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友人论诗二首 其二

和友人论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汪炎昶

蒲团与檀版,拈著足家风。性觉随资近,人难尽己同。

奇非居正外,易正在难中。意近语须远,形离神暗通。

诗人汪炎昶的古诗

六月二十一日大雨数里外旱如故是岁淮浙皆大

宋代 汪炎昶

见说他州旱,孤怀尚惨然。
泉浤分胍细,稻垅剧泥竖。
墟落约连壤,阴晴若异天。
苍茫千里隔,甘泽国应怜。

题江伯几雪矼

宋代 汪炎昶

杖藜下人空谷暝,仰从树罅窥危矼。
风叶从满樵客径,大泉洒到幽人窗。
旧且疑无颍川许,今兼信有襄阳庞。
况是清风接襟袂,政使异世心已降。

五月二十三日雷电大作

宋代 汪炎昶

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
仍年频见宽,中夏始闻雷。
山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衰。

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 其五

宋代 汪炎昶

众心异向背,如口纷嗜好。竞守一隅僻,不悟竟至老。

何由破其惑,所贵皆为宝。

晦庵先生遗墨 其三

宋代 汪炎昶

待制诗章雕玉雪,郎中笔阵布云霞。独于妙迹留遗恨,涧石嵯峨叠藓花。

次友韵

宋代 汪炎昶

过人尤乐但随时,往事独须入梦思。
实行难磨姑致力,空言无补莫耽诗。
水终易起洋风浪,松暂微低偃雪枝。
李住道傍遭众弃,兰生谷底有人知。

过往岁避地之所屋燬人迁

宋代 汪炎昶

依旧苍苔小径斜,当时从此入山家。
心疑谬误还疑是,雨涞棠梨一树花。

次韵谢敬存见寄

宋代 汪炎昶

锵然新诗堕崖谷,一片寒光浮越罗。字搜片玑竭贝阙,笔捲波浪乾银河。

未能力学自知愧,正使工诗奚足多。矧兹小技尚未至,议论我私当如何。

晚出田间

宋代 汪炎昶

疑有沮溺辈,耦耕尚依依。
倘遂一晤晤,足慰千载思。
散策靡所值,田间步委蛇。
草露问棕屐,荇风凄葛衣。
遥宛已薪月,高原尚斜晖。

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宋代 汪炎昶

游戏壶天岁月深,人间又见谪仙人。镜中商岭飘萧发,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轻冕绂,伏波老未厌风尘。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

程森甫见示同伯几游雪矼观海棠之作伯几尝与余有此约次韵寄之

宋代 汪炎昶

风中雾屦拂银湾,满贮烟霞洞府宽。物外山供情宛转,吟边海让思瀰漫。

岫云影压龙湫暝,涧瀑声吹鹤梦寒。唤醒海棠花畔约,不堪饶舌有丰干。

友人江顺德连日留饮分韵赋诗得日字操笔立成

宋代 汪炎昶

峰峦秋翠秾,禾黍晚露湿。虽然诗兴多,其奈归情急。

清逼蓼花风,热薄桐阴日。社酒欲娱亲,岂不怀宴集。

陪诸公携酒山家用壁间韵三首

宋代 汪炎昶

小试登临脚,岚光饰嫩情。
跨虚桥缓渡,避险路迂行。
端被狂为累,虚将饮得名。
醉乡前日近,可稍认途程。

同张李二同知及诸学官游石龙潭以韩公炭谷湫诗为韵分赋得捧字

宋代 汪炎昶

鬼斧淬霜劂嵚洞,石璺津□□清湩。一潭绀影浸秋寒,云染龙腥罥枝重。

镌瑶□□四巑岏,雄压坤维妥以巩。人言曾见华阳儿,突□□濛珠尚捧。

云璈丁当杂梵呗,悯涸忧枯乞灵宠。虚无怪电摇青光,谷搅崖搜雷雨□。

地储精英固如是,岂必盘涡龙所拥。石藓镀绿攲风磴,局步下窥毛发疏。

蟠鳞潜角见无由,鱼弄戏腮微浪涌。

冬夜闻雷

宋代 汪炎昶

人事正难料,天时乃要猜。
仲冬连日雨,中夜数声雷。
穷谷无薪卖,深村有虎来。
疲民包馈极,逃走哭声衰。

读书感愤四首

宋代 汪炎昶

孔道贵平治,藜羹戹于陈。
回也得其术,回也亦最贫。
微言陉编简,又以诒我人。
徒能相困悴,未能泽期民。

次韵寄俞伯初

宋代 汪炎昶

足兰间津路,肩档息奚跛。
醉乡吒一廛,学海浮单舸。
观民竦前瑕,敛躁入危坐。
独欣未穷极,早狼挫刚果。
愚徒巧掩拙,语每泄座卧。
所须补罅隙,亦我废星琐。
智不给筹运,力难任败赢。
汲汲欲为谋,政恐无时可。

和友人论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汪炎昶

蒲团与檀版,拈著足家风。性觉随资近,人难尽己同。

奇非居正外,易正在难中。意近语须远,形离神暗通。

余于汪推官别墅睹壁间蜀道山水欲赋未能一夕

宋代 汪炎昶

满壁簪业墨未昏,牵情一夜役吟魂。
舟掀波浪经巫峡,袖扑云烟度剑门。
九折乍惊身出险,三声独似耳闻猿。
无端一事留遗恨,欠觅浣花溪上村。

客归二首 其一

宋代 汪炎昶

绕墙烟树色茏葱,燕入莺过路不通。客子归来误惊喜,移家别住绿阴中。

汪炎昶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13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