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敬和堂尊洪先生西征二首 其一

敬和堂尊洪先生西征二首 其一

明代 夏良胜

将星垂曜烛西南,江汉师行惯解骖。鸟道层空千里阁,旌头划破半江岚。

雪深淮蔡须成算,夜宴宾僚未易参。露布驰功报天子,脱衣沽酒壮歌酣。

诗人夏良胜的古诗

题廖节母卷

明代 夏良胜

阳刚负乾德,铁石男子肠。云何妇女力,能任天地纲。

剥极复乃生,理胜气自降。所以君子心,表白工词扬。

惜淮阴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钟宝深藏悍妇刀,纵拳更合罪谁曹。若非平勃交欢力,汉业真如燎毳毛。

和南墩长官写怀

明代 夏良胜

独倚寒斋听漏传,宵残烛影月纷然。老亲药饵相扶久,二竖销磨报可全。

有子愿输通籍蚤,事君须念食租前。四方志业还家梦,可是湖湘了百年。

挽春二首 其一

明代 夏良胜

规将好景辏春华,朝士装成处士家。夜雨忽添装上叶,东风犹拂鬓边花。

鸟如唤我梦初断,山似羞人云半遮。却怪此身羁宦辙,无多缘分伴烟霞。

环翠亭卷

明代 夏良胜

春风荡晴江,夜雨落梧叶。南坡有高人,孤亭占清绝。

看竹孰主宾,问月几圆缺。泉池三伏冰,花砌五更雪。

独抱栽培心,造化论工拙。

寿杨玉峰先生八十

明代 夏良胜

晴霞绚朝日,相对玉峰高。白发明蓬矢,青樽送海桃。

洛中应主社,林下已忘骚。何处寻司马,斑衣未二毛。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明代 夏良胜

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基之构之,以燕以翼。君子之居,以食以息。

彼后也贤思,弗坠之绩。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之居,咏笑且扬。彼后也昌思,有缉之光。

爰作斯门,之河之坟。有焕其文,有岸其枨。车也斯屯,马也斯奔。

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之公之子,之公之孙。

午日观舟

明代 夏良胜

处处溪边鼓杂钲,木龙吹浪夺龙精。汨罗有策追诗债,屈子无心作怨声。

汉武瓶砂还捕蝎,淮南拌豆欲驱蝇。剪蒲骨肉频斟酒,江上寒峰为送青。

雨中闲叙荅和崇道二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交谊论今古,知心见子期。只缘多病癖,深荷寄方奇。

行蚁竹枝上,小车花外移。盘餐聊尔共,重约抱琴时。

宿公馆与舜俞年兄夜话

明代 夏良胜

分宴江头春几度,巡檐笑语此宵中。万家烟火旧城郭,百里风光今异同。

暝隔短墙索花品,月移当径问诗筒。明朝别有桥山赋,残角声悲接晓钟。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八

明代 夏良胜

十年不作江湖游,今日重来缓我忧。女柩才归重未掩,妻骸束縳岁已周。

官常苦系甘贫病,家祸因仍谁怨尤。江南不独赋庾信,摇落更多悲早秋。

次韵寄王青崖给舍

明代 夏良胜

临椷洒墨便忘馨,为爱监军奋执冰。只恁干戈心上战,已拚老瘦见时惊。

秦关野树闻鸡犬,巫峡安流惯雨晴。羌笛一声悬榻下,蚤从阊阖见文星。

为胡全之写椿萱图

明代 夏良胜

杨契丹画菽与桑,寒足为衣饥为粮。郑广文画松与柏,铁骨棱棱雪霜魄。

何如更画椿与萱,冰绡一幅天根全。青柯八百未云老,丹花岁岁儿孙联。

海波扬尘话长喙,垂垂景莫日方曙。饥寒无恙雪霜丝,孝子有心难得绘。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九

明代 夏良胜

懒心避俗通三昧,恩义驱人说二难。捩柁风生催郢客,出门云杳入燕山。

纵横士马悲途梗,惯熟楼台当旅还。举目烟霄有征雁,几时书帛寄乡关。

和邵二泉先生待麻姑泉一首

明代 夏良胜

为取深青洗却迂,石梁趺坐正刚予。匣中宝剑腾还否,天上银河落未如。

饮雪香分归洞侣,佩环声碎宴池馀。沧桑果是无根说,会见何人去恶书。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三

明代 夏良胜

坐石援琴一曲馀,隔墙鸣鹤乱池鱼。也知识到无声处,绿野堂中恐未如。

春郊杂咏七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春草不受剪,茸茸弄鲜新。好山三月景,野渡百年身。

花雨湿穿径,燕风轻掠人。春归何底急,来往小车频。

题李廷章永感卷

明代 夏良胜

蓼莪真为横经废,风木应添客枕愁。独抱鸣哀诗一卷,可随明月上江楼。

写菊寿陈桂轩

明代 夏良胜

花择人,人爱花,天成宾主东篱下。渊明一去不复归,彭泽留作一场话。

南丰逸人学陶者,六十年来无定价。寿芳偏趁此花清,凭我笔端驱造化。

楼头鼓,苑中诗,谁云草木尽无知。寿君元是此花种,寒英岁岁霜高枝。

送王廷表内补分得细字韵

明代 夏良胜

东风吹柳黄金细,折枝词向行人媚。来时去时同此毡,乡学国学易其位。

杨君升蚤孚奇占,韩公谪后深膏味。长安燕落画梁泥,桥门士启先生秘。

夏良胜

夏良胜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18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