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刘羽庭太守携酒访余北郊赠诗荅之

刘羽庭太守携酒访余北郊赠诗荅之

明代 乌斯道

萧萧五马出林郊,窄窄幽栖在草茅。康乐有诗曾梦草,少陵无酒继行庖。

倚栏天接清江表,俯几云飞绿树梢。岂料高情千载上,竟忘身与布衣交。

诗人乌斯道的古诗

默斋诗五十韵为黄仁则赋

明代 乌斯道

矫俗君思默,中情我为申。自箴殊搰搰,同志故忞忞。

太上安耕凿,淳氓绝喜嗔。秋风看落木,山鸟听啼春。

世道骎骎降,言辞渐渐频。网罗成顷刻,枝叶长逡巡。

或恐流为祸,深令教以身。交承惟礼乐,行坐正簪绅。

悃愊通金石,精诚感鬼神。坤元蕃草木,天象粲星辰。

合味宣尼叹,宜追卫武尘。三缄铭有为,千里缪何因。

简册垂谟训,文章重石钧。卮言当日出,详说总天论。

一字难轻议,千年不易泯。郢斤宁见垩,扁斲似无轮。

亦有情难辍,仍多志欲信。鬷明遭叔向,子产罪诸陈。

肯为名誇世,非图口禦人。啍啍如郦陆,喋喋类仪秦。

吾悼今成俗,人胡不反淳。笙簧争鼓舌,剑戟起摇唇。

鸩毒先甘软,狐疑剧苦辛。誓将惩澶漫,直欲扫谵谆。

绝意鸣坚白,无心著美新。轻浮机不密,繁缛道逾湮。

雍也何曾佞,回欤只守仁。坐忘终不妄,目击自全真。

张镜心非窳,田光学未醇。杀身空殉节,杜口鉴群伦。

月旦从评我,春秋任直臣。閒居甘寂寞,终老谢纷纶。

蠡测聊如此,龟占谅未臻。颓波谁复障,古井独无沦。

涉涧衣尝揭,滋兰佩已纫。文能传纪述,策可应咨询。

阅岁知非近,抠衣见是亲。扁斋犹自警,修轨足堪遵。

旧日曾趋座,于今愿卜邻。靡争为避世,无谄岂嫌贫。

水际看花柳,山中迭主宾。远招云作介,旁礼石为僎。

明月青松榻,凉风白氎巾。弹琴通至意,挥麈示玄津。

醉眼耽耽共,虚怀衎衎均。喻观齐物马,诗想二南麟。

似是安成讼,终将免遘屯。未优金马诏,且作葛天民。

绿野焉推度,黄山绝胜鄞。只愁难遂志,耿耿对高旻。

秋风歌三章 其三

明代 乌斯道

秋风秋风吹我身,我身何处沧江滨。感怀身身潜悲辛,至今只作寻常人。

人生得意在青春,青春一过徒劳神。嗟哉尺蠖何时伸,不如一棹归娱亲。

秋风秋风慎勿吹,我诗入人之耳令人悲。

春草杂言五首 其五

明代 乌斯道

閒人访閒人,彼此无相疑。閒人不相容,相相欲何之。

我欲访白云,白云无定期。我欲访野鹤,野鹤身高飞。

归来看长松,青青有馀滋。

题坦腹江亭图

明代 乌斯道

晴光耀丛芷,凉飙激微波。层云汎林麓,猿猱度烟萝。

亭中有粲者,感慨亦何多。疏襟献苍天,天阙高嵯峨。

北辕缪阡陌,南州阻江河。琅玕腹中富,奈此迟莫何。

踟蹰眷鱼雁,悠悠泳春和。江山百灵集,凭虚一高歌。

山斋歌为义兴吴公选作

明代 乌斯道

平生好事偏好山,山斋寂寂山人閒。驰瑰斋异叠层玉,蓬莱忽在轩楹间。

铜官峨峨欲飞起,日射寒光翠如洗。香兰转首招紫云,左右低昂若兄弟。

洞庭之山浮具区,东西对峙如双凫。卞山马脊浪中出,萧萧竹树茅檐孤。

偶忆仙人有遗迹,兴入松萝几双屐。岩前笑看黄精花,洞口高眠白云石。

下山独泛秋风船,霜林剖橘呼老仙。不愿长生授丹诀,萧散即是壶中天。

山上神仙知此意,故遣山灵献佳致。紫烟回伏挂高崖,舞鹤翩翻到平地。

天池石壁飞悬流,人参化人松下游。弦管齐鸣青鸟过,虹蜺一道丹光浮。

山人曾挹紫薇露,南北轺车走烟雾。功名倏视如飙尘,投簪竟入山中去。

清风吹满山人家,山人手煎阳羡茶。诗成不复寄人世,援琴一鼓飞云霞。

山人山人信幽独,我欲相随卧空谷。何当先为采松花,石廪剩储三百斛。

白云歌送孙子章归天台省觐

明代 乌斯道

天台山上白云飞,素光零乱如白衣。朝飞不离苍藓石,暮飞挂在青松枝。

昨夜白云入我梦,月满寒溪水如汞。老鹤孤鸣子和之,梦断中宵忽心痛。

我欲招白云,白云不肯来。白云白云,使我心悠哉。

眼望白云清晓立,归心胜似云飞急。三年不走天台山,今拟穿云毳衣湿。

寻常白云长满山,他人注目如等閒。吁嗟万事不我好,我心独与云相关。

桃花洞口青春好,不逐山人拾瑶草。朝朝暮暮白云中,把酒高歌对穹昊。

送赵以衡归钱塘 其三

明代 乌斯道

性醇而读书,黄流在玉瓒。孰云流俗中,气质类浮浅。

予方顾徘徊,结交伤偃蹇。得子良慰心,奈此岁月晚。

迹旷心愈亲,意长言益短。愿言采芳馨,赠之托脩远。

山居杂言二首 其二

明代 乌斯道

美人天一方,欲往不得早。落日近崦嵫,于何从远道。

矫首向天宇,踟蹰蹑蔓草。聊以待明发,勿复伤怀抱。

