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避暑粤山中诸君携酒见访 其一

避暑粤山中诸君携酒见访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满酌金华湘簟冰,欹枕翛翛玄思生。青林不与溽暑接,好月故傍高台明。

自嗟真境少神赏,共拂丛埃凌太清。醉来却怪洞天记,尽收乐处归荒冥。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八

明代 王渐逵

越山诗社未曾榛,野老萧萧扫翳云。嬴得春来风景好,满林花鸟候词人。

与金周二逸士泛舟西湖

明代 王渐逵

杨柳堤边初放舟,绿荷红蓼思悠悠。尊前白鹭窥仍狎,湖外诸峰碧更浮。

有时对月还击楫,无限好怀俱上楼。涌金门外重回首,二十年来是旧游。

送李三洲之湖广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黄鹊恣轻举,乃在楚云间。孤踪杳弗及,此去何时还。

霏霏汉阳树,矗矗江夏山。相望不相即,我心郁以烦。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山亭静倚湖之滨,晴光晦色俱相匀。闲从花下一岸帻,时有好风来趁人。

生日答伦右溪韵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寻春遥向仲春前,春在王生杖屦边。把酒忽惊逢兔月,出山重记是牛年。

心从尧舜千龄在,学到程朱几派传。莫更鼎中求大药,须知无欲即为仙。

别郑东溟同年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玉扃馀闲散,灵纵漫眺游。星岩敞丹穴,蓬阁瞰瀛洲。

海水几清浅,云槎任去留。帝阍归召近,苍佩待螭头。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八

明代 王渐逵

岭海于今盛事存,茂林脩竹萃诸贤。葛巾野服同扶醉,曾记当时入社年。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六

明代 王渐逵

学圣人人共一班,每当粘滞廓清难。欲知跬步还千里,诚意津头仔细看。

闻云谷新成约何古林同居

明代 王渐逵

伦子新成云谷窝,扫开骈翳待王何。数来贤圣还能几,静后工夫岂在多。

不向炉前重作灶,任教门外可张罗。呼童著意栽松竹,记取他年绿满阿。

闻报

明代 王渐逵

贺兰西去接洮临,河套经年掳寇侵。上将独擎金斗印,司农方进玉关箴。

银河断送砧声切,铜柝初传朔气深。昨夜羽书闻下国,材官车骑出榆林。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 其七 程总戎雪崖

明代 王渐逵

将军起勋胄,恂恂若儒生。虎帐弃玄略,词林抗英名。

天威付神武,浪迹歌太平。羌胡方桀骜,迟尔嫖姚兵。

登越王台怀古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深秋怀抱向谁凭,访古登临意转增。衢井万家刘氏宅,牛羊衰草赵王陵。

天空巽鼓浮南极,日落神鹅见急淜。犹自荒台寻故事,鹧鸪飞上木瓜藤。

阻风东湖与梁挥使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冥冥烟火欲无津,鼓角声高薄晓云。为报鸱夷莫惊觉,将军原是好贤人。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六

明代 王渐逵

玉简金涵藉未除,旧时真兴定何如。青萝大隐春无恙,已遣山灵整鹿车。

祝圣会感兴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越城元日萃诸贤,正朔遥颁又始年。南极星躔皆拱北,遐荒春色亦朝天。

衣冠俨肃瞻台上,训制亲承到日边。洛社香山应远让,江湖廊庙得兼全。

同江虚谷何古林在吴少岩宅上宴聚一首

明代 王渐逵

旬日苦炎热,逼则悲昏明。五内既郁沸,四体如沃蒸。

夜来如雨过,爽气嘘清泠。绿荫舒且坐,驾言思我朋。

肩舆渡长陌,奄忽至西城。相知二三友,坐我居广庭。

温言慰缱绻,促席喜弗胜。旨酒荐馨嘉,时物亦合并。

大斗瓷深酌,严令复兼行。剪烛不见跋,兴洽杯自倾。

古来重久要,胶漆皮喻情。归路倍踟蹰,恍惝复屏营。

终晚不能寐,旭日已旦升。

赠别王肖溪户曹郎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人谋此云逐,相见动欢剧。星堂深燕歌,慰我好颜色。

值此三春候,天气亦朗适。遥堤缀缃枝,密叶栖绿翼。

为乐曾几何,离别复在即。骊驹鸣远道,使我心转恻。

转恻复何为,别取不可止。征人向江津,游子归故里。

怀贤弗能忘,伫立洲之沚。明时策殊勋,褒宠日伊迩。

令德崇以昭,芳馨冒神喜。眷恋儿女间,岂以望君子。

一川亭为高明杨上舍题四首 其三 秋

明代 王渐逵

苍松翠竹逐年芳,三径由来晚未荒。已约黄花重载酒,不堪风雨近重阳。

和程玉峰新春写怀

明代 王渐逵

家在青萝第一湾,茅扉长掩白云间。渊明酒后惟栽柳,上蔡年来已破关。

残腊应无请自去,春风如约又知还。日长园坞閒消遣,累石疏泉作假山。

送黄泰泉之江西

明代 王渐逵

短篷疏雨共船窗,水为离人夜送淙。白日浮云连北阙,清秋晴黛过西江。

文章王勃虚前阁,风土扬州亦故邦。此后应怜重回首,洛澄孤影对银缸。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