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元好问
暮云楼阁古今情,地老天荒恨未平。白发累臣几人在,就中愁杀庾兰成。
江城子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梦与予过田
木兰花慢 送取新归隐山阳兼简玉川同社
风雨停舟图
老木高风作意狂,青山和雨入微茫。画图唤起扁舟梦,一夜江声撼客床。
宛丘叹
秦阳陂头人迹绝,荻花茫茫白于雪。当年万家河朔来,尽出牛头入租帖。
苍髯长官错料事,下考大笑阳城拙。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
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饥摩寒拊哀孤茕。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
冰霜纨裤渠有策,如我碌碌当何成!荒田满眼人得耕,诏书已复三年征。
早晚林间见鸡犬,一犁春雨麦青青。
五松平
竹港晨露白,石门秋气寒。湍流落涧壑,细路深茅菅。
江平白石出,竟日沿清湾。四顾不见人,山鸟时閒关。
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力尽不能过,却坐空长叹。
青天白云间,可望不可攀。虚名竟何得,行路乃尔难。
紫牡丹 其一
金粉轻黏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尽饶姚魏浓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如何借得司花手,偏与人间作好春。
朝中措 贺张伯宁家儿子犀郎晬日
骊珠光彩照燕南。喜气溢街谈。未到灵椿丹桂,一枝先看宜男。
明年人日,探官贴子,已具新衔。管甚犀郎小小,安排竹马青衫。
鹧鸪天 其二 宿赵州
绿袖垂肩士女图。艳歌还似转莺雏。一春杨柳吹绵后,五月榴花照眼初。
明画烛,倒金壶。使君晓夙宴西湖。老来忘却行云梦,犹要春风醉后扶。
蝶恋花·急鼓初钟催报晓
学东坡移居八首
谁谓我屋宽?寝处无复馀。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
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
老我于其閒,兀兀穷朝晡。起立足欠伸,偃卧足展舒。
窗明火焙煖,似欲忘囚拘。屋前有隙地,客舍不可无。
花阑及菜圃,次第当耘锄。东野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我贫不全贫,尚有百本书。
清平乐·村墟潇洒
愿成双
绣帘高卷沈烟细。燕堂深、玳筵初开。阶下芝兰深金卮。有多少、雍容和气。
翠眉偕老应难比。效鸾凤、镇日于飞。惟愿一千二百岁。永同欢、如鱼如水。
论诗三十首·其十
刘远笔
老㕙力能举玉杵,文阵挽强犹百钧。惜哉变化太狡狯,向也褐衣金虎文。
宣城诸葛寂无闻,前后两刘新策勋。谢郎神锋恨太隽,虽然岂不超人群。
三钱鸡毛吐古坟,尖奴定能张吾军。何时酌我百壶酒,为汝醉草垂天云。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行帐适南下,居人局庭户。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
今朝川涂静,偶得展衰步。荡如脱囚拘,广莫开四顾。
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
乡闾丧乱久,触目异平素。枌榆虽尚存,岁晏多霜露。
浣溪沙 三台送客,作离合体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四
天上三郎玉不如,手中白羽趁花奴。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
点绛唇 青梅永宁时作
点绛唇·梦里梁园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649篇诗文
渚莲怨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二
送杨次公兼简秦彦容李天成
过寂通庵别陈丈
小重山·酒冷灯青夜不眠
浣溪沙 别纬文张兄
再到新卫
临今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
点绛唇·连夜春寒
密公宝章小集
黄华峪十绝句 其二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二
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
游承天悬泉
鹧鸪天 木犀
浣溪沙·一片青天棹过
石勒问道图
木兰花慢 赠吹**者张嘴儿暨乃妇田氏合曲
满江红 关希颜之官徐州
秋日载酒光武庙
十二月六日二首 其二
点绛唇·帘卷荷香
出京
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
朝中措 效俳体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五
野谷道中怀昭禅师
杜生绝艺
朝中措 寄杨漕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柳梢青 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二
药山道中
续小娘歌十首 其四
乐府乌衣怨 旧名点绛唇
古鸟夜啼 玉簪
赠别孙德谦
送张君美往南中
论诗三十首(选五)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水调一头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三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三
江城子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衰与予过田
水龙吟·汉家金粟堆空
雁门关外
寄荅商孟卿
梁园春五首 其二
探花词三首 其二
江城子·杏花开过雪成团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四
汴梁除夜
临江仙 相下与王以道饮,席间走笔为赋。王
同冀文明秀山行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六
下黄榆岭
论诗三十首·十六
饮酒五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