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留别孙孟博

留别孙孟博

明代 王洪

相辞明日去朝天,楚水吴山兴杳然。千里断云随去马,一江明月载归船。

草庐晦迹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预买蜀笺三万幅,朝朝挥写寄来篇。

诗人王洪的古诗

邹氏吴江书舍

明代 王洪

大道如青天,六经著日月。群贤扬其光,粲然众星列。

胡为千载后,雕虫事钻穴。残竹侈汉伪,遗灰昧秦阙。

鱼豕竟难辨,郑卫互相越。白石抵真璧,跛牂骋遐辙。

喧啁寒蝉呜,萧瑟秋萤灭。之子秉遐尚,三迁仰遗烈。

铭心诵姬繇,正席敷孔说。夕忌明月驶,朝畏阳景没。

独立披浮云,万里见昭晢。道积身可贵,理悟心自悦。

会当探骊龙,明珠与子掇。

黄氏馀秀堂

明代 王洪

江水何浩浩,上有嘉树林。高堂此逍遥,坐见南山岑。

萋萋时卉繁,霭霭浮云阴。有酒自斟酌,摄衣独抚琴。

户庭无馀喧,山水有遗音。永言怀古人,何以慰我心。

送陈赏之任广西佥宪

明代 王洪

中夜观执法,明明辉太微。乃知绣衣人,承太出皇闱。

朝发洪河津,莫即澄江路。朔风吹清霜,飞度苍梧去。

苍梧连桂林,山高云雾深。半夜见海日,十月闻春禽。

按部花县中,问俗青山下。官道出榕阴,蹀躞嘶骢马。

英声振列城,望尘群吏迎。铁冠珥白笔,辉赫严天刑。

虞廷重钦恤,周家积仁厚。萧艾与芝兰,均之庆云覆。

张汤善磔鼠,毛鸷徒纷纭。子产修条章,晏然民自淳。

鸾凤信委夷,鹰隼自搏击。苟无济物心,凭陵亦何益。

子去慎所持,前贤以为期。人来报佳政,慰我长相思。

送江克显还杭

明代 王洪

饯别江亭日未斜,东风开遍禁园花。朔云吴树三千里,一路青山直到家。

竹枝词 五首 其四

明代 王洪

前年粜米上瞿塘,今岁装盐过岳阳。伴侣相逢终日醉,有钱不似在他乡。

题张真人墨竹 其三

明代 王洪

翠节香根带雨移,萧萧偏与静相宜。春花零落秋霜后,独立青云君始知。

张氏南溪草堂

明代 王洪

禀性少谐俗,养生殊寡营。偶从田野居,遂寡云壑情。

攸攸水含波,萋萋卉敷荣。霭霭高榆閒,喈喈春鸟鸣。

复寡微雨霁,旷然山水清。鸣琴坐日夕,时复挥我觥。

多求徒为累,苟出良自轻。栖迟此为乐,孰谓无所成。

虞美人诗 其五

明代 王洪

灞上事不集,鸿沟志已违。黥布且西逝,亚父复东归。

腹心尚如此,何况他人为。畴昔京索间,释彼父与妻。

信誓且不顾,恩好何足追。回首望彭城,山川郁崔嵬。

日暮驻我军,劳此战者疲。

春草图 其一

明代 王洪

牧羝边塞阔,车马华山多。雨露滋仁化,风霜奈尔何。

题竹寄友人孙孟博

明代 王洪

凉飙肃馀音,微云澹清影。美人期未来,独立清秋迥。

题无为天师画渭川秋雨图

明代 王洪

朝天初自玉清还,鹤氅生凉凤管闲。想见上方挥洒处,雨馀星月满仙坛。

李郎中粉署馀清卷

明代 王洪

鸣佩趋丹阙,焚香坐粉闱。禁城钟鼓静,人吏简书稀。

幽鸟鸣高树,凉风动紫微。明时仍宦达,谁不羡恩辉。

过杨州东关戏王时彦 其二

明代 王洪

高楼小妇坐吹笙,杨柳春风动远情。却笑天涯芳草色,青青常是逐人行。

怀内 其三

明代 王洪

言徂至京国,宛若归故乡。入门见童稚,整衣拜高堂。

邻里欣来适,更具酒与浆。中厨其孰营,能不怀慨慷。

题水仙花 其一

明代 王洪

南国多佳人,春风汉皋曲。翠鬓而华裾,逍遥湘水绿。

秀色不自献,芳香动盈掬。蹇修其谁来,期之在深谷。

题梅花万玉图

明代 王洪

大珠小珠千万斛,满地月明护寒玉。东风吹□□□□,凭阑听彻南枝曲。

舟中杂兴 其三十

明代 王洪

山海环恒岳,星河绕析津。言从三殿客,共作两京臣。

视草琼楼晓,看花玉署春。自惭疏钝质,何以答枫宸。

过杨州东关戏王时彦 其一

明代 王洪

杨柳青青水岸斜,城中初日散啼鸦。关情最是閒桃李,处处春风解放花。

舟中杂兴 其二十三

明代 王洪

古戍暮云深,飞沙起夕阴。人烟迷草泽,客路出榆林。

日落空山兽,风高火野禽。前程殊未已,弥惬壮游心。

黄御史宗载席分韵得樽字

明代 王洪

孟春兆和气,旭日丽以暄。庭卉含新荑,谷风扇芳原。

佳朋乐兹日,携具枉见存。肃我文翰友,列筵属清樽。

仰望西山岑,俯观佳木园。河冰泮馀澌,流泉激清源。

嘤嘤林间鸟,和音复相宣。共谓当尽娱,羽觞疾飞骞。

中酣发微咏,谑以笑与言。遐思邈云霄,奇文馥兰荪。

顾已夙浅薄,幸偕君子论。食苹慕周行,伐檀感明恩。

申交在敦谊,讵曰殽与飧。

王洪

王洪

(1379—1420)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17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