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神宗皇帝挽词 其三

神宗皇帝挽词 其三

宋代 文彦博

元丰圣政洽隆平,溢牍联篇载颂声。皇武惟扬昭七德,帝华克协丽重明。

乔山去日乘龙驭,苍野巡时见象耕。忆兆臣民蒙泽久,陨身思报一毫轻。

诗人文彦博的古诗

贤大师以诸巨公画像见示传神写照曲尽其妙兼丐拙诗辄成一首奉呈

宋代 文彦博

用志专精妙入神,援毫肖象夺天真。能将毫素传奇表,似与公侯结胜因。

娄德高僧通夙命,王维善画记前身。师缘素习今生悟,曾写云台四七人。

运使兵部见采拙诗四沐继和唱者已竭而答者无穷内省小巫敢当大敌既 ...

宋代 文彦博

引玉才三唱,投珠已四吟。一钧皆协律,六义尽同心。

巨浸倾无竭,洪钟叩有音。鼓行君正勇,怯者原闻金。

题史馆兵部傅君草堂

宋代 文彦博

羡君济上墅,胜概不可名。泉石与松竹,声影交相清。

周墙数百堵,版筑皆亲营。箕尾出南极,直对茅轩明。

陶庐自爱乐,蒋径堪逢迎。但恐赤松子,到此难忘情。

拾却留侯伴,从吾林下行。

游史馆张大卿致政李少卿史馆傅兵部济上郊园

宋代 文彦博

畴昔常闻处士庄,林泉胜景甲山阳。一渠寒水流清济,千仞浓岚耸太行。

枋口云归穿古木,燕川风过入脩篁。前贤旧业何人继,分与三贤作醉乡。

古寺清秋日 其五

宋代 文彦博

古寺清秋日,含毫凭小楼。雨微滋石藓,烟淡落霜楸。

紫燕休巢幕,苍鹰已下韝。闲倾浮蚁酎,时典鹔鹴裘。

又读平泉花木记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竹树环青嶂,楼台生碧烟。珍奇穷四海,景象冠三川。

上党夷凶日,太和归国年。此时能勇退,应遂老平泉。

诗寄相州侍中韩魏公

宋代 文彦博

鼎邑从来事足誇,冰台近岁景尤嘉。天平峰秀堪图画,昼锦堂高可宴衙。

新表门闾通德里,旧栽桃李相君家。仍闻降志相希慕,林下时乘洛样车。

次韵留守相公同游龙门

宋代 文彦博

凿开青障启天门,直泻伊流泄汝坟。八节惊涛鼍振鼓,千花宝塔雁翔云。

岩隈雨过飞泉涨,谷口风回堕叶纷。龛穴隆穹三像列,楼台华焕两崖分。

方陪茜旆来寻胜,不就蒲飧趁茹荤。北里笙竽皆拥从,东山罗绮半酣醺。

升堂共睹皤仙貌,策杖同寻古士坟。喜脱貂冠亲野老,幸随态轼附邦君。

林峦岑寂真堪赏,市井喧哗渐厌闻。人度长川犹隐映,香销古殿尚氛氲。

周生归后兰重佩,荀令行时蕙更薰。晓露未晞珠滴泪,秋花争发锦挑文。

群娃散步尘生袜,小舫争登水溅裙。钓叟傍观皆叹羡,禅师迎谒尽欢欣。

既无冗局羁闲迹,忍促回轩背夕曛。得向石头溪上饮,从今遂不畏移文。

郡斋春日书怀

宋代 文彦博

煦日亭亭昼渐长,烟藏幽砌蕙兰香。纤垂谢监园中柳,嫩折罗敷陌上桑。

出谷晓莺迁绮树,入檐风燕语雕梁。瑶华欲寄岭头信,心逐白云归帝乡。

酬金华山人春日见寄之什

宋代 文彦博

漠漠鲜云习习风,谷莺娇啭小园中。谢塘初长如裀草,湘渚难留避弋鸿。

轻雨落花红扑地,惹烟垂柳绿萦空。寻芳好伴高阳侣,深忆东山采药公。

寄题龙门临伊堂兼呈奉先寺兴公

宋代 文彦博

山僧知我思归意,为我临伊创草堂。闻说绕阶丛巨石,更须当槛植脩篁。

窗间东望乾元刹,门外南趋积庆庄。便拟半移生计去,不知何似畅师房。

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作

宋代 文彦博

蒙顶露牙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烦酲涤尽冲襟爽,暂适萧然物外情。

英宗皇帝挽词 其三

宋代 文彦博

在隐推龙德,重明协帝华。蓼萧均泽及,四海詟威加。

就日心方切,腾天驭已赊。攀髯不可跂,泪目送云霞。

重阳前五日探菊

宋代 文彦博

比到重阳犹五日,露披金菊满东篱。莫言预赏非真赏,大抵先时胜后时。

密蕊不容群蝶采,清香未许众人知。幕中婉画应多暇,来伴渊明把酒卮。

送益利路承受梁供奉回京

宋代 文彦博

二星同入蜀,三岁复还台。秋晚华轩去,江滨祖席开。

归途虽日远,别酒任山颓。思渥迎知厚,当朝重使才。

故相国元宪宋公挽词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念昔为寮契,周旋一纪馀。佐时君望重,谋国我才疏。

雾露常蒙润,阳秋每借嘘。忽焉伤殄瘁,陨泪满襟裾。

和致政侍郎

宋代 文彦博

潭潭相府方高启,岌岌枢闱亦对开。棋布司存邻象阙,星分位表拱天台。

乐天善颂传嘉句,虔命叨居愧薄才。仰认圣皇优待意,先时曾枉翠华来。

偶题看山楼新画山水

宋代 文彦博

尽日望西山,扶筇复倚栏。远观犹未足,更作画图看。

送留守相公

宋代 文彦博

樽前不制泪汍澜,大抵人情老别难。东阁宾朋渐分散,西都风景便阑珊。

惟凭鱼雁通书问,祗对松筠想岁寒。公衮还朝副公望,永将天下置之安。

赠国信毕少卿

宋代 文彦博

邺下常推七子才,兔园宾客重邹枚。三千里外出疆去,四五年前点顿来。

将幕未归惭老大,使旃重到喜追徘。朔风不度龙沙远,只向云中讲信回。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23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