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六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六

明代 王夫之

鹧鸪声断西日浮,君山未愁黄陵愁。白浪几何倾楚塞,金风既展讫神州。

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贾至张说尔何物,落拓欲牵万里忧。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洞庭秋三十首 其八

明代 王夫之

空有无垠铲径蹊,分明至极翻凄迷。远视不正非野马,客心已窘聊木鸡。

帆蝶卖眼惊天末,樯乌亡赖啼日西。阴光夕灼动绿气,

小重山 讯游人

明代 王夫之

闻道韶光色色新。青骢骄玉勒、踏芳尘。河桥嫩柳折殷勤。

全不管、叶叶翠眉嚬。

莺语咒含嗔。子规催不转、未归人。东皇若肯惜馀春。

红药在、重染茜香匀。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三

明代 王夫之

南山崔以嵬,上与浮云连。俯视何浩浩,飞云翔其间。

延眺须臾中,心目凄以闲。置身如流波,旦夕空百端。

焉能役心志,随物增忧烦。畴昔遨大梁,结交多英贤。

千里不相弃,良书托归翰。宝玦白玉光,系以双金环。

佩之四座惊,旁徨发长叹。所叹非偶尔,白璧当自完。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四十六

明代 王夫之

救日劳劳走啬夫,上天脉脉忆群巫。火城莫保裴中立,水阵长悲李左车。

高会不成诛宋义,贫交劣得失田苏。竹王一曲祠今古,山鬼旁招魂有无。

咏史二十七首 其二十六

明代 王夫之

蟋蟀消归秋壑,鹦

点绛唇 牡丹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春未分明,觌面始知韶日晓。朱凝粉袅。费尽春多少。

人在绿窗,艳影朦胧绕。碧天杳。瑞云回含。锦襭空青表。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三 西湖梅

明代 王夫之

缥渺芳情送画船,苏堤莫诧柳如烟。葑田捲尽琉璃现,此是开山白乐天。

喜迁莺 元夕

明代 王夫之

龟纹云展,逗月影、照人清善。徼幸春光,等閒换却,银海玉山万片。

不道残梅,香尽似惜柳条绿浅。更念我一茎瘦骨,风丝欲剪缱绻。

笑年年岁岁,长伴韶华转。野烧烘朱,疏星炫采,一点山镫光颤。

良夜人閒似此,莫问琼壸近远。痴来自笑衰翁,受用东风消遣。

忍俊九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鲩眼红如鲤尾红,吹沙蚀岸尽春风。任公无用钓缗处,毕竟鱼还死水中。

桂林偶怨

明代 王夫之

灵药成虚旧恨空,征衣无那楝花风。丝丝春雨垂帘下,又向天涯识塞鸿。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三 盆梅

明代 王夫之

平塘梦断夕阳红,曲槛容遮五夜风。一点春愁分不去,当阶斜睨锦熏笼。

避暑王恺六山庄会夕雨放歌

明代 王夫之

杨梅塞前杨梅熟,草覆溪流绕南麓。雷声昨夜破疏星,片片馀云留岳足。

云留云去争新晴,蕉叶回风绿倒倾。吹灯相照两含情,良宵不负新凉生。

我不能饮君不歌,华月出云光奈何。电漾金液雷颤牖,浮云上头悬北斗。

放棹唯寻杜景贤,倚藤长爱支离叟。就君销夏借君闲,无归之客身阑珊。

稻脚将圆子鱼长,高枕无心谋往还。

暑过友人新斋六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古人不可知,今人我对君。有时发狂嗔,太和自氤氲。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四

明代 王夫之

代契丹憎延广,为司马爱谯周。一线容头活计,二毛肉袒风流。

浈峡谣五首 其五 归猿洞

明代 王夫之

故山元有主,新宠讵难忘。犹恐孙郎妒,相邀弄夕阳。

南岳摘茶词十首 其五

明代 王夫之

琼尖新炕凤毛毸,玉版兼蒸龙子胎。新化客迟六峒远,明朝相趁出城来。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六

明代 王夫之

和月春巳徂,林鸟有馀声。落英无返顾,流览怛中情。

宝刀垂鞶带,昔我何所营。中宵不自戢,髣髴感精灵。

邂逅良人姿,执手相徂征。心好自旖旎,随风飘长缨。

虽非思所臻,乍觏亦不惊。愿言托白首,畴云中路倾。

绸缪不相释,屡顾念平生。怀抱申此夕,感之双涕零。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 其十二

明代 王夫之

渔艇无踪樵径荒,平沙露冷月微茫。问师此景从谁得,莫是前身现雁王。

霜天晓角 怀旧

明代 王夫之

平湖春水。日落扁舟舣。话到伤心深处,双泪落、青樽里。

天不。留愁绪。拚遣愁人死。刚有一丝春怨,又花落、鹃声止。

和梅花百咏诗 其四十二 疏梅

明代 王夫之

暮雨萧萧梦几忘,晨星落落意争狂。从教子结调羹用,不倚多金傲雒阳。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