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桃川宫次韵

过桃川宫次韵

明代 王缜

避秦逃世若登仙,洞里人家别有天。石鼎蒸霞全是药,桃花流水自成川。

厌闻晋代衣冠变,惊讶渔郎道路传。勒马闲来寻古迹,宫前草色亦幽玄。

诗人王缜的古诗

走笔次王文济宪副过安宁浴温泉之作韵

明代 王缜

谁开浑沌窍,巧力亦云竭。阴阳互藏根,体用有寒热。

乃知洪炉中,源头更清彻。所以君子心,濯濯常自洁。

而况酩酊时,宁不慕冰雪。何当共振衣,志趣点尔说。

次韵吊余宣公录似张东白学士余名阙元未时守安庆一家死节

明代 王缜

鹿失胡元运已穷,先生犹自守江东。亦知生夏归真主,端为网常尽此忠。

秋老树含霜气烈,雨馀花带血腥红。阖门一死非容易,应作明星丽碧空。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 其八

明代 王缜

隐时天子亲临幸,御笔题诗胜赐湖。借问古今贤宰相,老来有此宠恩无。

三月八日松江道中见蚬

明代 王缜

面面风花隔岸香,家家蚬子傍河长。行人独倚船头立,错认松江是故乡。

松江至湖州又一日到四安登陆半日至广德

明代 王缜

才过吴门游上海,又从霅水到横山。三年漫踏青鞋破,不似浮萍一味闲。

过兴隆次王文济韵

明代 王缜

羊肠叠叠绕云岑,梅雨濛濛扑面侵。按辔稳行夷险路,忧时不改始终心。

庙堂日近天风暖,边塞尘清夜漏沉。廪饩自惭无寸补,往来孤负宠恩深。

寿溧阳陆时休侍御乃尊封君

明代 王缜

诗骨棱棱海鹤清,天将全福副耆英。门庭自信文章贵,杖履不知身世轻。

老去豸冠归物望,闲来霜简驻乡评。人间家庆真难事,重见花骢昼锦行。

次巴山宪副谢病诗韵

明代 王缜

青山近人青入楼,我爱山青楼上头。浮云爱空忽过眼,长松四时并作秋。

阴晴詹尹何能卜,膏肓卢医恐未瘳。闻道风雪犹未定,长安北望几人愁。

建宁谒朱文公祠

明代 王缜

自从孔氏后,源流渐失真。寥寥千馀年,继者胡无人。

卓哉朱仲晦,崛起传瓯闽。抗志集诸儒,精义以入神。

森然罗众星,绕天尊北辰。秋高云雾敛,皓皓日上轮。

人文乃昭著,斯道亦复新。嗟我生也晚,有志未得伸。

终日抱遗经,好古徒泥陈。今来拜祠下,瞻仰增殷勤。

愿从诚敬门,策励以相亲。

松鹤寿大同致仕太守周卑牧同年时敏之父

明代 王缜

松呈节概鹤呈清,勾引笙歌入颂声。阅世饱经风雪味,知时还向海天鸣。

大夫价重曾传诏,刺史官廉惯伴行。除却眼前灵寿物,更将何事祝长生。

蜀洪至绩溪县

明代 王缜

羸马缘溪湾复湾,乾坤别自一区寰。林深村落多依水,地少人耕半是山。

磴道险于过栈道,丛关高似度函关。观风欲问民间苦,旋采歌谣取次删。

送吕仲仁太仆

明代 王缜

玉树精神异,银台物望高。论文追汉魏,飞笔下刘曹。

国富还堪问,民穷未可劳。滁阳无限景,山水正滔滔。

哭黄后峰大理次伍松月韵四首 其二

明代 王缜

希声高举似鸣岐,棘寺平反未几时。忽尔寺鹏成羽化,伤哉贾鵩促神思。

衣冠寂寂魂归土,风雨萧萧旐引輀。恐是玉楼成得早,天公命召有程期。

题唐实两京胜览眷

明代 王缜

天地人间逆旅,利名水上浮沤。两眼古今何处,一鞭南北神州。

次沈主斋省参韵

明代 王缜

理欲毫釐差,要之在主敬。譬如楩楠材,从主乃归正。

沈君豪杰人,斋治以斯命。检束放肆心,家法遵孔孟。

筮仕入秋台,平反多辨诇。琴鹤来蜀邦,竹马儿童迎。

帝曰兹良臣,困廪须一罄。乃命参阿衡,鼎重力能胜。

往摄观察司,操纵不失令。酒也本拙流,饮德徒醉瞑。

丽泽愿相资,砥砺多节并。当使百世知,不为空言赠。

乡友陈廷评以道乞养南归示诗索和走笔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秋括山容尽瘦臞,马蹄南去快恩私。身离魏阙常回首,心恋庭帏不觉疲。

家庆何如归去好,雅情无奈别来思。闲游莫问鱼矶事,今日君臣是盛时。

登紫阳山有感录似汪有仁宪副

明代 王缜

紫阳山下半风尘,三百年来认未真。今日分明山上望,轻风迟日一般春。

过龙里次璧间韵

明代 王缜

隐隐奇峰玉笋纤,修途尝遍苦酸甜。了知世事无休日,闲看溪头春水添。

登庐山谒濂溪周先生墓

明代 王缜

自从洙泗分支远,便到濂溪接派流。欲向眼前寻乐处,直于山顶看源头。

一川风月谁能领,四面庭除草自幽。今日瓣香祠下拜,斯文天壤共悠悠。

辛未五月同王文济宪副联舟有作

明代 王缜

今古斯文气味同,先生况有古人风。百年宗谱分支远,一片吟情入画中。

舟楫惊波能自济,边郊多垒藉谁忠。倚蓬对月不成寐,坐待东方日正红。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