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 其七 茅阁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 其七 茅阁

明代 王渐逵

葵荒还自理,酒熟不用沽。因窥瓮中牖,悟得先天图。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约王宇斋游白云蒲涧不果诗以柬之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第一峰头色相真,泉翁书院倍嶙峋。相期杖履红尘外,共酌清泉卧白云。

挽霍渭崖五首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月旦凭谁更品评,古今人物自成名。遥知嘉靖明伦疏,留与千年映汗青。

别何古林八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梅花缥缈障烟萝,第一峰头月色多。花月留人君不住,自煮山茗自樵歌。

望罗眼和甘泉韵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廿年藏息傍岩隈,转眼光阴得许催。共叹眼生元是幻,应知历劫不为灰。

烟霞落寞林中影,花鸟流连掌上杯。认得此山真面目,朱明开辟待君来。

张宪长过访诗以谢之

明代 王渐逵

问俗惊看到野人,怀贤今喜得相亲。荒林已见无留暑,冻雨应先为洒尘。

礼介岂堪从委巷,青山久不拜朱轮。三吴明日空回首,愁对文星入望频。

避暑山中十咏 其十 暑甚得雨

明代 王渐逵

旬日苦炎毒,遥知酿雨天。楼头云欲压,阶下蚁先悬。

林暝声逾切,风狂势转骞。绮窗清簟外,忆汝自多贤。

送龚佥宪归吴

明代 王渐逵

杖履溪头一拜公,孤心谁与献重瞳。看来世事浑如逆,只有归帆是顺风。

访甘泉书院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灵泉清彻注玄关,灏气元精共往还。直作川原归海去,不将尘滓混人间。

立春日中洞山居偶成

明代 王渐逵

紫烟融日敞空山,独对群峰启笑颜。白雉对迟束越使,青牛应未出涵关。

马图梦溯羲皇上,蠹竹羞称贾郑间。唯有东风解如意,溪头相别又知还。

赠督学蔡可泉

明代 王渐逵

忆昔寓京洛,同官西曹院。君年富英妙,词藻动畿甸。

暌别叹旬载,越海欣一见。储歛日已深,煦闰溢颜面。

学士资绪馀,诸生启模宪。古称德润身,君子重豹变。

说泽方自兹,离索复相远。知崇而礼卑,持此信精鍊。

临岐更踟蹰,瞩望增眷恋。涧毛虽云微,可以供一饯。

江淅尚玄悟,学者群宗之。讵知了性命,乃与日月宜。

奇珍匪尝口,绚霞岂能衣。古来齐鲁论,心事未云岐。

达士抱以脩,浊世相乖痴。君看百尺楼,下有栋与基。

玄谈竟无益,顿悟亦何为。隐语互相倡,无乃堕禅机。

君生群哲乡,大途宁更疑。懋矣炳前脩,新知信相期。

不惜远书札,启我衰钝资。

项瓯东过访诗以谢之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玉局真官下五羊,朱明仙客共徜徉。云霞掩映玄班侍,林樾深沉翠盖张。

两部蛙声来鼓吹,一溪花影自霓裳。白云越秀休相讶,迟尔山灵半日忙。

水濂洞用洗少汾韵

明代 王渐逵

容与步丹巘,逶迤转瑶石。飞声林杪度,玄韵岩端出。

霏微绝禽鸣,莽荟暗浮迹。萧然独凝伫,万虑况空寂。

初疑雨藏山,迟听风生壁。源泉神鬼呵,渊窅洞不测。

临流发长啸,馀响杳无极。凌空散羽翰,逸思敞胸臆。

众山何累累,俯瞰失群垤。日慕薄言旋,帘开月虚白。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 其六 莲池

明代 王渐逵

灏风夜逾郁,香气迥不缺。道人读素书,来伴瑶池月。

颖江书院

明代 王渐逵

共入闻韶径,遥登寡过堂。风烟环武水,名胜带皇冈。

礼乐乡闾洽,文章草木光。会当修郡志,吾欲撰循良。

栖贤桥

明代 王渐逵

爱尔栖贤地,虹桥驾碧漪。洞传唐李勃,碑刻宋淳熙。

落日闲丹壑,长风怯葛衣。欲穷庐阜顶,五老会相期。

东风吟和冼少汾并寄少汾同社诸君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树作亭台山作城,春来岩壑更妍清。棠梨一夜催花发,多谢东风太有情。

雨中有怀白斋古林

明代 王渐逵

停午海云起,淋浪竟夕连。水添惊宿鹭,风急乱鸣蝉。

舟楫忆昨日,阴晴异一天。支颐撩尔思,剪烛不成眠。

送良会陈同年被召还任新喻尹

明代 王渐逵

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

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空山吟十咏有序 其四 九日山

明代 王渐逵

寂寞空山歌采芝,菊花开遍雁声迟。一尊散发峰头卧,和得文公九日诗。

避暑山中十咏 其九 柬黄伯才

明代 王渐逵

吾道多黄子,讲堂清昼阴。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

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