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其二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便得春风也是枯,藤萝不挂尽萧疏。遥知练鹊过新绿,只似河阳掷果图。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追和王百谷梅花绝句十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元魂不死空明外,秋水秋云总似花。直待江春问消息,痴拈袜线觅袈裟。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十四 李副使梦阳 怀古

明代 王夫之

百尺丽谯俯暮原,黄河捲雪拥蛟门。朱仙祠庙青松冷,艮岳风霾白日昏。

华表定留千载恨,灵旗难返九招魂。寒鸦斜照苍茫外,酹酒长怀国士恩。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三 盆梅

明代 王夫之

平塘梦断夕阳红,曲槛容遮五夜风。一点春愁分不去,当阶斜睨锦熏笼。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瀑布良可观,临之喧不清。水帘垂一尺,微送佩环声。

和白沙梅花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梅花欲发雪撩之,不损清香一万枝。半点千钧春气力,看花人似海谁知。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六 青梅

明代 王夫之

花事阑珊绿覆除,累累带雨更愁余。涛笺藉染胭脂色,聊寄江南一纸书。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月似芦花烟似水,似如不似劳形容。喷雪凝寒犹清适,涵晖冷燄飞轻松。

星汉相看交不昧,心魂欲之亦奚从。但觉晃煟透圆碧,不辨愁来忽已逢。

康州谣追哭督府义兴相公是去秋同邹管二中舍会公地

明代 王夫之

可怜康州城,泷水从南来。龙旗翩翩去何繇,苍梧迷密云不开。

秋风起,秋叶飞,旗翩翩,去不归。乌头黑,雀头白,城上飞,声哑哑。

羽林军,神厩马,昨日灵羊溪,今日康江下。杨花自飞鸟自栖,相公白旐清浔西,康州城下生蒺藜。

浣溪沙 过熊男公夜话

明代 王夫之

炊稻烟阑煮笋香。溪流萦岫半斜阳。閒宵不觉剪灯长。

鱼计向春元得水,蝶魂入梦不惊霜。无劳濠上讯蒙庄。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七 簪梅

明代 王夫之

宜春燕子缕金花,抛掷偏拈紫玉芽。风味爱他林下好,妆成掬雪试烹茶。

三门滩感兴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鸣鸢为风徵,鸣鹳为雨徵。畏风或苦雨,勃然而怒兴。

天适欲风雨,吾力亦奚能。吾适患风雨,天心亦奚凭。

况彼区区者,俄然为化乘。不知方寸内,风雨皆渊冰。

摸鱼儿 其八

明代 王夫之

截流澌、飞虹侧挂,长空流月孤影。斜收返照蔚蓝天,蘋末一江风冷。

更漏静。罢鸣桹、停桡沙觜星光耿。疏镫夜永。似说向人间,流光易谢,夜烛游须秉。

歌舞罢,追赏良宜此景。木兰牵动绿荇。樵青唱阕斗参横,残月又斜西岭。

君莫省。君不见、芦中人老成萍梗。载愁舴艋。向牛饮溪边,羊裘滩上,别把丝纶整。

新秋同唐古遗须竹游钟武故城归坐小轩夜语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閒堂剪烛夜如何,银汉疏风古树多。便把一竿随尔住,江门原有旧藤蓑。

玉连环 述蒙庄大旨答问者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生缘何在,被无情、造化推移万态。纵尽力、化与分疏,更有何閒心,为之偢睬。

百计思量,且交付天风吹籁。到鸿沟割后,楚汉局终,谁为疆界。

长空一丝烟霭,任翩翩蝶翅,泠泠花外。笑万岁、顷刻成虚,将鸠鸴鲲鹏随机支配。

回首江南看烂漫,春光如海。向人閒到处逍遥,沧桑不改。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八 盐梅

明代 王夫之

鼎烹鼎食在逡巡,谁遣酸寒入梦真。滋味何如末下豉,秋风招隐啜湘莼。

生查子 春感

明代 王夫之

梨花一片飞,飞落春衫袖。莫漫爱馀香,春去君知否。

青郊骢马儿,浪醉旗亭酒。不是不催归,宝鞭在君手。

旅警五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恻恻保此名,踧踧擭此生。此生何以重,此名何以荣。

无乃随影动,其根若浮萍。安得良宵中,齁睡而不惊。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惊风吹霰雪中还,万里黄云一线关。回首江南此风景,唯将呜咽写潺湲。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三十四 王佥事思任 登岱

明代 王夫之

何须大叫帝阍闻,肸蚃通天黍米分。吴练凄迷亏老寿,汉封细碎到亭云。

欲收元气无坚影,自笑顽躯亦片云。帝鬼痴灵皆一蚁,强将斋沐溷元君。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七 罗浮梅

明代 王夫之

客路相逢散旅愁,桄桹月落海天悠。何当移向神山种,得共师雄赋白头。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