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廷陈
令尹官初试,江邦政已成。节如秋壁峻,心拟石潭清。
愿契烹鲜理,无矜拔薤名。操刀知善割,爱助亦吾情。
白纻辞五首 其一
高堂邃宇施翠帷,兰膏明烛散朱辉。二八接武步舒迟,被服姣丽光陆离。
弹筝鸣瑟商羽移,喜溢欢恣不自持。转盼含嬉属所私,累觞劝君君自知。
主人既醉客不辞,烛灭缨绝珠履遗。
元夕雨四首 其一
元夕人间重,冥冥暮雨闻。眼前歌妓散,疑是楚行云。
江上言怀四首 其三
平野苍烟合,高城白鸟过。泽兰怀楚客,石竹隐湘娥。
谷响归樵唱,江鸣发棹歌。夕阳葭菼际,将奈暮愁何。
江上送张子二首 其二
他时怀大士,何地望京华。词赋留香草,衣裳见紫霞。
天边今朔雁,泽畔已秋花。归路冲寒色,翻思楚客家。
少年行六首 其二
声盖少年场,名冠壮夫籍。行人总惮尘,坐宾皆避席。
弹剑耻依人,探丸恒借客。一朝负罪逋,不受追兵迫。
一雨数日不绝田畯抱病穫之忧予闻而嘲之曰甫幸其润随忌其淫然则天 ...
沾洒初回槁,沉冥乃积阴。未成书喜雨,转欲赋愁霖。
天地竟何意,吾人还此心。安能即开霁,畴陇慰悲吟。
宿九峰寺
疋马九峰下,寒宵万壑阴。月当层殿起,云拥曲廊深。
煮茗开松阁,焚香对石林。诸天倚愁寂,钟磬净尘心。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一
两仪立枢要,万事具纪纲。智士运机权,一童驱百羊。
羽重金或轻,尺短寸有长。壮夫苟失据,反为竖子伤。
独茧引六鳌,纤缴连双鸧。操持贵不谬,得失讵有常。
始悟制人术,岂在多与强。
宴魏子园亭二首 其二
近市林依宅,丛生桂插天。偶来大隐地,高咏小山篇。
萝暝云归洞,篁疏月到筵。花间迷出处,须仗主人前。
病目小愈志感
病目经三月,兹晨稍辨人。直怜长夜旦,已负一年春。
庭药开应遍,园琴听转新。谁云今小愈,念往益伤神。
溪边草堂杂咏六首 其四
日出扉初启,风生席屡移。当窗交碧树,隔户响黄鹂。
江上送张子二首 其一
天风忽然至,吹地转蓬科。别泪随江水,离声杂棹歌。
花时临赤壁,雁候渡黄河。京室怀予处,长搴旧薜萝。
立秋日陪七泽兄饮
行年嗟近老,流序忽惊秋。虽奉连枝喜,其如一叶愁。
孤烟沉邑井,返照入林丘。少日青云志,相看耻未酬。
秋日过十一叔庄
陶潜耽漉酒,阮籍好鸣琴。沙雁冲人起,山蝉傍马吟。
高秋花是菊,僻地竹为林。醉后迷归路,苍茫下夕阴。
春游赠刘子
时禽犹啸匹,欢赏合携俦。未老县车卧,乘春结驷游。
云光驰翠巘,树彩幕芳洲。饮兴无令尽,明朝复此求。
山庄杂兴十首 其九
物换竟谁使,朋来非我期。曙光随日薄,秋籁入云悲。
速妇开新酝,从儿诵古诗。自为真率饮,忘却鬓成丝。
杂谣五首 其二
兔在麓,跣则逐,居则肉。
人有自郢来者辄有所述敬赋三诗 其一
帝典隆先德,王心永孝思。一为沛邑幸,重睹汉官仪。
民以枌榆复,恩于父老私。普天蒙在宥,兹地特先施。
人有自郢来者辄有所述敬赋三诗 其二
周王湛露雅,汉帝大风歌。野老提携听,邦人感激哦。
邑争牛酒献,道望羽旄过。金石音当被,乾坤德岂磨。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七
别我寒移棹,怀君暮倚枫。来经黄子国,去傍楚王宫。
谷口桃千树,山中桂几丛。故园春定好,留醉向东风。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被逮发裕州夜作呈诸公
夏日宴集宋宝山别墅留赠三首 其一
赋空山赠陈子纪
过陈处士故居
咏怀三十四首 其二十九
病中武昌二客过访诗以赠之
生日有感简同馆汉东少泉二子
陈鲁南太史使楚还晤予江上因赠三首 其一
祖茔前溪边穫稻
别曹仲礼四首 其三
子酌舒陈二子
病后答友人
病后饮十一叔宅同诸兄弟
寄上富顺王殿下
怀故园书屋往年同伯兄讲业其中
赠张汝霖北上
中麓二首为李吏部赋 其二
得陈鲁南书感而赋此
寄吴子
别张子言(四首)
再过魏园兼观众作辄赋二首用前韵 其二
翟汝和雅善声诗兼工图画浪迹荆郢高视时人一方缙绅争先迎致潦草点 ...
赠张子
别张子言四首 其二
咏怀(一十六首)
登武昌西山绝顶二首 其二
闻恩诏有感四首 其三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八
狱中言怀呈诸知己
寄鸡鸣寺真上人
赠戴医
哭陈鲁南二首 其一
园中作
送人游越中五首 其一
过倪道士故居二首 其一
遣兴(二首)
访友人
马侍御见访山中 其一
石泉施生从余游湖上数月忽中夜不寐枕上闻过雁求曹之声怅然有怀郊 ...
夜坐郑子宅弹琴分韵得琴字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一
山庄杂兴十首 其六
哭江景孚二首 其二
定惠院宴集四首 其一
春日山居即事五首 其三
山庄杂兴十首 其八
杂述八首 其五
赠邻叟
过倪道士故居二首 其二
送张都阃致仕归二首 其一
闻恩诏有感四首 其一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十
雨中喜云渠李子过访山庄 其二
过诸子书屋寄虞文表
九日同田子宴武昌西山
刘氏双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