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藤村旧游二首 其二

藤村旧游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彦泓

金锁横衔废苑门,水亭窗槛半沉沦。铜钉换醉供群竖,花桨为樵给四邻。

碧甃晒余高凤麦,画廊堆遍买臣薪。羊昙哭罢无人问,泪墨难题满壁尘。

诗人王彦泓的古诗

奉寿寒溪陆先生八旬初度二章率用本家事而末句乃放翁诗也两翁名德 ...

明代 王彦泓

游旧乌衣几俊人,忘年属赏性情真。面城差适闲居乐,近市能安里舍尘。

羁旅乍违莼菜国,览揆欣遇菊花辰。君家佳句聊相赠,已是清明六世民。

遣愁 其二

明代 王彦泓

本为无聊借酒浇,酒边情况更无聊。不知怅望缘何事,但觉欢情日渐消。

有赠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秋风长簟恨三年,续命曾闻唤小怜。已向绿珠称弟子,倘容张硕伴神仙。

筵前笑顾樱桃掷,烛下偷分茉莉穿。端似悼亡唐后主,见伊枝叶又情牵。

予怀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向日繁花独向隅,对人容色似专愚。从来人境同餐蔗,但是情人合茹荼。

孤注尚拚徼万一,累丸端复失锱铢。何由抵得双姝价,自叹无才未足奴。

栎园姨翁坐上预听名歌并观二剑即事呈咏

明代 王彦泓

风流领袖词坛伯,早岁倾家耽结客。肝胆男儿四海空,却随长黛操歌拍。

烈士从来定赏音,周郎顾曲况郎琴。谁知唐勒牢骚况,剩托清讴写壮心。

萧疏襟寄嫌华屋,别向林塘选幽筑。摩诘轩窗俨画图,安昌帘幕传丝竹。

练色知声第一流,檀痕亲掐教伊州。呼来绛树皆琼树,倚遍笙楼即镜楼。

临川丽曲才人赋,慧业情钟兼妙悟。妖唱能传作者心,圆喉脆节如丝度。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红尘卷雾双鸾出,绣带迎风一燕吹。

歌酣酒热来孤愤,画鼓渊渊金石韵。奋袂低昂雪腕催,满堂掩泣灯生晕。

浊酒何人识信陵,感时悲事绪填膺。饮醇长夜非荒晏,映柱摩挲六尺冰。

丈夫意概矜然诺,不惜如花换干莫。自是荆卿侠气深,非关石尉欢情薄。

座隅有客百愁盈,更倚云和啭一声。试问清狂能酷似,也应知是谢家甥。

短别纪言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为郎愁绝为郎痴,更怕郎愁不遣知。叮嘱寄书人说向,玉儿欢笑似平时。

杂记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窄阑逢处不抬头,脸晕犹呈灭烛羞。翻忆未成欢爱日,一番相见一回眸。

同阿大野臣斋中夜集围炉三首 其二

明代 王彦泓

芗泽微闻履屧交,羁怀顿为减牢骚。难辞腕藕擎犀斝,喜见唇樱染麝毫。

醉客任嘲髯似戟,愁予逆送眼如刀。狂心于此何能已?帘外琼铺尺许高。

似梦

明代 王彦泓

似梦浓欢复似真,细看原是掷梭人。当初薄怒尤娇绝,笑倩如花更一嗔。

和于氏诸子秋词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小屏低榻浣衣家,几度论心掩碧纱。此日踏歌门外过,墙头认得刺桐花。

生辰曲 其三

明代 王彦泓

一种浓芬与素姿,漳兰茉莉可同时。茗藜瀹汁销红唾,蕉葛裁衫透雪肌。

胜剪小桃烦女弟,扇围修竹赠邻姬。无将汤饼何郎试,但勿当筵唤饼师。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其十二

明代 王彦泓

丹诚默向紫姑陈,可得心期遂此春。陵谷沧桑终日事,不堪长作意中人。

催妆诗六首 其六

明代 王彦泓

云作双鬟雪作肌,天教分付与男儿。转身拭泪银河畔,别却鸳机再不归。

踏春词偕云客孝先韬仲作 其九

明代 王彦泓

卸却吴绫重,宽衫奈瘦何。偶随啼鸟听,竟踏落花过。

玛瑙春云寺,胭脂夕照坡。画船何处去,烟外响吴歌。

续游十二首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严城间阻梦魂通,小市门东更向东。剪烛寄声书草草,背灯弹泪去悤悤。

花繁竹暗应迷路,蝶趁莺梢有便风。梅蕊胆瓶看渐减,每朝分插到钗丛。

和同舟单兄韵三首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车骑敢闲都,羸装泣阮途。茶香经雨歇,花事过淮无。

削迹应疑虎,能言实愧鲋。惟师嵇叔夜,痛饮为狂奴。

空屋 元微之诗有朝辞空屋去

明代 王彦泓

秋屋凝尘暗簟纹,冷风萧瑟动灵裙。床头剩药求医卖,箧底遗香任婢分。

痛定更思贫妇叹,才荒犹阙奠妻文。凄凉欲就魂筵醉,把酒相呼泪雨纷。

六月十八日戌时长逝矣,哀哉痛哉!二十二日闻讣后记此青衣启祥来 ...

明代 王彦泓

石家吹竹蔡家丝,鹿角弹筝若个知。色艺果然推第一,那能不唱涣之诗。

奏记装阁六首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此生幽愿可能酬,不敢将情诉蹇修。半刻沉吟曾露齿,一年消受几回眸。

微茫意绪心相印,细腻风光梦借游。妄想自知端罪过,泥犁甘堕未甘休。

示晚内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磨耗雄心渐已空,十年醇酒妇人中。如今换却看花眼,一事才堪学卧龙。

王彦泓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48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