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灯残孤馆独醒醒,断雁那堪此际听。老去雁怀浑似水,年来踪迹尚如萍。
一天霜月飞何处,千里关山想宁馨。料得豪家无此况,酣歌清夜对娉婷。
为张生写竹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五
满城桃李斗芳新,车马春风紫陌尘。君独胡为存苦节,饥虚休学采薇人。
米家船
旅泊无长物,满载惟书画。聊应随处娱,未许人携借。
写竹于沈诚甫来青楼壁
潇湘江上几千竿,雨雨风风翠欲寒。唯此一枝深有意,影随明月过林端。
宿雨源上人山房写怀
西风林下鬓萧然,转眼中年近晚年。踪迹自怜飘泊里,情怀偏爱寂寥边。
秋灯茗椀同僧话,夜月藜林对鹤眠。自喜拙谋从事简,岂应高尚绝尘缘。
閒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閒居。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长占烟波卷 其二
逝水滔滔春复秋,长年踪迹寄扁舟。五湖风景谁争得,千古应须付白鸥。
送许可久归钱塘
桑梓旧居存浙水,庭闱新构住京华。百年寄寓谁非客,两地往还俱是家。
回首白云离思杳,随人芳草去程赊。料应不久重来此,分手暂时休叹嗟。
墨君别馆
湖州有君堂,东坡有君馆。我亦常致君,砚池墨花满。
谢吕先生惠幅巾
乌纱寄惠承高谊,两带翩翩一幅全。制度带从周礼出,风流得自晋人传。
寒炉坐守偏相称,晓镜看来亦自妍。昨夜寻梅到山寺,僧言疑是老逋仙。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 其二
五湖烟水一扁舟,来往忘机共白鸥。得兴何须好东绢,漫将霜叶写清秋。
挽彭秀才叙古
一疾如何便永违,都门秋色惨斜晖。乡人惊报哀音去,老父来收旅榇归。
别梦尚能联几砚,返魂应解访庭帏。至今馆下多残翰,每见征人泪满衣。
题扇上枯木幽石图
露彩莓苔碧,天香桂子丹。多应广寒夜,流影落人间。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岚光飞翠入帘楹,枕簟生凉暑气清。公退日斜新浴罢,坐看峰影过州城。
题邹园十咏 其九 木香架
柔条架低屋,紫心开玉团。摘花酿芳醑,清香入肺肝。
送章秀才归松江
挟策来京国,经年未一官。籍名通秘阁,僦屋住长安。
身病怜亲老,妻亡念子寒。恩教暂归去,不是学张翰。
寄赠任给事中
君本霄汉客,降谪留人间。人间不可住,又复游名山。
彩霞绚春衣,瑶草腴朝餐。高风邈难及,悢悢心所攀。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圣主銮舆事北巡,山川皆被宠光新。荣当扈跸叨清职,忝预丝纶愧昔人。
丰采未瞻闻誉久,缄题先寄见情真。近知松桂凌寒好,毕竟均沾雨露春。
夜发资县
过雨晚来凉气好,征鞍夜发肯迟留。月华鞍路皎如昼,风叶满山浑是秋。
度水柝鸣津口逻,隔烟灯起驿边楼。驱驰本亦勤王事,添得诗情分外幽。
写竹送张思安佥宪陕西
雪满关山路不分,绣衣骢马出都门。此君岂独风霜操,到处应推雨露恩。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到北京
九华仙掌
宿维扬
题木香五色鸟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挽徐母
为刘孟功写双竹
送郑尚书致仕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三
送吴中书南京复职
贮诗囊
送张邦达之四会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三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三 催菊
东昌与陈德耔夜别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赠蒋御医用文
雪夜与乡人旅邸中小酌
寿雪洲
次韵张真人所画潇湘意 其一
四友轩为陈考功赋
风雨溪居
送叶生来省兄归钱塘 其一
送周编修复任还南京
题枯木竹石寄马桓仲
谢惠皮墩
端午赐观骑射击毬侍宴
寄乡友沈得渊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寄蔡景颢
重过小姑山
峡中杂咏 其八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挽吴母
和曾侍讲古意
病中雨夜二首 其一
忆故妻
题卞长史山水图
题苍筤池馆
晚节
济宁分水闸访乡人王大使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送王御史还松江
代雪洲端阳招客
写竹 其二
病中述怀二首 其一
送谢长司归山西守制
病中述怀二首 其二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送陈尚宾还靖州
相如驷马桥
雨中过欧阳编修馆题竹木画上
题清适轩
寄邵希远校书兼简叔行东屏
送鲁府黄谦纪善归莆田
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峡中杂咏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