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 其九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 其九

明代 王彦泓

曾下幽房窣地帘,绣筐香笼恣窥觇。重台筐瓣弓三寸,七出菱花镜一奁。

曲本偶藏花样小,饼茶看剩啮痕纤。罗巾袖口葳蕤钥,收拾情踪自戒严。

诗人王彦泓的古诗

闲事杂题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丰神宜笑韵宜嗔,随意梳头态更真。流品自知应第一,不劳寻见尹夫人。

云客有灯词十绝句,命余属和,因追忆金沙风物,聊写一二,以碎狭 ...

明代 王彦泓

琉璃珠络翠堂悬,遍簇红梅与白莲。渐近四更膏烛尽,南廊犹剩一灯燃。

和戈庄学自寿四韵

明代 王彦泓

几株幽树寄婆娑,尽意看云弄水波。野衲每求名画去,邻墙时有浊醪过。

吟成未出芦花被,钓罢犹披槲叶蓑。可许拿舟亲问字,相从日饮更无何。

闲事杂题 其三

明代 王彦泓

掠鬓初齐侧眼看,红棉新拭镜光寒。斜回雪颈些些见,贝齿畏痕恰恼欢。

杂记 其七

明代 王彦泓

暂见花间滴泪频,断肠滋味一番新。匆匆风影惊分处,尚自回头嘱付人。

悼欢

明代 王彦泓

无才薄命不祥身,直遣凶灾到玉人。花骨未知何处葬,兰心长似小时醇。

微酣不却郎行酒,半病还陪姊踏春。从此更难同一笑,泣看图画叫真真。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 其十七 元墓

明代 王彦泓

半山已见太湖全,米囤虫头出没边。长想清秋明月夜,携筇直上万峰巅。

寄怀韬仲

明代 王彦泓

每共清言到夕曛,僮奴私讶不论文。桐斋剪烛贪听雨,柳岸维船殢看云。

客路有谁谙啸咏,独游无与话悲欣。偶逢燕市虬姿客,醉向残灯错唤君。

答平陵宋似濂

明代 王彦泓

芳兰竟体总堪怜,宋玉还饶赋几篇。豪士未妨兼妩媚,男儿安在负须髯。

高奇嗜酒嵇中散,佻达能歌沈下贤。把臂自然风味合,不关家世是同年。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胡床移近矮窗横,月色须安脸上明。连夕不来端负我,此时何可再无卿。

真同天士成三个,顿令人间有四并。相对只消香共茗,半宵残福折书生。

六叔父归自衡湘屡同觞咏又有山阴之棹诗以送之 其二

明代 王彦泓

掩关多病独吟身,惊喜敲门得酒人。世事熟看悲复笑,君诗频读旧逾新。

灯残小院连床冷,露湿空阶醉语真。如此相过堪白首,煮茶烹韭不嫌贫。

催妆诗六首 其三

明代 王彦泓

说嫁心惊尽日痴,尊前玉箸镇双垂。不知夫婿尤怜惜,却忆娇嗔阿母时。

残岁即事 其六

明代 王彦泓

手提金箸拨炉红,暗教恩私一岁中。首忆惊心试灯夜,一声轻嗽画屏东。

云客堂中夜集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疏烛晶莹漏点长,了无残暑到虚堂。檐前过雨闻清溜,幕后回风出异香。

几夕襟情留共醉,半年诗语待相商。奚奴晓惯闲风味,先拂吴笺置笔床。

赠君锡即用其韵兼有以勉之

明代 王彦泓

珍重闲情肯浪痴,一回踪迹几回思。目成歌席先偷笑,泪尽离衫未解携。

此日碧桃三度窃,何处琼树一枝移。怜君正在花秾处,莫到成阴却恨迟。

奏记装阁六首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此生幽愿可能酬,不敢将情诉蹇修。半刻沉吟曾露齿,一年消受几回眸。

微茫意绪心相印,细腻风光梦借游。妄想自知端罪过,泥犁甘堕未甘休。

重遣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彦泓

典君钗玦换香焚,卖我琴书为买坟。愁事促人朝夕去,更忧荒略不如君。

灯夕悼感 其五

明代 王彦泓

遗男婚娶最关怀,垂死叮咛尚百回。今夜香烟灯影裹,可知新妇点茶来。

栎园姨翁坐上预听名歌并观二剑即事呈咏

明代 王彦泓

风流领袖词坛伯,早岁倾家耽结客。肝胆男儿四海空,却随长黛操歌拍。

烈士从来定赏音,周郎顾曲况郎琴。谁知唐勒牢骚况,剩托清讴写壮心。

萧疏襟寄嫌华屋,别向林塘选幽筑。摩诘轩窗俨画图,安昌帘幕传丝竹。

练色知声第一流,檀痕亲掐教伊州。呼来绛树皆琼树,倚遍笙楼即镜楼。

临川丽曲才人赋,慧业情钟兼妙悟。妖唱能传作者心,圆喉脆节如丝度。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红尘卷雾双鸾出,绣带迎风一燕吹。

歌酣酒热来孤愤,画鼓渊渊金石韵。奋袂低昂雪腕催,满堂掩泣灯生晕。

浊酒何人识信陵,感时悲事绪填膺。饮醇长夜非荒晏,映柱摩挲六尺冰。

丈夫意概矜然诺,不惜如花换干莫。自是荆卿侠气深,非关石尉欢情薄。

座隅有客百愁盈,更倚云和啭一声。试问清狂能酷似,也应知是谢家甥。

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八首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爱咏无题定有题,宋墙东畔谢楼西。封来泪点红犹湿,剪后香丝绿未齐。

共被拥将宜主暖,闲床抛得阿侯啼。风流韵事堪描处,却到含毫思转迷。

王彦泓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48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