赋王景章拙斋

明代 乌斯道

诸子便獧方得意,我心椎鲁动违时。能言鹦鹉休相笑,钝足驽骀不自支。

山屐每因春兴著,酒船长信晚潮移。静看炉鞴长施巧,此日黄金合铸谁。

寄友胡舜咨九首 其四

明代 乌斯道

鸳鸯好文綵,悠悠汎清漪。清漪照见影,自喜还自悲。

不敢高飞去,鹰鹯满天飞。

悟空寺

明代 乌斯道

层楼杰阁护慈云,暮鼓晨钟咫尺闻。峰削芙蓉天际好,径随薝卜涧边分。

清风玉佩来仙侣,静夜篝灯检律文。大海一沤吾未解,何当从此谢尘氛。

徐梅涧先生授余琴予写曲调之意赋诗九章修禊 其五 泽畔

明代 乌斯道

上征天无风,远游橐无金。种兰兰不芳,行吟向江浔。

渔父旷达者,庶几知我心。鹤鸣子不和,徒然有哀音。

踟躇当奈何,湘水清且深。

力农三诗 其二

明代 乌斯道

黎明驱牛出,日暮荷锄归。土荒三十载,往返无旧蹊。

荆棘刺两胫,草根固深泥。不辞筋力倦,但恐官事违。

刘羽庭太守携酒访余北郊赠诗荅之

明代 乌斯道

萧萧五马出林郊,窄窄幽栖在草茅。康乐有诗曾梦草,少陵无酒继行庖。

倚栏天接清江表,俯几云飞绿树梢。岂料高情千载上,竟忘身与布衣交。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其七

明代 乌斯道

相别无一语,相见无一言。如何忘形者,远情复相牵。

我持江上风,遗公吹法筵。公以竹间月,照我调素弦。

风比锦绣段,月比青琅玕。

送阐禅师住芦山四十韵

明代 乌斯道

东汉风声靡,西来气脉长。祖庭森穆穆,人物俨跄跄。

宝座严龙象,穷崖冒虎狼。驺虞纷晋宋,优玺盛隋唐。

宋季犹堪传,今时只可伤。有才能卓立,无地不悬望。

公独嗟流弊,僧中益自强。受经依落石,执册傍閒廊。

素履殊清苦,冥搜极杳茫。佳篇追鲍谢,楷画粲钟王。

祖父尤明哲,师模亦老苍。剑光生砥石,钟韵响秋霜。

到处闻英发,凌霄爱激昂。六藏岩户静,三应石云凉。

归去听鶗鴂,飞腾羡骕骦。暂游灵鹫岭,竟往独龙冈。

短榻淮云表,孤筇蕙帐傍。詶僧唯一默,倦客谢诸郎。

隽味时时得,徽名日日扬。吾军真足张,季女且深藏。

故里虚禅刹,耆年上荐章。鱼肠期破竹,羽括果穿杨。

琴瑟收桐梓,林峦宿凤凰。桑门成矩矱,天牖岂寻常。

曹洞花开久,芦山草欲荒。祥辉重煜煜,软语定浪浪。

神鬼逐奔走,鼓钟谐鞳鞺。疗人应扁鹊,敛赋肯弘羊。

我获叨莲社,神交想竹房。往来虽已久,别去未能忘。

里闬闻高蹈,闾阎借末光。天人全友道,地主只吾乡。

旧有三生愿,今当一苇杭。炉烟分茗盌,松吹坐藤床。

心尚惊猿境,身犹逐鹿场。刀铦宜为斲,弦缓冀更张。

已觉如鲲化,伊谁敢雁行。祗愁离此处,翘举又殊方。

万里皇图壮,千年道运昌。愿言终自重,说法助王纲。

长平戈头叹

明代 乌斯道

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

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

赠杨允铭小篆歌

明代 乌斯道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送无作禅师住保福院

明代 乌斯道

忆昔东皋上,予尝扣岩扃。翛翛脩竹下,宴坐挹高清。

正见独一翁,孤标凛寒冰。嘉言罄前哲,四坐不厌听。

予时方好修,数数往亲承。开门见颜色,蔼然喜气盈。

风尘三十载,死生隔幽明。每与公言此,默默想仪刑。

公今大梅去,又复感中情。翁尝此中住,灵踪杳冥冥。

题镏商观弈图

明代 乌斯道

洞中隐隐鸣玉杵,洞口泠泠滴钟乳。何物山人云满身,目有神光面如女。

口谈天地觉支离,托意手谈无是非。力守中虚得玄牝,扫除边幅窥玄机。

玄机一破有真乐,黑白不令双眼迷。高驾飞龙游恍惚,缓骑日月无东西。

寻复遐征览八极,金井垂莲献佳色。秦关赵璧任相持,我道纷然争不得。

山中云路何时通,采樵突入苍髯翁。倚徙旁观如啖蔗,骨毛渐渐生清风。

下界儿孙已成鬼,更为从容看孤子。大浸稽天金石流,出入纵横不曾死。

斧柯烂尽斧有灵,直使再三穷杳冥。倘自苍茫下山去,白头老瘦何足惊。

大唐画工观察使,寄兴云霞知此意。霜纨笔法似轻霏,散作凉飙激人世。

乌斯道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2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