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其十一 啸台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其十一 啸台

明代 王夫之

午日尚曈昽,紫光衬元叶。暄气上台阴,香风吹冻蝶。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二十八

明代 王夫之

花萎香檀草自忧,凭将托钵笑宾头。门东但哭耶娘饭,天际非迷贾客舟。

即遣金棺重露足,应知画饼不充喉。两堂漫为猫儿鬨,顶戴芒鞋代汝愁。

浣溪沙 山行

明代 王夫之

曲曲屏山翠幕垂。啼禽不拣浅深枝。逗人斜转竹林西。

绿玉竿柔愁露浥,翠烟叶密耐风欺。溪光一半染玻瓈。

吟巳犹不得曙再次前韵广之

明代 王夫之

生气纷去来,屈伸无能挠。腐儒分梦醒,离析恣智巧。

画鸡厌元旦,冶铜铸刚卯。辟火养鸊鹈,驱疟挂蟹爪。

庚申囚彭倨,己丑讣陈鲍。趁火萤尻张,垂涎瓠项拗。

染指易为瞋,老拳竞相饱。疗妒仓庚烹,咒鬼鸺留煼。

唾星酿流光,占吉灼羊骹。渐老尝已熟,观物觉已稍。

石女孕自生,铁牛蚊漫咬。因之参寥游,不畏苍天狡。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八 汉宫梅

明代 王夫之

长门春锁万花深,纨扇无愁到玉林。记得虞渊官簿说,紫华紫叶结同心。

忍俊九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腊月桃花带雪妍,迎头早唱卖花喧。若教赊贩春千日,借问姚黄得几钱。

丑奴儿令 和李后主秋怨

明代 王夫之

当年谁送江南怨,云树悲秋。舴艋含愁。月影消沈玉一钩。

无数蜻蜓飞晚照,红蓼梢头。款款嬉游。水冷蘋花带影流。

咏史二十七首 其二十三

明代 王夫之

擒守忠如捉鳖,奉嘉王亦建瓴。流汗帆风摇橹,埋头白昼囊萤。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八 盐梅

明代 王夫之

鼎烹鼎食在逡巡,谁遣酸寒入梦真。滋味何如末下豉,秋风招隐啜湘莼。

五日前一夕唐如心以近诗见问病废夜读久矣即夕口占寄意

明代 王夫之

榴花困雨不得红,溪荪浃露青烟丛。明朝荪续五丝缕,新月初弯一线弓。

楚国神弦惜往誓,山中桂树思悲翁。纸窗晴日能相借,锦字凭开雾眼空。

挽烈妇廖周氏

明代 王夫之

冒刃扶姑命,躯残刃折铓。至今荒冢里,赢得血痕香。

江城梅花引 病中口占示刘生

明代 王夫之

和镫和影一双双。耐凄凉。尽凄凉。天也难教,病骨老来降。

还欲其天争旖旎,空碧里,弄轻狂、竞飞霜。

飞霜。飞霜。夜何长。有难忘。自难忘。梦也梦也,还认得、烟水微茫。

待把疏星,斜月与分张。一叶暗飘风不定,飞去也,尽飘零、在回塘。

新秋同唐古遗须竹游钟武故城归坐小轩夜语四首

明代 王夫之

岳阴万片惹云肥,暑气犹留凝不飞。野径偶然成远望,江湖何地卜渔矶。

暑过友人新斋六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烧灯照双影,两心在影中。影随灯去留,此心满虚空。

广落花诗三十首 其十六

明代 王夫之

棘罥苔缄蟢网封,还披密筱问遗踪。三山空在云千里,九处堪疑翠几重。

菡萏魂留霜粉腻,蔷薇髓滴露香浓。楚宫梦巳无寻处,祇对巫阳暮雨峰。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七 黄梅

明代 王夫之

酿就莺醅已过春,日长还遣翠眉嚬。石家莫倚风狂味,霪雨新添妒妇津。

哭欧阳三弟叔敬沈湘六首 其六

明代 王夫之

南荣枝叶各相当,抛玉挥金意共长。岸谷消沉羊叔子,推恩无分到中郎。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烁

明代 王夫之

大圆不息翻河车,闪烁万顷吹银芽。化汁烁色混潇皛,青气双合通荒遐。

无质可抟犹沐浴,有见不盈奚开遮。何得丧耦此孤坐,谁邀明月觅芦花。

胡安人挽诗

明代 王夫之

幽兰自著花,菖蒲自成节。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

夙昔兰闺英,金韬送远道。历历视明星,悠悠思春草。

春草生有时,黄尘飞不已。白玉忍蒙沙,清流怨何驶。

上有龙标月,下有沅江水。沅水自东流,梧云向南开。

蒲花生石上,芳节待归来。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三十三

明代 王夫之

清霜坠叶月当宵,似我风流不易描。相好装成活卦影,文章哭杀死神尧。

黄金肘露衾前雪,生铁牙消饭底焦。十里花飞千步锦,兰巢香满闹䳂鹩。

旅警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闭户读残书,居然有户牖。出门对群动,未必免濡首。

无曰无知音,日月皆针灸。彻骨疗沈疴,焉得辞老丑。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