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白发科场未得名,乡闾先达半诸生。典文闾有披沙恨,失路能无抱玉情。
夜雨灯窗归上舍,春风花柳别都城。秪今且让诸年少,他日鳌头属老成。
出塞述怀
欲扣天关杳不通,身投荒服远从戎。王孙投复哀韩信,行伍何繇拔吕蒙。
风折布棱边地冷,月明笳吹塞楼空。丹心去去终期报,卑下那能得战功。
喜家兄以中自滇南归
每叹飘零若转蓬,归来复喜两情浓。翻思在昔遥相忆,山水几重云几重。
清风林
种竹风满林,风清尘自远。芳樽聊独持,非敢慕嵇阮。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退直乘閒暂出城,岧峣仙观壮神京。坛边人拥青鸾帚,花外谁调彩凤笙。
斋殿风微香馥郁,醴泉云冷鉴澄清。题诗无限登临兴,独欠君来未畅情。
题木香五色鸟
彩翮翩翩五色齐,惜春犹解惜毛衣。恐应花底藏金弹,款下枝头又欲飞。
题枯木竹石寄马桓仲
每忆君家溪水边,排檐竹树翠生烟。好教预扫林间石,待我重来一醉眠。
塞上杂咏用耦武孟韵 其一
漫天风雪掩穹庐,客里谁来问起居。忽报乡人喜新到,寄来犹是隔年书。
送僧归吴兴用杨进士韵
暂将踪迹寓京畿,海鹤江云处处飞。老托鹤藤随作伴,贫收碎帛破成衣。
吟边灯影同清夜,别后钟声隔翠微。愧我浮名苦相伴,何缘参谒叩禅扉。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一
小径没芳草,衡门掩落花。身閒常懒出,不是薄韶华。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绣衣荣作外台臣,送别都门远入闽。天上才承持斧诏,道傍随有避骢人。
公庭草绿榕阴午,驿路花香荔子春。况是皇华旧游地,困穷应达枉应伸。
江行得便风快甚民望索诗遂赋
舟泛长江一苇轻,棹歌齐发浪花生。才看帆腹添风力,便觉船头响涧声。
涉远底须登陆路,凭虚真欲上苍冥。题诗为报偕行客,同是鹍鹏十万程。
寄一瓢余君
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井臼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
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暇曰读楞严经偶成
劳生何扰扰,衰鬓已萧萧。偶得《楞严》读,都将世虑消。
水流虚谷静,云度碧天遥。独坐忘言久,西山对寂寥。
寄德常先生
杖藜时复到山城,鹤骨清癯步履轻。不是里胥催过割,定因官府报开耕。
黄花绕径秋霜晓,红稻登场宿雨晴。闻说近看庄子熟,满群家雁尽能鸣。
济宁分水闸访乡人王大使
自说到官久,往来多见临。上堂询旅况,对酒话乡音。
日落郡城晚,河舂闸水深。南归应有待,停棹拟重寻。
种竹 其四
节操坚贞耐岁寒,客窗相对结清欢。夜深风起珊然响,犹复萧疏入梦看。
题杏花春色卷
年来芳杏种成蹊,结得数椽茆屋低。草色阶除看虎卧,花明帘幕听莺啼。
晓天白映梢头月,雨径红粘屐齿泥。自是董仙风致在,渔郎休道武陵溪。
别南京
紫禁钟残万马奔,晓随仙仗出都门。送行随尽亲朋意,扈从深蒙圣主恩。
日出海霞红散綵,雨添江水绿生浑。凭高回首瞻钟阜,王气龙蛇势独尊。
风雨溪居
宿云暗溪树,新涨没莎渚。幽人正酣眠,茅堂闭风雨。
挽李母
闾里共称贤,中途丧所天。教儿登显仕,抱志卒馀年。
京国舆灵榇,横山入墓阡。铭文书琬琰,尤足慰重泉。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三
对雪再用韵
閒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五
写竹赠友人
九华仙掌
题临清书屋
味易斋为周叔训赋
五月一日钦蒙赐扇上有古人嘉言皆当今名翰伏读之馀喜而赋此
澹云巢
写竹寄匡世德先生
送张副使赴四川宪司
扈从回京舟中渡江而作
用韩先生看梅韵述怀
赠陈景中昆仲题所画竹上
竹深处为刘孟功题
为家兄以中写归乐图并赋诗以寄
适閒翁以松蕈风销见饷以诗戏呈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二
题赠秋林草堂图
相如驷马桥
送郑尚书致仕
写竹送张思安佥宪陕西
忆故妻
又次闻雁韵
送吴掾郎礼归无锡省亲
耳聩自嘲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三
峡中杂咏 其三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峡中杂咏 其九
为徐学正曦叔寄题其尊翁晚香卷
为游伯瑰题静观卷
上邑宰韩相公三十韵
送郑御史致仕归义门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寄邓舜英
病中雨夜(二首)
和祭酒胡先生题种菊韵
和苏检讨先生除夕前一日斋宿翰林
病中述怀二首 其一
晚节
题源隐
送潘知县之馀干
写竹 其二
和吴中书阁老韵
题江村渔隐
送松溪宰周景辰调连城
送玉林师赴会还闽中
写竹赠廖纪善
为荥阳宰沈彦初写竹 其二
题何雅言古柿山房卷
谢吕先生惠幅巾
寄沈徵士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楮巢为王可贞先生赋
题风雨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