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向君受感秋二首 其二

次韵向君受感秋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向侯拄笏意千里,肯为俗弹头上冠。何时盛之青琐闼,妙语付以乌丝栏。

日边人去雁行断,江上秋高枫叶寒。向来叔度傥公是,一见使我穷愁宽。

诗人汪藻的古诗

浴孙日熊叔雅有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休论臭腐与神奇,康乐还生谢客儿。我有浮溪农圃在,他年分付小樊迟。

次韵李元亮

宋代 汪藻

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悼往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宿草纵横绿,春归有底忙。百年知有尽,万感要难忘。

欲语如他日,犹疑在我旁。人生今至此,不拟惜流光。

题止戈堂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千里闽山驿骑飞,天书趣解海边围。异军方逐苍头起,元帅徐将白羽挥。

翻就铙歌春举酒,收还烽火夜开扉。向来万事关兵气,却作风光坐上归。

次韵桂林经略李尚书投赠之句三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方隅谋帅重,帝岂贾生疏。绝域须高枕,中朝辍引裾。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

常山道中闻诸将屡捷

宋代 汪藻

一雨四十日,羲和安在哉。路忧石头滑,云怕天心开。

隔水唤舟渡,逢人骑马来。闻言江北好,一笑为传杯。

题张资政汝川图九首 其七 怀贤庵

宋代 汪藻

履綦行处日苍苔,鞶帨深藏月一开。已办此身同法喜,不应临感更难裁。

同辩良至荐福塔头

宋代 汪藻

晓寻幽处一牛鸣,空雾依迷失化城。茗椀薰炉重问讯,竹溪松坞共经行。

云昏洲渚雨还作,风入菰蒲潮欲生。此地相逢复相别,江天病眼向谁明。

嘲人买妾而病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但知琼树斗清新,不道三彭捷有神。处仲未闻开阁事,维摩空对问禅人。

封侯燕颔何妨瘦,伐性蛾眉却怕颦。从此空花扫除尽,定须嚼蜡向横陈。

次韵刘立道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云花忽作挼云倾,腊梅便欲迎嘉平。青灯已照浪头宿,夜长更苦风连明。

榆黄柳绿已衰悴,空馀疏星漾寒水。想君怀抱亦凄然,况我飘零谁复齿。

不须闻此涕阑干,人今得归仍得官。未应百鍊遽磨灭,他年尚识霜钟栾。

心知薄领令人俗,赖有烟波双属玉。长沙纵使贾生归,只恐樽前凋鬓绿。

次韵蔡少张遣兴四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南纪安耕凿,平时不受兵。边陲忘宇覆,江汉忽尘生。

潮卷妖星落,春归玉帐明。将军谈笑事,一笴定聊城。

次韵周圣举清溪行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君不见国家有纪狂童干,一溪百绕山千盘。竹兵草草儿戏尔,震泽以南心为寒。

初如妖禽啸月晓,忽作聚蚋奔醯酸。九重夜半出秦甲,一麾万里春农安。

书生那知破贼事,且复雪涕论悲端。忆初仓惶挺身走,江湖满地皆惊湍。

仲宣何暇守漳浦,子美仅能投锦官。朝愁烽连海峤起,暮恐彗扫星河翻。

忍饥怖死头抢地,破釜跃鱼苔渍冠。尔时身世狭于掌,俯仰宇宙何时宽。

只今同喜风尘定,慎勿忘忧耽酒圣。要须剩作舂陵行,为洗吴儿百年病。

次韵吴明叟集鹤林五首 其三

宋代 汪藻

临分更携手,坐听烟钟声。斜阳有底急,不贷四窗明。

浴孙日熊叔雅有诗次其韵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释氏梦中亲抱送,人言价重百车渠。阮家新妇得雄帖,还有数行中令书。

贾太夫人王氏挽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忆昨容衣未祔姑,哀深反哺白头乌。佳城欲见千年日,旅殡先求五父衢。

汲汲素冠蒙雾雨,翩翩丹旐历江湖。竟成窀穸干戈后,此事哀荣世所无。

题张资政汝川图九首 其三 虾蟆石

宋代 汪藻

发挥泉石有新图,西蜀蟆颐得尔无。暂作钓璜溪上客,溪神何必问贤愚。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诏綍从君赐,经龛与佛同。早沾三釜禄,几作百年翁。

阅世松成盖,传家桂满丛。素车千两送,荣绝九原中。

临赋阁

宋代 汪藻

与物相忘久,于何寄此情。秖应逢胜会,不觉句还成。

湖州长兴县大雄寺陈霸先故宅天嘉中所植桧柯叶苍然其中空洞皮脉仅 ...

宋代 汪藻

曾经浩劫故依然,老寿方知木有仙。直干凌空裁百尺,虚心阅世已千年。

深蟠泽国兴王地,独傲天公造物权。玉树庭花非不好,秖今谁占旧山川。

宿酂侯镇

宋代 汪藻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21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