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王庭圭
方丈前林万木春,桃花面目更尖新。为师拈出灵云话,却恐桃花解笑人。
次韵刘炳先昆仲见寄
未有新诗敌庾郎,徒将断木点青黄。峨冠不满三尺许,拆袜仍无一寸长。
鹏翼端能翻碧汉,芥舟唯可置坳堂。君才本自堪磨琢,颖脱当如锥在囊。
牵牛
一泓天水染铢衣,生怕红埃透日蜚。急整离离苍玉佩,晓云光里渡河归。
次前韵酬周公予年家
君家大阮声辉赫,当年并试龙墀石。小阮风流不减人,一家顿有双联璧。
共题雁塔多名卿,溪头独作渔竿客。身经离乱偶相逢,怪我婆娑鬓犹黑。
寓郡斋过清閟轩与高虞卿夜话
户牖邻清閟,深夜客扣关。开门见脩竹,人与竹俱闲。
雨竹窗外响,风从屋头还。羡君屏百事,读书苍翠间。
刺口谈治乱,笔挟风霜寒。更览珠玉文,洗我冰雪颜。
归来兴未尽,危坐听珊珊。
挽王修华
督赋宁居中上科,治身从此得名多。不闻老父踰垣走,且听儿童载道歌。
吏不捉人真快乐,庭无留事足中和。邦民尽作婴儿泣,忍送輀车返烂柯。
又和酬子默
牛渚西江夜,新声月下闻。定知终夕咏,不觉晓光分。
傥有樽中酒,重论日暮云。山林正憔悴,抵掌忽逢君。
送妙空大师往郴阳省兄
远水萦环碧,秋山作剑攒。取经行岭徼,飞锡下云端。
风捲湖烟静,天高雁影寒。何时却回首,却为扫蒲团。
赠清首座
上堂何事更论量,还我珠来本自光。未识飞猿岭头峻,两回掀倒夹山床。
国材侄送林檎
嫩红轻拂女儿脸,浅绿深堆玛瑙盘。草木若能成好字,来年早寄一枝看。
和介甫少狂喜文章
少狂喜文章,顶戴千佛名。年大意转拙,肠佛犹舌耕。
笔扛百斛鼎,诗当五言城。傥无封侯骨,止是识字氓。
长安公卿中,阅人如践更。扁舟苟能办,自足了一生。
吉州凌波亭月夜
螺浦东边雪浪生,峰头月出半轮明。扁舟欲载银蟾去,一听苍龙水底鸣。
和刘允升梦草庵前月夜看酴醾
谁与东皇殿后尘,更无凡木敢争春。来观梦草庵前月,疑是广寒宫里人。
雨罢香风吹满院,夜深笑语动诸邻。诗词要并花奇绝,对此吟哦句自新。
游湖头观桃花行数里弥望不绝有僧新开兰若于万花之中 其三
和彭养正陈令尹
气压秋园百草芽,风流宜在令君家。但倾绿蚁伴清客,莫羡黄金刻藓花。
兵火之后家藏坟籍荡然寄居江村欲借书诸公先寄此诗 其二
闻道藏书埒石渠,仍能一读五行俱。不妨借我遮愁眼,胜著闲窗饱蠹鱼。
衡岳铨德观作
峰头乌帽翠云裘,三百年来无此流。馀论更容平子否,犹胜湛辈岘山游。
次韵赠慈书记
探骊犹记湘西寺,爱我诗如左禅军。慈也果能拈此句,定知词笔带烟云。
赠松庵僧
庵在深村翠岭坳,狂风捲尽屋头茅。断椽破壁何时理,卧看松阴月转梢。
别后再和一首
平昔高谈古帝王,到今春草几时芳。挥毫欲上三千牍,拆袜初无一寸长。
亹亹逼人逢此意,匆匆下语不成章。归来闭阁焚香坐,端为思君聊复忙。
次韵杨廷秀求近诗
闻说学诗如学仙,怪来诗思渺无边。自怜来裹痴人骨,岂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军初入阵,清于三峡夜流泉。只今老钝无新语,枫落吴江恐误传。
王庭圭
(1080—1172)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664篇诗文
和施通判以诗惠茶
次韵刘升卿惠焦坑寺茶用东坡韵
夜郎归日答葛令惠诗
送黄介可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十
送骆
次韵赵逢源秋日溪居十绝 其四
湖头观桃李四绝句 其一
茉莉花三绝句 其三
酬刘英臣载酒送花
访清首座观蔷薇二首 其二
李仲孙佩兰
江城子 其二 步月新桥呈任子严
戏赠文彦明 其一
谢彭仲宽惠小茶磨并仙茅二首 其二
挽徐子平 其二
次韵李世京惠诗
酬张公敏示古战场赋
草堂东桥玩月
路正卿画
刘晞扬贫甚爨烟不属而读书
次韵赠慈书记 其三
观徐明叔画湘西磨崖图
和陈相之至日即事二首 其二
次韵郭伟节段廷 其二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九
秋夜西园独步
离辰州二首 其一
用前韵赠别子家
萧泷庙迎神诗
迁善斋铭
题向巨源南昌楼诗后
次韵赵逢源秋日溪居十绝 其二
书觉范诗后
题郭秀才钓亭
安成逢吉守李西美舍人二首 其二
辰州马观察送酒二首 其二
盛暑中黄子馀主簿携双井茶见访
次韵杨廷秀临安小楼不寐之什
彭青老往禾山读书所寓之室曰蛰庵为赋蛰庵诗一篇送之兼简白云元老
夜郎东归黄去非自双井来惠以新诗妙画次韵三绝句赠别 其三
和赵叔清蜡梅
赠侄孙行深
送陆景庄提干
桃源忆故人 辰州泛舟送郭景文、周子康赴行在
董仲仪来夜郎访死生二首 其二
送刘天游益明赴省
和施倅重阳日谢予送酒
挽王自然二首 其一
沅江上晚晴用頔子韵
秋兰寄知县陈邦直
送向主簿
和王彦休
次韵伍孺安赋草堂瑞香
赠彭时卿秀才
送魏彦成赴召
问讯王道之病
幽兰寄向文刚二绝句 其一
戴国和得潘衡墨法于意言之外今携之湖湘必有识之者作诗以送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