忽见庭前锦绣层。粉脸薄侵红玉晕,芳心斜倒紫檀棱。

春云不动阴常覆,晓露微沾媚转增。造化无私还有意,石阑干畔几回凭。

孝宗皇帝挽章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宫车仍跸路,陵寝却因山。天意悲风惨,皇图化日閒。

圣神三代上,礼乐百年间。北望飞龙远,髯弓动莫攀。

十四日庆成宴上作

明代 王鏊

列席分依黼座前,坐中几度听传宣。花枝半妥杯巡洽,雉羽低回舞队旋。

总为台司当近地,每疑广乐奏钧天。好风晴日新正后,盛事谁书己巳年。

癸酉春雪

明代 王鏊

南国春寒著敝裘,夜窗微霰听飕飂。梦回虚室惊先晓,瑞应新年望有秋。

老树满庭森棨戟,小奚当户拥貔貅。一朝顿咤贫家富,捧玉担银入茗瓯。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家住东山归去来,十年波浪与尘埃。头颅年日已如许,勋业古人安在哉。

沧海巨帆晴望济,长途疲马早思回。閒非閒是俱抛却,濯足沧浪坐钓台。

知乐亭

明代 王鏊

深巷逶迤接远汀,小园花竹闭幽亭。春池水漫鱼游乐,午院风微鹤梦醒。

有榻可能分我坐,无弦元不要人听。日长读罢参同契,正对前山一点青。

咏然枕灯

明代 王鏊

火树千枝总不如,莹然光彩透冰壶。共言然枕春裁玉,忽讶龙涎夜吐珠。

云母屏开云影动,水晶帘展水纹铺。香罗万眼誇吴市,琐细空劳咏石湖。

岁暮有怀木斋阁老因寄

明代 王鏊

东山谢傅近何如,尚忆同游玉署初。岁月阅人双短鬓,功名过眼一蘧庐。

剡舟有兴空回棹,塞雁无缘得寄书。闻道西湖好风日,几回命驾复踌躇。

与道卿鸣阳辈同游法海寺循平岭涉杨家坞还饮偃月冈

明代 王鏊

忽忽春归不可攀,且乘高兴看湖山。回旋翠壑丹厓里,小憩青松白石间。

为爱韶华连日醉,历观宦海几人还。风尘楚蜀干戈地,举酒何缘一破颜。

邵二泉点易亭右得泉有诗次其韵

明代 王鏊

酷怜螭吻泻寒泉,百里曾烦乞剩涓。绕舍双鱼惊岸跃,调符单马罢邮传。

不愁海若卑秋水,会见宣尼叹逝川。大易无言原有象,定应天一在亭前。

自都下还吴寄翰林刘景元谢于乔二同年

明代 王鏊

大通桥下水,送我到苏州。君心与之同,淊淊日夜东南流。

千山万山隔不断,天南天北长悠悠。燕南车尘高十丈,回首湖山几兴望。

枫桥忽听寒山钟,却望燕南在天上。白玉堂,黄金阙,君在京华我吴越。

雁飞木落洞庭波,鸡鸣海色长安月。

游治平寺登吴王郊台

明代 王鏊

朝发石湖濆,暮抵太湖岸。青山亦多情,供湖船中玩。

船行山亦行,一路青不断。白云渺渺山重重,不知何处昔是吴王宫。

越来溪边越城在,夫差受困云在兹山中。今朝扣禅关,访古寻幽踪。

僧言事往那能识,钟鼓声中度朝夕。郊台漠漠麋鹿游,茶磨团团蔓荆棘。

不须吊古伤怀抱,且欲凭高纵吾眺。人家历历新郭里,川渎沄沄胥口道。

吴江塔影昆山城,一览因之发长啸。天风万里天际来,吴王郊祀昔日登斯台。

千乘万骑湖上下,祗今安在唯见山崔嵬。船来船去湖西畔,青山无言人自换。

来来去去世无穷,莫学牛山独兴叹。

贺师邵初授御史次师陈韵

明代 王鏊

越溪芝秀丽春晴,瑞应人传豸府名。一日文章惊豹变,百年风节爱冰清。

大廷纠劾当宸立,秘殿传宣傍辇行。闻说马周工献替,九重还补舜聪明。

送温生廉还江西

明代 王鏊

温生颖迈仍好修,问事不休贾长头。负墙事十不酬一,使我愧尔东家叟。

诗家不比春秋学,三传犹闻束高阁。夫何笺注斗纷然,混沌那堪七日凿。

子今去矣我一言,为问乃翁然不然。古人亦读三百篇,政也可达使可专。

只今屈首穷心力,郢书燕说滋纷惑。镂冰刻棘巧何为,名成至比敲门石。

不知清庙有遗音,讽诵要于言外得。兹行不用感别离,归而求之有馀师。

送冯原孝知扬州

明代 王鏊

东南佳丽隔江分,我昔登临倚半醺。瓜步帆樯天末见,竹西鼓吹月中闻。

高名自昔推扬一,健足他年失冀群。父老要知新太守,聪明慈爱汉冯君。

送周院判原已还任南京得杲字

明代 王鏊

前年送君城东亭,今年送君城南道。年年年作送行人,每见君归被君恼。

君生何好只好诗,稛载东归揔诗草。玉延半舫最留连,共月庵前亦倾倒。

醉中劝我不如归,只说金陵山水好。人生出处谁得知,世路东西难自保。

难自保,云冥冥,日杲杲。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三 栖岩亭

明代 王鏊

嵌岩何所有,终年此栖迟。世事正纷纷,问渠渠不知。

亲政篇

明代 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兰竹

明代 王鏊

猗兰漠漠幽人操,修竹娟娟君子心。空谷日斜人不到,可怜荆棘漫同林。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