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早朝用岑嘉州韵

早朝用岑嘉州韵

明代 王缜

碧落风清夜气寒,鸡人晓报漏声残。九天人月浮双阙,万国车书萃百官。

香散御炉钟欲定,诏传金马墨初乾。朝回闲忆千年事,惟有明良唱和难。

诗人王缜的古诗

送宗善锦衣知军苍梧关

明代 王缜

铜柱烟横紫塞清,杞园风起锦衣轻。虎符新向苍梧路,棘坝先闻细柳名。

天地任从鱼鸟性,江山谁念草芜腥。忠良共说关声旧,不用人间太白经。

送毛修撰兄博彦还昆山

明代 王缜

两重恩情系各方,马蹄南北往来忙。萱花阆苑春偏好,乔木昆山秋欲凉。

砧杵五更归思急,关河千里客途长。到家正值鲈肥日,红稻新收白酒香。

驻节宁亲送侍读江文澜使荆州

明代 王缜

新捧龙函出建章,皇华歌里马蹄忙。仙槎暂离蓬山远,玉节遥临汉水长。

梦绕飞云仍望斗,身如征雁更随阳。锦帆正得东风便,戏彩高堂倍有光。

东流舟中阻风险甚时八月十八日 其二

明代 王缜

江浪春天飞雪,野云阁雨高秋。何似渊明归去,北窗高枕风流。

三月八日松江道中见蚬

明代 王缜

面面风花隔岸香,家家蚬子傍河长。行人独倚船头立,错认松江是故乡。

送林南川教授严州因次其留别韵三首 其三

明代 王缜

自笑贪名恋帝畿,更惭叨禄侍纶丝。皂囊未有回天力,白首犹思破犬夷。

芹曝亦知臣子义,菁莪肯负圣明时。等閒我欲寻詹尹,为卜归来早与迟。

送蔚景元叔作进贤县丞

明代 王缜

庐之山,峨峨百尺青削玉。庐之水,滔滔东削遥泻绿。

刚柔摩荡几百年,神发秀启真才育。金砂鸟羽争献奇,橦楠杞李穹林麓。

精元储合钟英灵,微物岂敢当机局。君家德迈庆泽深,遥遥华绪接芳躅。

昔年挺生宗伯公,赤手天边扶日毂。前年又见青琐友,逆鳞直批无瑟缩。

君今名家千里驹,合参豹尾亸牙纛。胡为垂耳佐双凫,小驾轻车就平陆。

试看鸾栖考城之仇香,更占窈冥凤翔之张鷟,古来英俊多跧伏。

明时但得志愿行,岂问禅官忙与俗。丞哉不负人,君行莫但哦松竹。

题画二首 其一 桃花青鸟

明代 王缜

翠裾摇曳绛裙低,醉傍朱栏日未西。路远蓬山无信息,独凭青鸟唤春归。

送梁廷玺任新城

明代 王缜

大火西驰渐近秋,送君南去独夷犹。茅柴未尽同乡意,凫舄争迎百里侯。

人不随波终自在,道能济物更何求。新城好用鸣琴治,便是人间第一流。

黄梅郊行有感

明代 王缜

百里平田草亦焦,数间茅屋树萧萧。民风落寞愁无限,谁解为图献圣朝。

过郧阳神定桥

明代 王缜

夜过神定桥,老僧桥上跪。致语桥有神,曾作民捍卫。

送陈献可侍御归朝

明代 王缜

行骢六月五羊归,霜气侵人霹雳飞。怪得今朝无溽暑,风声到处有清辉。

谢陈宗文少恭惠京笔

明代 王缜

直节铦锋出帝乡,贮云含雾到滇阳。等閒不说中书令,付与公权作谏章。

送吕仲仁太仆

明代 王缜

玉树精神异,银台物望高。论文追汉魏,飞笔下刘曹。

国富还堪问,民穷未可劳。滁阳无限景,山水正滔滔。

上海察院题壁

明代 王缜

三载南巡脚未休,一航上海信潮流。简书刚为军储急,丝茧谁宽里巷忧。

事到安排良独苦,意无贪恋更何求。悠悠莫惜兹行役,吾道沧洲尚远游。

谒鹅湖文宗书院内塑朱晦翁吕东莱二陆先生旧院惟存遗址院傍有鹅湖 ...

明代 王缜

周室东迁孔子生,宋家南渡朱子出。天生贤圣岂偶然,扶植纲常在删述。

鹅湖书院傍铅山,二陆东莱皆特立。晦翁大会鹅湖前,至今议论昭奎壁。

义利堂堂判两途,毫釐之差分舜蹠。德性工夫归执中,学问兼该务精一。

初若夷尹各一家,卒宗博约共亲密。所以有宗崇儒流,日以文宗表其额。

我昔闻名深慕之,平生愿游今始获。徘徊荒址认残碑,惟见鹅湖寺门辟。

始知异教善惑人,斯道寥寥成叹息。安得佛老尽销除,世宗孔氏无回忒。

夜泊辰溪次韵

明代 王缜

溪洞花城笑语同,晚凉一曲奏薰风。欲安金楚弦歌里,尽遣三苗彀率中。

自古济川凭击楫,几人纳约显孤忠。忧时怀抱知无奈,常拚清樽漫写红。

送王朝言谏舍父还山东次都谏吕丕文韵

明代 王缜

朝市山林本异途,公今归去更来无。即看爱日情何限,莫厌春风酒满壶。

天际德星光百里,谁家鸣凤有双雏。故园松竹应相待,霜叶清清节概孤。

暮雨郊游门次桐江许启衷韵 其二

明代 王缜

一春清景在诗家,信马东风领物华。到处马门多种柳,几人抱瓮自浇花。

醉磨苔石供闲草,静听樵歌唱采茶。乘兴不知明月上,吟鞭犹待后楼鸦。

过龙里次璧间韵

明代 王缜

隐隐奇峰玉笋纤,修途尝遍苦酸甜。了知世事无休日,闲看溪头春水添。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