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司马温公挽词 其二

司马温公挽词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留滞周南十五年,成书奏牍过三千。东山方起为霖雨,大厦俄倾叹逝川。

密有忠言如药石,别加优礼赐貂蝉。两宫痛悼皆临奠,祗为皋夔志未宣。

诗人文彦博的古诗

慈圣皇太后挽词 其一

宋代 文彦博

仁皇当宁久,圣后配天崇。厚德符坤象,先朝定震宫。

尊荣三代礼,拥佑两朝功。徽范并慈训,皆留信史中。

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 景仁内翰

宋代 文彦博

春色满伊嵩,春花拆万红。欣逢翰林主,还访玉壶公。

听赏吹箫凤,陪随飞盖鸿。樽前忍轻别,乐事转头空。

行及白马寺捧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手翰且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因成 ...

宋代 文彦博

公书苦惜春光晚,柳絮榆钱扑面飞。惟说名园绝奇品,留花未发待翁归。

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一

宋代 文彦博

朝路相从三纪馀,更陪国论对钧枢。康时远术推贤业,造膝嘉猷协帝俞。

盘结方资庖刃解,旱乾犹望傅霖苏。寝门遽有人琴叹,老伴调零道转孤。

玉梁

宋代 文彦博

玉梁千丈驾澄流,曾与群仙烂熳游。丹桂扶疏应近月,紫苔漫没几经秋。

濛濛五里皆金雾,岌岌三休是宝楼。此地回骖时一望,世间尘上尽蜉蝣。

题史馆兵部傅君草堂

宋代 文彦博

羡君济上墅,胜概不可名。泉石与松竹,声影交相清。

周墙数百堵,版筑皆亲营。箕尾出南极,直对茅轩明。

陶庐自爱乐,蒋径堪逢迎。但恐赤松子,到此难忘情。

拾却留侯伴,从吾林下行。

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三

宋代 文彦博

常感真公传隐诀,每言凡骨是仙材。他时载挹浮丘袂,直在昆峰十二台。

九月十日西园会范内翰李紫微已下诸公惠雅章谨成拙诗仰答厚意

宋代 文彦博

今日西园集,联裾蜀国英。为君聊置醴,念我昔专城。

丽句皆新意,高谈多故情。报君虽拙陋,所应在同声。

运使兵部见采拙诗四沐继和唱者已竭而答者无穷内省小巫敢当大敌既 ...

宋代 文彦博

引玉才三唱,投珠已四吟。一钧皆协律,六义尽同心。

巨浸倾无竭,洪钟叩有音。鼓行君正勇,怯者原闻金。

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

宋代 文彦博

盈襜始自终南采,兼量初从御宿般。寄到邺城人未识,阿通欣跃已先看。

英宗皇帝挽词 其一

宋代 文彦博

乾德符亨会,天飞出庆宁。继明光五叶,启圣协千龄。

方保瑶图永,俄悲玉殿青。定知迁宝座,还集太微庭。

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洛城曾与公相别,已为人生老别难。今作绋讴成永诀,满襟悲泪转汍澜。

忆红楼

宋代 文彦博

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曾见兵锋逾百草,偶题诗句在红楼。

控弦挽粟成陈事,缓带投壶忆旧游。狂斐更烦金石刻,腼颜多谢镇西侯。

端午日招诸公于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

宋代 文彦博

药饵从来多客至,人情大抵见荣观。戴崇贪赴安昌会,必为东田不足欢。

题龙门奉先寺兴禅师房

宋代 文彦博

伊叟已先至,兴公犹未归。凭高东北望,一片白云飞。

龙图给事使还过魏少留仙旆道旧为乐因及北史魏收之语作为雅章辄敢 ...

宋代 文彦博

剧谈亹亹倍尘麾,奇表堂堂对伏犀。易作诗章频有得,难为逋峭岂无稽。

回驱大旆龙沙北,归直清厢虎帐西。久困土山缘直道,侃然常耻病于畦。

重阳前五日探菊

宋代 文彦博

比到重阳犹五日,露披金菊满东篱。莫言预赏非真赏,大抵先时胜后时。

密蕊不容群蝶采,清香未许众人知。幕中婉画应多暇,来伴渊明把酒卮。

王太师挽词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去春解组遂西征,曾辱都门出饯行。席上诗成光退迹,樽中酒满叙离情。

经年方叹音容隔,此日俄惊柱石倾。羸老不能亲引绋,临风洒泪湿襟缨。

梅公仪见寄华亭鹤一只

宋代 文彦博

子真仙裔富高情,远寄仙禽至洛城。昔向华亭常警露,今来缑岭伴吹笙。

稻粱犹忆嘉禾美,竹树应怜履道清。已遣吾家伊水墅,旋营莎荐似咸京。

致政仲损工部哀词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金兰取友务端良,仲损于余极久长。蚤岁倾怀论管鲍,晚年脩好结潘阳。

人琴忽起芝焚叹,箫鼓俄随薤挽伤。不到寝门亲一恸,临风老泪独浪浪。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23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