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林待用韵

次林待用韵

明代 王缜

四海驱驰共一寰,亡羊名在路岐间。乾坤正脉浮今古,剥复藏根遽往还。

逆旅生憎蕉梦幻,病身全爱野云闲。便须脱屣从君去,愿醉壶公半枕山。

诗人王缜的古诗

乡友陈廷评以道乞养南归示诗索和走笔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秋括山容尽瘦臞,马蹄南去快恩私。身离魏阙常回首,心恋庭帏不觉疲。

家庆何如归去好,雅情无奈别来思。闲游莫问鱼矶事,今日君臣是盛时。

送王道言少参之江西次工科林粹夫韵

明代 王缜

十年青琐附龙鳞,直道无求任屈伸。风采道端谁是伴,英豪公论有斯人。

江湖荡漾凭孤棹,岩谷穷寒借早春。此去不须愁远别,赐环消息果然真。

春日过杨林驿有感次王朝言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缜

雪花二月散园林,嫩绿新红恐未禁。路到七途知妙诀,人从百炼识真金。

垂杨荫户风声肃,瘦竹横窗月影侵。揽辔不知南诏远,兴来犹自发豪吟。

和安南头目陈光瑾韵

明代 王缜

三尺龙泉紫气腾,一生志节有谁淩。凤归宵汉鸣朝日,龙引云雷起冻冰。

未许豳诗留久住,直从羲卦利冥升。安南信是诗书国,英俊中朝见未曾。

沐锦衣席上限韵赠锦衣郑裕

明代 王缜

虎髯将军来镇边,狼烟顿息入桑田。先声肃肃飞霜天,胸中兵甲人争传。

摇撼千山震百川,英豪不让祖鞭先。萍梗相逢似宿缘,床头新雨夜绵绵。

手持帝敕御墨鲜,斗南光彩射龙泉。纷纷炙手皆恃权,惟有将军不自贤。

时来下榻坐无毡,襟怀磊落但坦然。自笑半百雪满颠,公道于今似有偏。

一朝骊驹难久延,暮云春树皆堪怜。临岐于我更拳拳,金龟欲作当酒钱。

我无长才如流涓,挥毫对客当勉旃。驾言交谊金石坚,衣钵不学传空禅,仰天大笑淩飞仙。

夜泊辰溪次韵

明代 王缜

溪洞花城笑语同,晚凉一曲奏薰风。欲安金楚弦歌里,尽遣三苗彀率中。

自古济川凭击楫,几人纳约显孤忠。忧时怀抱知无奈,常拚清樽漫写红。

过信阳州

明代 王缜

南阳东去信阳城,中土风烟分外清。湖洛要枢须此地,满州牛马尽农兵。

夜泊吕梁

明代 王缜

吕梁天作险,舟楫我来频。明月忽过客,青山成故人。

雁知寒节信,梅漏隔年春。旅宿今如此,归心似转轮。

次陈公远重阳绝句五首 其五

明代 王缜

彭城游乐几人家,踪迹荒凉没水涯。秋菊不知今古事,年年依旧发黄花。

谢陈宗文少恭惠京笔

明代 王缜

直节铦锋出帝乡,贮云含雾到滇阳。等閒不说中书令,付与公权作谏章。

送何宗信倅永郡

明代 王缜

故人别我洞庭去,浩歌对酌黄金台。千里名驹能有此,一航秋月亦悠哉。

政于抚字原非拙,心到诚明不用猜。若过道州还猛省,濂溪溪上更徘徊。

过桃川宫次韵

明代 王缜

避秦逃世若登仙,洞里人家别有天。石鼎蒸霞全是药,桃花流水自成川。

厌闻晋代衣冠变,惊讶渔郎道路传。勒马闲来寻古迹,宫前草色亦幽玄。

送叶成之还茶山

明代 王缜

京国春游乐未几,故园秋思又催归。乾坤万里双蓬鬓,湖海经年一钓矶。

心逐晓云天外去,梦随寒雁日南飞。逢人若问当朝事,圣主英明谏疏稀。

送梁彦忠

明代 王缜

浮世劳劳未脱骖,路程西北又东南。孤帆直破三江浪,壮志平开五岭岚。

名利到头成鹿梦,诗文枉自费丛谈。凭谁独立尘埃表,明月清风一味酣。

次韵酬衢州太守沈良臣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清和如玉粹如金,尺丈难量器浅深。治郡不惭循吏传,封章真抱古人心。

歌翻襦裤欢何极,刑示蒲鞭辱不禁。可但三衢河泽润,更期商旱作甘霖。

赠廖廷臣参赞归龙湾

明代 王缜

太宰铨衡正,留都参赞尊。不求同世俗,宁退乐田园。

身到东山稳,名依北斗存。龙湾流水急,清烈应高门。

别王并辞赆

明代 王缜

玉节淩晨渡碧浔,天风万里破顽阴。琼云醉别三杯酒,苦块归悬一片心。

未数相如完赵璧,惯从杨震却嬴金。临歧欲作江淹赋,先说君恩似海深。

次韵酬顾惟庸闻杨铭甫抗疏

明代 王缜

许身报国重南金,泄冶当年未谏淫。何况冶陵传是水,几人肉食不关心。

朝阳鸣凤淩霄立,峭壁孤松耐雪侵。正值圣明求谠论,未闻山海择高深。

文济邀饮次韵答之

明代 王缜

镇远联舟日日同,兰亭诗会振遗风。道存亭地形骸外,人到安流自在中。

迂性逢时惟信步,远臣忧国誓输忠。多君高谊能邀我,细滴珍珠散酒红。

哭黄后峰大理次伍松月韵四首 其三

明代 王缜

生前磊落本无歧,死后还如贫贱时。忠遇后知刚起废,身随事尽更何思。

恋乡白鹤归华表,溅泪黄花衬远輀。从此后峰云气敛。

惟留草色记年期。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