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韦骧
阴平才过万山重,路指江油栈阁通。峰顶云收馀夕雪,马蹄尘少带春风。
一溪水色琉璃碧,几坞梅花锦绣红。莫谓奔驰足劳苦,目前佳趣亦无穷。
云台观
缘崖涉涧上云台,古观稀逢车马来。翠柏观深长蔽日,玉鱼池浅仅胜杯。
取桃人去无遗迹,锁药炉存绝旧灰。唯仰天师凛然像,祗愁双剑起风雷。
和邓温伯内翰九月七日约游北高峰
幸奉清游入翠微,阴云漏日照旌旗。登高预整孟嘉帽,访古閒寻白傅诗。
桂子正传飘岝峉,菊英先喜泛琉璃。公归留宿湖山暮,恐误郊关竹马儿。
咏唐史 二阎
八座蝉联属弟兄,当年门地足辉荣。可嗟不富经纶业,唯著丹青制造名。
四月一日西池作
田田荷叶大如钱,拙令无功又一年。六月京尘传流口,不嫌池上更迁延。
和登琅山为民祈福
佛宫突兀枕琅山,金碧楼台诘曲栏。霁雨愿收田潦积,盛阳祈变麦秋寒。
红旌苒苒来何肃,赤子林林意自宽。早晚丰登应精恳,行看展报上层峦。
至苍溪
輶轩寒入苍溪县,秀句遐追老杜诗。送客句舟空往事,过峰来橘似当时。
高材遗兴千年在,远宦羁怀万里随。索笔谩题行馆壁,可能閒料后人思。
送周开祖赴阙引对
君繇雁荡解官时,我亦琅邪受代归。邂逅亦乡方道旧,逡巡行舸又成违。
十年离合都如梦,千里冲蒙勿自欷。况是枫庭将奏课,好摅奇蕴动恩辉。
和观新历 其二
龙蛇蛰久待春雷,鸿雁图南去却回。山国不惊时节改,九天新赐历书来。
琅邪三十二咏 其三十二 东峰亭
山中时节早,地势近春华。岁岁东风至,先看傍砌花。
寄陈君佐
山阳判袂几三纪,铁柱题名过十年。聚散信如萍逐水,光阴奚翅筈离弦。
高材未用君犹健,弱羽无心我自全。凫鹤短长何足算,相逢樽酒且留连。
和宇文伯修侍郎会中和堂二首 其一
燕堂高会势峨峨,拂面薰风气候和。广座面陪文字饮,满城重听裤襦歌。
锦裀藉舞矜回雪,玉麈挥谈沛决河。牧伯娱宾同众乐,庾公清兴未为多。
和孙世则著作新年见寄 其二
剸繁芟弊力无馀,行学存心负厥初。冻笔方驱嚣讼牒,解颐忽得故人书。
分襟固久情还密,领邑虽邻迹也疏。安得同时俱代去,相从山水乐吾闾。
蒜山酒
蒜山高阁直连云,酒以山名味独醇。玉盏横飞光照眼,金罍满泛气回春。
幕天欲似刘生颂,卧瓮宁为毕卓身。须信主人如此酒,酣酣千里醉深仁。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六 盘石磴
盘石以为磴,萦纡上翠岑。披云瞩佳境,适此慰登临。
过千金怀陆刚叔许顾道
记得当年泛小舟,相将随计冒残秋。故人将语无缘合,今日烟波独此由。
老木战风春尚浅,断云笼日雨方收。自惟我辈襟期在,碌碌谁甘便白头。
宿广严靖阁
久为簿领废登临,一宿禅扃万虑沉。半夜松声惊梦枕,琴书幡起故园心。
公舒朝请得福守所寄荔子佳品二而咏以二诗乃以为示辄次韵奉和 其 ...
佛宫奇品号磂黄,黄縠笼珠径寸光。种异却轻萍有实,味甘全胜蔗为浆。
南人拭目惊稀见,北客流涎试一尝。翻笑洞庭霜后橘,岂能当暑侑持觞。
答信臣遗诗以失南岩约
閒里萦仍不自由,驰心空想碧岩秋。连镳独远朱蹄骏,酾酒还辜绿蚁浮。
嗟我数年遗览历,属君一尺更迟留。定知清兴难穷尽,莫便轻回访戴舟。
和天庆观醮宿
璧月团团彻晓明,琳宫深邃寂无声。传闻此夜曾斋宿,读著新诗骨也清。
送浦倅之阙
翘翘别乘出吴关,吏俗随辕不敢攀。此日谩淹飞盖住,明时那许壮才閒。
秋花几处逢孤驿,凉月相迎过暮山。请剧书成双阙近,伫闻忠论解天颜。
韦骧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 其一
和岩起观旧诗有感
和石丈职方长春花
和潘倅通甫游狼山寺三首 其三
离石室
咏唐史 尹思正
咏八仙 横笛
长柳馆
减字木兰花(水仙花)
食蛤蜊二首 其二
栅山驿早起
迁居近局谢陈成伯假车惠茶
夜射通叔虞曹圃
按水旱之灾将毕呈叔康太守
和季春初牡丹花
离丹阳
琅邪三十二咏 其十一 琅邪山
寄橙与孙叔康
刘握大夫挽词二首 其二
咏唐史 李英公
出东莱城示海傍观者
谢岩起寄凤团茶
和閒步城上率游城南
宿宁化县鹫峰寺
清明闻楚歌
减字木兰花(望仙词)
次韵答和叔见招茅庵弈棋
又和九日有怀见寄
和中裕古鉴
闻岩起至以诗先寄 其二
宿缙云僧舍一首
送吴圣取给事
狄公祠
寄曹子方
宿宁化西隐院
回宿故县驿
摆绣鸡 其二
和岑岩起见寄三绝 其三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十一 绣衣石榻
至万安
和刘公舒题步云亭
送孙圣微同年赴浙漕 其一
汴上榆柳
上巳日赣川忆东湖 其二
宿灵岩 其一
以前韵作春寒攀迓
和闻新制间岁贡士
和董都官登城南楼
醉蓬莱(廷评庆寿)
和曹子方
睦州千峰榭二首 其一
送王圣途得代还青社
次韵推官东庵
和陈和叔内翰忆梅花因手植数本又命画工作生枝于屏间
九日示寿隆 其二
再回前韵
天柱滩
凌翠阁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