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夏良胜
混元罨画野屏舒,一老烟蓑钓上鱼。见说西湖好风景,尽拈书卖肯移居。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二
溟濛酥雨足花台,为报春工次第开。自是主翁深避俗,不须园吏候人来。
除夕和石江韵 其三
燕歌墙外度,高遏彩云边。袖出降魔剑,囊无卖赋钱。
星躔随历次,更漏一壶天。莫怨宫流水,泠泠不系年。
春郊杂兴五首 其三
高柳未匀绿,小桃初著红。两家斗芳媚,一任付东风。
供茗来方士,扶犁见老翁。杜鹃非吊蜀,肠断莫岑中。
野寺寻春二首 其一
十里春骄碧玉蹄,为分清思草堂西。风抛鱼尺水痕阔,云织莺梭树影低。
芣苡盈筐人自采,豕蛇归穴剑无提。太平有象伊周在,谁向桃源问五溪。
对雪二首 其二
夜雪密于昼,春寒忽过秋。忙搊东郭履,不见子猷舟。
枝压鸟争啄,花浓蝶怕游。望中浑一色,何处认琼楼。
春郊杂兴五首 其五
孤村寻窦氏,古庙拜刘生。风节乾坤老,流光草木荣。
感时思警策,屯难厌浮名。俯伏山陵下,卑陈犬马情。
次韵寄王青崖给舍
临椷洒墨便忘馨,为爱监军奋执冰。只恁干戈心上战,已拚老瘦见时惊。
秦关野树闻鸡犬,巫峡安流惯雨晴。羌笛一声悬榻下,蚤从阊阖见文星。
又和忆西湖十绝 其三
管弦声拂柳堤通,双颊微微带酒红。见说西湖好风景,昔年曾认画图中。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九
懒心避俗通三昧,恩义驱人说二难。捩柁风生催郢客,出门云杳入燕山。
纵横士马悲途梗,惯熟楼台当旅还。举目烟霄有征雁,几时书帛寄乡关。
郊行陪祀十首 其十
去路还归路,伤怀更几何。风尘随处是,须鬓笑人多。
衰草牛横笛,霜林鸟乱歌。无端情思恶,掩耳莫相过。
春郊杂咏七首 其三
袍笏瞻天近,衙筹坐日移。偶随安石屐,忘却习家池。
野店当垆媪,长途弛担儿。淡烟桃杏坞,春色有人知。
郊行陪祀十首 其四
独有乾坤意,墙头欲放花。先几催草木,候气蛰龙蛇。
塞上翁难识,垆边酒易赊。更无人肯问,温饱是谁家。
北堂三章寿梅母也
瞻彼北堂,采采其谖。谖可以忘忧也,母之静也专。
母心有石,其可镌也。
瞻彼北堂,森森其柏。柏可以依也,母之渊也塞。母家有政,其可国也。
瞻彼北堂,有松有竹。有松有竹,母之鬈也绿。彼天之寿,眷兹平格。
彼孝子心,永言式谷。
寿周天德母七十
好风催煖上梅枝,香落佳儿舞袖垂。堂上尽堪娱寿母,人间元自有瑶池。
青冥细斫天台近,浴日刚从海屋离。归箧琅琅珠玉富,白云经岁绕峨眉。
送陈幕府之建宁
仕国知君有蕙心,青丝五两拜恩深。作宾若愧风开帐,案令休猜土化金。
衙鼓鼕鼕公座晓,籧腔切切故乡音。行舟落雁芦花岸,先把官箴次第寻。
看看数尽今年历漫说明年差可立从头检点一年愁焚香告天在今夕
年从此夜尽,年从此夜来。天日各有度,会合应无媒。
烛销商妇泪,杯覆王孙哀。逐贫不饿死,驱厉徒生猜。
揽镜羞蓬鬓,壮士胡为哉。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二十
道源深处在人求,分得濂溪别院幽。花底酒杯池上钓,年来鱼鸟不相猷。
郊行陪祀十首 其九
松密堪承露,山高不碍云。金汤元有主,天地本无文。
仰赖祖宗德,从教夷夏分。若非雄据稳,戎马尚缤纷。
赠易生庆亲五十
人寿百年亲共之,万里客子归未迟。秋风一帆趁鹏翮,清歌不负黄花期。
寓松溪寺联句
立马松溪寺,长风扫断桥。逢僧无故老,磨石记前朝。
崖古树遮目,台荒草没腰。坐陪清话久,鄙吝顿然消。
夏良胜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189篇诗文
午日观舟
和荅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四
晚眺联句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十二
东山营先人兆十咏 其八
坐亭有感与友清话二首 其一
初寒二首 其一
北行泊昶口
郊行陪祀十首 其八
晓行联句
过南康感事
写荣恩卷
寿杨玉峰先生八十
咏十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二
雨中闲叙荅和崇道二首 其二
舟中写怀
春雨散衙后用杜公韵写怀三首 其一
敬和堂尊洪先生西征二首 其一
送邓驿宰之新会
拟骚赠萧都宪先生还蜀
见庐山有怀邵二泉先生三首 其三
乐府二首题曾时进双挽卷 其二
颁历有作
挽饶惠徵
春郊杂兴五首 其一
和荅云山塔寺小憩 其二
和荅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十八
吊忠行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惜淮阴 其二
过沣沛
送泉斋先生归省二首 其一
郊行陪祀十首 其六
归途值雨二首 其二
郊行陪祀十首 其五
题闽蜀抡材卷为司训王廷表作
雨中闲叙荅和崇道二首 其一
春郊杂咏七首 其一
和荅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十七
送王廷表内补分得细字韵
除夕和石江韵 其四
东山营先人兆十咏 其三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六
郊游 其三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八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
和荅云山塔寺小憩 其一
挽陶纯甫
除夕和石江韵 其二
和南墩长官写怀
郊行陪祀十首 其七
夜别毛汝健集古一绝
太学生潘子春归寿其母谒予请颂为之赋采衣三章俾归以庆焉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