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夫之
彀中游羿,莫漫惊、宠辱浪生规避。原自有、万里清空,可无影而藏,不飞而至。
黑白两端,算都是龙泉轻试。但涂中曳尾,刃发新硎,全牛皆废。
无涯有涯交累,唯饵香药作,不黏滋味。消彼此、百种聪明,向白日青天鼾
追和王百谷梅花绝句十首 其七
白头綵笔写氤氲,香霭描来雪几分。犹恐相逢不相识,拟添残月与轻云。
和梅花百咏诗 其七十三 钓湾梅
小穗侵波曲罥钩,危根拿石细分流。羊裘垫卧收缗晚,争唼落英看白鸥。
鼾睡 其五
春鸟过春不肯鸣,雨中仍听两三声。绿光影里还飞去,惊落残红一片轻。
读念庵诗次之 其二
碧笋惊雷拔地长,绿筠玉粉土膏香。连踵彻顶无涯畔,谁是胞胎秘息方。
咏史二十七首 其一
箕子生传淇范,刘歆死击谷梁。叛父祇求媚莽,称天原是存商。
戏作七夕词三首 其三
织锦无成上帝嗔,憨慵长夜望河津。何从更得蛛丝里,剩巧年年乞与人。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二十三
龋齿犹腾笑口高,无须注目孟劳劳。史迁诞亦疑巢许,阮籍狂宁骂懿操。
小觑维摩须借饭,深雠蒯聩未分桃。何当细语赵宣子,桑下壸飧莫饲獒。
小霁过枫木岭至白云庵雨作观刘子参新亭纹石留五宿刘云亭下石门石 ...
松级偶晨登,樾馆聊夕止。轻裾挟馀滋,溪夕宛方起。
夫君碧云期,良会伫难委。凌霄岂有扪,步秀方可纪。
流耳延雨声,惊华粲石理。架阁馺微霄,初英散新紫。
云观权众木,神楼耸弱水。仙游亦在区,魏榭空云绮。
淹宿有馀清,实归载留喜。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三
曹魏登坛舜禹,萧梁塔庙瞿昙。酸得不禁太苦,悟来妙在无惭。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八
孝逸妆台授钺,崔生穹帐修文。临镜妖狐国史,擭阑鹦鹉将军。
敔筑土室授童子读题曰蕉畦口占示之四首 其四
题字成元草,绿天幻绛纱。勿容贪载酒,何客可名芭。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二
泜水潍城垓下,陈仓子午褒斜。先手偏争后着,一羊不奈三叉。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七 黄梅
酿就莺醅已过春,日长还遣翠眉嚬。石家莫倚风狂味,霪雨新添妒妇津。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杨坟一竿竹,空外影千寻。六月飞冰雪,埋心直到今。
捣练子 咏霜
空无际,月无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镫影绿,愁人不道不消魂。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八十 药畦梅
竹籞密排落叶蠲,寻芽访蕊试新年。黄精苗绝蘼芜
得须竹鄂渚信知李雨苍长逝遥望鱼山哭之五首 其四
赤壁雄风百战酣,新安碧血洒江南。大观绰板先君歇,凄绝吴江老蘖庵。
西江月 春日野兴
草绿黄犉归晚,溪平白鸟飞低。小池春藕半沈泥。
渐近梅酸天气。
昨日社逢雨止,今年闰放春迟。寒深茸母短芽稀。
未与山厨做美。
和梅花百咏诗 其七十八 蔬圃梅
挑荠正美芥回青,脆甲中含碎玉零。缓火夜烹风味别,孤芳生齿酒初醒。
踏莎行 与李治尹夜话致身录事有感而作
几许兴亡,凭谁料理。血痕一缕留青史。从来白刃杀英雄,恹恹儿女丛中死。
霜气飞空,星光堕水。閒宵半吐伤心字。他年莫问草堂荒,萧萧落叶随风起。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和白沙八首 其三
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其四
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
昭山二首 其二
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二 二月梅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六
减字木兰花 春怨
解语花 鸳鸯梅
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九 玉笛梅
江城子 咏雪二首 其一
忍俊九首 其五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九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五
薄倖 午睡觉问渠
走笔赠刘生思肯三首 其一
初度日占六首 其五
惜馀春慢 本意
如梦令 春后寒雪不已
咏归燕
浈峡谣五首 其五 归猿洞
欧子直自南岳返讯之
竹枝词十首 其二
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一
玉连环 述蒙庄大旨答问者二首 其一
白云歌 其五
浣溪沙 山行
拟古诗十九首 其三
云山妙峰庵云是申泰芝炼丹处
旅警五首 其四
前雁字诗十九首 其一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三十八
为躬园题用念庵韵 其一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 檐梅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 其十六
添字昭君怨 秋怀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六
小重山 讯游人
和梅花百咏诗 其十二 问梅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四 剪梅
菩萨鬘 桃源图
题彭然石舠壁
多丽 别恨
尉迟杯 冬景
扫地游 忆旧
三门滩感兴三首 其二
洞庭秋三十首 其十八
春日书情
蝶恋花·湘水自分漓水下
贺新郎 寒食写怨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九
得嘉鱼李西华兄弟书追忆雨苍
和白沙八首 其六
鼾睡 其四
游子怨哭刘母四首 其四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一 绿萼梅
怨王孙 送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