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史二十七首 其一

咏史二十七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箕子生传淇范,刘歆死击谷梁。叛父祇求媚莽,称天原是存商。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四 红梅

明代 王夫之

对色疑非香不非,迎暄莫问素心违。光风灼灼传新喜,残雪全消散落晖。

感遇十一首 其十

明代 王夫之

阪月漾初暄,桃李耻未开。既欣新绪荣,亦畏霜雪摧。

迟疑志不决,东风徒增哀。两者谁为佳,旁人难与裁。

静女远逢迎,置彼良愿乖。巫咸已上天,鸩鸟非吾媒。

欢怨物自劳,于我何嫌猜。

游子怨哭刘母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丝断不复理,鸟鸣哀难止。三年九春绝,衰草凌霜靡。

行行向隧道,邑邑歌蒿里。掩涕会有时,苍天终何已。

念奴娇 咏蝶

明代 王夫之

流莺啼遍,唤不醒芍药,丛中双蝶。待把红香留住稳,无待雨狂风劣。

流水浮萍,垂杨飞絮,都是閒枝节。殷勤为甚,飘零了不孤怯。

纵好绣带云裳,来回弄影,荡芳情一捻。日暮帘垂归燕语,池上晚风猎猎。

渺渺天涯,归魂何处,便是烟花劫。无人说与,阳关梦里三叠。

满江红 初夏

明代 王夫之

霞映晴空,惊晓梦、馀寒消尽。日影转、绿阴寒寒,碎痕红印。

燕子归来憨不语,柳塘樾径都相认。尽从今、长日小楼空,无人问。

浮萍叶,鱼难信。商陆子,鹃犹恨。怕黄梅雨浥,湿烟还困。

记得年时游冶处,轻衫碧映荷钱嫩。奈柳丝、閒挂葛巾斜,窥霜鬓。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十八 杨殿撰慎 塞垣

明代 王夫之

碎叶孤城朔雁飞,安西都擭候骑归。汉旌已觉交龙捲,虏酒初骄撞马肥。

桃叶杨花江上梦,敲冰燧火北庭围。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诧中朝有建威。

减字木兰花 忆旧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春溪水满。月向桃花香处暖。几叶芭蕉。绿香斜侵嫩草苗。

碧烟日罩。遥听江城歌管闹。小步閒吟。一径苔阴万里心。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十七

明代 王夫之

悠悠青天高,不知生所终。巫咸巳上天,欲诉将奚从。

但见大壑间,日暮生清风。惊鱼跳渌水,秋蛩吟兰丛。

怀我心所钦,邂逅相迎逢。

和梅花百咏诗 其四十 孤梅

明代 王夫之

空明碧瀁粉离离,寒鹊寻香远不迷。野渡问津人共指,重来犹记折残枝。

走笔赠刘生思肯三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水绿洲前鱼艇多,也来相伴晒渔蓑。逢君剪烛当深夜,奈此干戈满地何。

西江月 本意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湘水悠悠北去,章江渺渺东流。清光拂剑碧天秋。

情寄一杯浊酒。

落月倩谁留住,长江又送新愁。小孤潮阻散花洲。

露冷长堤衰柳。

黑山访址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岳力偏幽最,平遥眼一新。得从烟月望,拟作钓江人。

和梅花百咏诗 其四十七 落梅

明代 王夫之

乍㬉初催朵朵齐,蛟冰风捲画楼西。琉璃国土堪埋玉,不遣馀香上燕泥。

白云歌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无数閒云出翠微,和风和雨夹山飞。孤烟一片如轻絮,自绕疏林款夕晖。

一剪梅 答须竹所问

明代 王夫之

北海残碑数字传。前日烽烟,今日苍烟。湘灵雁柱鼓湘川,欲扣清弦,还恐惊弦。

閒心遥寄水云边。莫问湖天,自有壶天。忘忧春暖锦堂萱,好种芝田,且看桑田。

和梅花百咏诗 其十四 索梅

明代 王夫之

楼头遥望识春生,雪径过从奈宿酲。闻说冻禽争采啄,何妨分我一杯羹。

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九 玉笛梅

明代 王夫之

曲里寻春已惘然,瑶村况觅洞庭仙。空花和合声香色,带影独头起识田。

竹枝词十首 其八

明代 王夫之

江边寒梅自着花,江上女儿自斗茶。浪向花前爇片脑,浪疑茶里点脂麻。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午日尚曈昽,紫光衬元叶。暄气上台阴,香风吹冻蝶。

念奴娇 南岳怀古

明代 王夫之

井络西来,历坤维万叠,丹邱战垒。万折千回留不住,夭袅龙骧凤起。

云海无涯,岚光孤峙,绾住潇湘水。何人能问,问天块磊何似。

南望虞帝峰前,绿云寄恨,祇为多情死。雁字不酬湘竹泪,何况衡阳声止。

山鬼迷离,东皇缥渺,烟锁藤花紫。云璈无据,翠屏万片空倚。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